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是怎么回事(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是怎么回事(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是怎么回事(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

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是怎么回事(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莫过有两件,第一件是工作,第二件是生活。但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想要活得精彩,过得充实,获得好的结果,几乎离不开以下三个因素,分别是:习惯、目标以及潜力。

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无法高效地抵达目标,不懂充分开发及利用自己身上的潜能,那么,我们就无法在工作乃至生活中获得圆满;


而一旦我们把“习惯养成”、“目标制定”、“潜能开发”这三件事彻底搞懂后,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成为如己所愿的人生赢家,具体怎么做呢?我们逐一论述:


一、习惯——在内心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认同与评价。


为什么有的习惯我们总是改不掉?比如“上班迟到”、“做事拖拉”、“办事低效”、“容易放弃”、“喜欢争论”、“易发脾气”等等,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就得先搞懂以下两个关键词:(1)意识;(2)潜意识。

(1)意识

什么是意识?所谓意识,就是我们心里注意到了某件事,并且在观念上能够认识到这件事的是非对错。比如,我们知道经常上班迟到是不对的,做事情拖拖拉拉是不好的等等。


(2)潜意识

什么是潜意识?所谓潜意识,就是一种不易被我们关注到的自我评价、认同与感受(体验)。比如,我们从内心里认为或感受到——“我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或“我是一个屡教不改的人”等等。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主导我们的行为通常不是“意识”——我知道自己做错了,而是“潜意识”——我感觉自己是糟糕的。


正如心理学家们所讲:

“所谓个性的改造,就是通过对自我意象和目标的改造来实现的。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力量该用到哪里,该怎么用,而不至于白费劲。”

而我们某些工作上或生活中的坏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恰恰是因为我们把改变的精力放错了地方——放在了意识的改变上(比如我们总是在犯错误后对自己说:“我怎么老是那么粗心呢?我真是服了我自己了!”)


而没有把改变的精力放在对自我意象(潜意识)的改变上——让自己真切感受以及体验到一个非常棒的自己。


结论:想要从源头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在内心形成一个良好、积极的自我认同与评价,而不是一味地自责、愧疚与懊恼。


具体如何实操呢?这就涉及到我们即将要讲到的第二点:目标。


二、目标——始终基于最好的假设来评价及认同自己。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上班迟到了,你把他劈头盖脸臭骂一顿是不管用的(至少是治标不治本的);当然,你对他苦口婆心讲道理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为这些道理他也懂;

而以上做法的共同点在于,我们把改变的努力全都聚焦在了对方的意识上(希望对方能够认识到这件事的是非和对错),而没有把改变的精力放在对方的潜意识上(帮助对方建立一个较高的自我评价与认同)


因此,想要有效的改变自己,或者有效地帮助他人改变,最关键的不是努力或拼尽全力,而是先要制定一个科学、正确的目标,否则,我们就容易陷入“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的尴尬困境中。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制定目标呢?


我们还是拿“上班迟到”这件事情来举例——比方说,我们下定决心,告诫自己以后上班课千万不能再迟到了,否则老板肯定要发飙了……很显然,这种“决心”和“告诫”是无效的,是治标不治本的,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决定的,而我们的思维也是由我们的体验决定的,而我们的体验又源自于我们对自身的评价、认知与感受。


因此,若想要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源头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与评价。


也就是说,当我们某天迟到了,我们首当其冲要做的不是道歉和认错,也不是愧疚与自责,这些无疑都是消极低下的自我评价与认知。


我们应该如何与自己沟通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我们应该始终基于最好的假设来评价、认同自己。比如,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尽管我迟到了,但是,相比之前,我已经早到了10分钟,我是好样的!”


试想一想,如果这样与自己沟通,我们的感受及体验是否会更加积极正向呢?而这种感受及体验是否会更有利于我们不断获得进步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结论:从现在开始,面对工作上以及生活中的坏毛病,我们不要再制定那些对于改变起不到预期效果的自我否定式的目标了,而应该建立有利于增强自我认同以及提升自我评价的目标;一句话,始终基于最好的假设来评价及认同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换来如己所愿的改变。

三、潜力——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积极的意象和目标。


为什么在工作中或者在事业上,我们总有一种无力感和无助感?一方面,我们对自己期待颇高,总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却又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总感觉使不上劲,用一句俗语概括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被挖掘出来呢?如何才能在追梦的途中放开手脚,大步向前呢?


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

“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并不是意志、决心所能做到的,而是由成功的意象和目标指引、解除意志束缚的结果。”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举例说明,在私下和朋友喝茶聊天的时候,我们心情放松,逻辑清晰,侃侃而谈,从白天聊到黑夜,从来不需要提前准备发言稿,甚至连腹稿都无需准备,张口就来,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但是,一旦到了公司大会上发言,明明事先充分准备了发言稿,明明提前在私底下练习了无数次,但是,一登上会议讲台,仍旧感到手心儿冒汗,嗓子眼发干,舌头打结,两眼发晕,不知所云……


为什么同样是讲话,但是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的表现却如此天差地别呢?并非我们不会讲话,也并非我们不具备把话讲好的能力,真正的问题在于,由于我们太想把话讲好了(意志、决心)


所以导致我们高度紧张,过度担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念错了词、说错了话而让人笑话。


结果最后,我们甚至连张口说话的能力(暂时)丧失了,或者说我们原本拥有的能力被抑制和束缚了。


因此,若想要在生活、工作或事业上,充分挖掘以及发挥出自己原本拥有的潜力,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在意志或决心上蠢蠢欲动(比如:告诉自己一定或者必须要做到何种程度或者达到某种目标,这样下去只会让我们时刻处于高度紧张及焦虑的状态中。)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想象我们过往轻松、放松、成功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比如想象自己不是在公司年会上讲话,而是在与一个或若干个熟悉的朋友聊天——氛围很轻松,讲不好也没关系,充分唤醒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种轻松、放松、自在的体验。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充分地将我们身上的潜能发挥出来,切记,你要做的不是拼命努力或下定决心,而是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积极的意象和目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是怎么回事(工作时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