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会喘不过气来是怎么回事(低头就喘不过气是什么原因)低头会喘不过气来是怎么回事(低头就喘不过气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低头会喘不过气来是怎么回事(低头就喘不过气是什么原因)

低头会喘不过气来是怎么回事(低头就喘不过气是什么原因)

年轻人为什么不努力了?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了?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了?

这样的问题我们在网上看到太多,老一辈人抛出一个又一个疑惑、教育、甚至是斥责。他们用他们当年的人生经历苦口婆心地劝解年轻人要努力、要奋斗、要结婚、要有孩子。对于年轻人身上的压力,他们当然也有所耳闻,但是却不甚在意。按照他们的想法:你们现在的条件能够有我们那一代人苦?我们那一代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都坚持下来了,你们怎么就不能?


所以有人痛心:这一代人抗压能力差,脆弱、敏感、自闭,这样不行!


但是年轻人对此的反应呢?


有的选择在网络上激烈对线,但是大部分年轻人还是躺平。你说任你说,我改算我输。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老一辈人对于艰苦、困难、挣扎的经验是不假的,但是他们对于时代机遇大小的差异敏感度太差了。


80年到90年的时候,中国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百姓生活困苦、条件差,普通人不得不从卖冰棒、进厂打工、种菜这种利润极为微薄的事业开始做起。所以,老一辈人的经验是不假的。


但是那个时代的机遇情况是什么样呢?


当时有句话:你只要敢一点,哪怕开个火柴厂都能发财!


现在谁还敢说开个火柴厂能发财?这个时代开火柴厂创业的,多半是手里钱多没处花了吧。


现在与那个时代有什么差异呢?


现在的条件更好,网络、通信、交通、规章、治安,一切都比当年要好太多!


现在的机遇越来越少。虽然我们不能说完全不存在,但是数量庞大的年轻人群体当中能够找到的占据总人口的几成?手里有资本争取机遇的又有几成?争取之后活下来的又剩下几成?


现在的年轻人创业失败率是95%-99%,在这个数字区间背后是无数的财产、年轻人为数不多的资本全部打水漂!除了家庭富有的,剩下的年轻人能够承受得起几次失败?一次而已!


30年前甚至20年前会这么惨吗?当时萝卜坑似乎是要多少有多少,闯的人多,成功的人自然也多!


现在呢?萝卜坑还有,但是无一不是需要巨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这样的环境对于个人友好吗?


现在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靠着抄袭外国的一款应用产品就能够在国内大赚特赚,甚至发展为巨头吗?现在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从一个小工厂做起,逐步发展成科技大公司吗?


现在不行了,因为市场更加成熟了,因此准入门槛在一年比一年高。就像以前未经检疫的猪肉都可以放在市面上卖,现在检疫条件有多么严格?至于门槛低的产业,君不见都内卷成什么样子了?网红产品不都出自这一类产业吗?


所以绝大部分碰壁失败的年轻人绝望了、灰心了。他们看不到上升的空间,看不到实现自我跃升的希望。相反,房价、租金、教育、医疗费用的全线提升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996、福报就像一击又一击嘲讽扇在年轻人脸上,让他们冷静下来,强迫他们认命!婚姻、生子、教育、医疗、房产,所有包围年轻人的一切都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躺平了,佛系了。


只要我不消费、只要我不买房、只要我不结婚、不生子,那么资本便无法剥削我多少。年轻人从在学校时的雄心万丈到进入社会几年后的只要能活着就好,这一切并非是他们的错。


当然,今天聊这个话题不仅仅是把这个现实摆出来,因为只是摆出来的话毫无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当然我是不能解决的,这里只是希望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国家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口号,二手房指导价、打击垄断、一带一路正在开展......可以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并不完全绝望。国家有国家的政策,这里我不做讨论,我们来看看其他方向有没有可以提升的可能。


首先,将年轻人从发达地区引流到欠发达地区。国家一线、二线城市挤了太多的年轻人,太多的人才,如果能够将他们引流到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无论对于发达城市还是欠发达城市都是有好处的。各地政府不是没有出台吸引人才的各种措施,只是我一直觉得做得不够。


因为,他们只顾着出条件了,却忽略了现实中年轻人找工作时的惯性问题。


因为我也找过工作,所以很清楚:绝大部分年轻人毕业之后在寻找工作城市的顺序是这样的:毕业城市—国家一线、二线城市—故乡。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回乡创业的故事。


可是,问题来了:整个中国有多少城市?一线城市加上二线城市总共才有多少?剩下的城市呢?


遗憾的是:剩下的城市在很多毕业生眼里属于只存在于地图但不存在于现实的地方,除非新闻提到了,否则他们都想不起来。而且就算新闻提到了,除非特地播报了吸引人才的策略,才能引起小部分人的关注,大部分感慨一下然后低头继续把剩下的城市忘了。


“剩下的城市”占据中国城市数量几成?这些城市当中存在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学历不错的人来说的机会有多少?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政策能够将这些“剩下的城市”摆在求职者面前。这些城市即便出台了招收人才的优惠政策,大部分情况下也只能吸引到本地人。绝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的都是国家政策和一线城市政策。至于“剩下的城市”,你要不是我的故乡,我怎么知道你在说什么?


如果招聘网站能够将中国GDP排名前三十名之外的城市单独做一个页面,并且这个页面上显示的也不再是搜索栏里简简单单的城市名称,而是一张张名片,上面显示了当地的平均房租、房价和政府优惠政策,配上精美的背景。年轻人看到了,点击进去便可以看到当地的招人情况、创业支持等信息,会不会更好?


