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让家里人管着是什么原因(不想被家里人管着)不想让家里人管着是什么原因(不想被家里人管着)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不想让家里人管着是什么原因(不想被家里人管着)

不想让家里人管着是什么原因(不想被家里人管着)

原创

现在的年轻人成年后,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是个普遍性现象。

一方面,年轻人走向社会后,不愿把自己的工作、生活、社交、婚恋、困难、苦闷、烦恼告诉父母,不想让父母知道得很清楚。另一方面,父母又想了解他们的这些情况,好点的就一二句简单应付一下,不好的就会说“你不要管,你又不懂”等等这些话拒绝。甚至有的既见不到面,又听不到个电话的,很让父母伤感。

许多父母亲抱怨孩子大了,人心不古,没有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尊老、孝道的传统美德,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有些不结婚,不生育,少生育(开放二胎也不生),与父母的思想和期望格格不入,让父母对他们的婚姻、生育大事操心着急,无可奈何。

当代年轻人之所以会这样,要从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去找原因,他们的成长路径和思想性格形成有其特殊性,与父母的思想有很大的代沟。

现在的年轻人,其父母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三十年间。正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严厉的一代父母。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全家人以养一个孩子为中心,孩子在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成长起来,形成其特有的性格。

一是时代大背景。这代人出生在“文革”结束后,国家的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正是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文化大碰撞的变化时代。他们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技革命、加入世贸等让中国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事件成长的,物资不断充实,生活不断改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上辈人经历的计划体制、政治挂帅、城乡差别、物资短缺、科技落后时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没有亲身体验过,也就是说没有经历“吃苦和奋斗”的年代。正是因此,他们成了时代的宠儿,处处都有优越感,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加痴迷网络“快感”,有空就在“刷屏”,所有需要的“精神食粮”都能在网上找到。这是两代人存在的时代差距感。

二是出生大环境。城镇居民和职工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农村有二个孩子的,岁数都相差在五岁以上(隔五年才能生二胎)。因为不准多生,他们被父母、祖(外)父母视为“心肝宝贝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生活。虽然童年生活无忧无虑,但孤独自闭,缺少快乐天真。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没有兄弟姐妹玩耍,缺乏小伙伴追逐喜闹的欢乐,犹如幽居于“深宫大院”的孩子,整天就在大人的眼鼻底下宠着,从小就在父母的“唠叨”中长大的,甚至一直唠到长大成人,到大学毕业,让他们听“腻”了,有“厌烦”的心理,小时候形成不敢“反抗”意识,长大了只有“不理”你。就比如,许多有自闭症和缺乏抗压能力的孩子或多或少有这些心理阴影。

三是成长大环境。他们没有经历过计划供应、缺穿少食的年代。没有饿过肚子,不知道吃不饱、穿不暖是啥滋味,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来得很容易,感恩之心淡薄,不懂得老一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内心情怀。动画片,玩具,游戏机,穿名牌、巧克力、麦当劳、肯德基等这些上辈人小时候听都没听过的东西,一直伴随着他们成长,是成长在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一代人。父母辈珍衣惜食,勤俭持家,对节约一度电,爱惜一滴水,剩菜剩饭都舍不得浪费的理念,被他们难以理解,甚至认为是迂腐。而他们却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较弱,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等家庭琐事很少经历,宁可吃外卖,也不愿亲自做饭,多少都有“懒”字作崇。

四是求学大环境。高考是紧盯的目标,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厚望,从入学的那天起,就从起跑线上开始了“马拉松赛”,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的料,绝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而家长的攀比心理重,期望值高,孩子又学得累,学得苦。随着学习年龄段的增长,课业任务日益繁重,竞争更激烈。分班制,排名次,分数论,让家长着急,与老师互动”频繁了,“密切跟踪”着孩子的学习、成长、进步。有的“租房陪读”,“校外补课”,无形中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越来越重了,有的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有的动辄打骂、责备,让孩子的学业压力大,思想不堪重负,会产生叛逆心里,甚至“仇恨”父母,容易形成独有的偏见个性。但不可否认,在这个知识、信息、科技“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知识广,视野宽,吸收快,与父辈们小时候没读到书、知识层次低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代沟。

五是认知大环境。改革开放,受西方世界“三观”思想和文化影响,年轻人的思想有了深刻的变化,自由、独立、个性、开放是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相反,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逐渐淡化了,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中华文明的精髓没有渗透到这代人血液骨子里,这或许是教育的缺失。在婚恋大事上追求完美,“宁缺毋滥”。加之当今的价值观导向,“金钱至上”引导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有的为了表现“体面”,“月光族”、“超前消费”让他们“打肿脸皮充胖子”,那些“花呗”、“借呗”、“网贷”等“金融产品”让他们热衷。另外,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快,应用能力强,更关注世界的格局与变荡,更具有世界眼光,更多地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世界的大势联系起来,其语言和思维超新。他们更具有资本意识,对证券、期货、市场、投资、理财等感兴趣。对电游,网购,快餐,k歌比较热衷。科技的发展,开放的格局,生活的快节奏,让查询、出行、预约、交易等一切都能在网上解决的事情,都成了年轻人生活的方式,老年人都不会应用,这是认知的鸿沟。

六是生存大环境。这代人生存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打从读书时代就上了竞技场,到考公务员又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想找个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十分艰难。打工职场上也是过着996的生活,早出晚归,竞争残酷,有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随时考虑到有被淘汰的压力。深感生不易,活不易,生活确实不容易。上有迈入老年的父母要孝养,下有未成年的孩子要抚养,还要背负着房贷和车贷的重压,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人的生活苦恼、困难没人商量和帮衬,一切都是独自扛着。富二代、官二代毕竟少数,能够分享上一代人财富积累的红利,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父辈都是普通百姓,养活一家人后,没有多余的积蓄帮助他们,全要靠自己担当。所以,能做到自食其力,不“啃老”就算是很有能力很有良心的年轻人。总之,生存的重压,让年轻人的苦痛无处诉说,烦愁无处排遣,只有默默承受,谨言慎行。

结语,鸟儿长硬了翅膀,就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代沟是必然的,彼此都有短板,也有长处。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要多理解。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事只能提建议