就像买苹果一样,如果苹果上写着XX苹果,还是顾客从没有听说过的名字,顾客凭什么要尝试?如果这个XX是一张名片,有精美的产地配图,加上一些特色信息,顾客未必不会尝试一下。


另外,网络招聘相关的应用如果配套起来,防诈骗、作假的规章能够树立起来,为这些“剩下的城市”提供成熟的远程招聘面试服务,年轻人尝试一下的意愿会不会进一步提升上来?


而要做到这些,主要需要各大招聘网站的配合,没他们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只要实现,只要能够将“剩下的城市”的信息直接推倒年轻人的面前,打破他们的寻职惯性,好处是非常多的!


首先,更大规模的年轻人口外流会让在发达城市工作的人肩膀上压力一轻,房价、医疗、教育等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如果发达城市的竞争压力没那么大,那么在一线城市的工作人员期望一下更好的待遇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稀缺会带来更加良好的条件。


对于那些欠发达城市来说,来自发达地区人才的知识,见识,经验等都是他们极度需要的!尤其很多欠发达城市的产业见识不足、经验不足,生产过程中有不少资源浪费。一线城市的人才引流最不济也能够补全一部分见识上的缺失!


养老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我之前写的《人口危机与养老方向的解决办法》。


教育方向,有一点我一直想说但是没机会说。


长久以来,绝大部分人在谈及教育压力的时候,主要将问题归结于中国人太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么说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绝对不是根本原因。


各位,我想问问:在谈及“中国教育体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中国教育体系”究竟是什么?真的发源于我国吗?


发源于我国的传统教育体系是私塾教育!现在的教育体系严格来说也是来源于西方,是他们的传统教育体系!当年二战时期诞生的各大著名科学家全部都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中国的教育体系是:西方传统教育体系+我们的“创新”。


我们加了什么?

下午本来5:30或者6:30放学之后,我们加了一个晚自习。7点半甚至是8点早课之前,我们加了一个早自习;课外,我们增加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高中的双休我们还有自习,名义上是孩子自愿的;各种发疯一样的家庭作业;对了,我们除了正规学校之外,还有“矫正年轻人不爱学习”的各种奇葩治疗机构、学校。


把上面我们的发明去掉了,还原这个教育体系的原本模样,你再看看是不是觉得挺正常?


所以,纠结教育体系的创新意义大吗?不大!因为你减什么,家长和学校自然会补上什么!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满满当当!不这样,怎么鸡娃!?


我们为什么要鸡娃?


有很多人说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业形式太严峻。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假设我们把中国人口缩减十倍,这种情况中国就不鸡娃了?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出门右转看看韩国。


鸡娃的主要压力即不来自于人口,也不来自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而是来自于全体中国父母对那1%的疯狂追求!只要这种追求不改变,无论中国人口数量、大学数量如何改变,无论教育体系如何改革,鸡娃总是要鸡娃的,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哪怕中国只剩下一百个孩子,那一百个孩子身后的父母们还要争一个头名呢!


所以中国想要减轻教育压力,核心在于强制要求上下学时间吗?在于献祭整个“教培行业”吗?不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放学早了,作业肯定得多;没有成规模的教培行业,父母难道不会找个人性质的家庭教师?那些大学生有多少需要一份兼职缓解自己的经济情况?全国在学校里教书的老师都收入高吗?他们就没有缓解经济压力的需求吗?现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也有了微信群,有了这个实时交流通道,能够做的事情太多了!


只要家长和学校想,办法多的是!


鸡娃压力的核心在于全国的家长对那百分之一,至少是百分之五的强烈追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在于国人观念的改变,这在中国已经是顽疾!


我这么说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我换一种说法: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当服务员、粉刷匠、搬砖工、甚至是木匠吗?


现在各位应该能够深刻感受到鸡娃压力的核心来源了:所有人都努力在向上爬。


甚至现在一线城市招个看门的、大公司招个搞卫生的都要有学历要求!这多离谱大家心里没数吗?


长期以来,人人平等、尊重劳动者这样的口号在国内喊得响亮,但是现实里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很清楚。朋友亲戚聊天总是问工资、工作的事情,你要真说了服务员、搬砖工,亲戚的表情各位都能想象。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大家对于成功的标准高度同质化了;二是太多的人根本无法做到发自内心的尊重那些“底层的工作”,三是极高的住房、教育、医疗压力也让普通人不敢让自己的孩子落到这个地步!


但是这些工作总是要做的,哪怕全中国的人都是本科毕业!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口号喊得多了,但是落实到政策上又有多少?


这类工作的人本来薪资就低,很多时候还要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活,有谁为他们发声?有他们的现实处境做榜样,谁能怪中国的父母疯狂鸡娃?


底层人生活处境得不到改善,整个社会鸡娃的趋势是无法扭转的。鸡娃的趋势无法扭转,那么教育成本就不会降下来!你能增添高校,社会就能够提升标准!


30年前大专生在中国还很吃香呢!现在呢?


现在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的感觉就是:你不能说他什么都没做,也不能说他不努力、不敢牺牲,只是有那么一口红利,他舍不得放嘴,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那个红利,是底层人红利。


医疗方面我无法多说,只能说大城市太挤了,各位尊重一下医生。对了,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最好能够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对医院进行分级制度,卫生所应该被重视起来、推广宣传了。实在不行学习国外的家庭医生制度,大病小病都挤在城市的顶级医院这个现象也太扯淡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有时间的话,我会写一篇关于养老院的文章,可能要等一段时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低头会喘不过气来是怎么回事(低头就喘不过气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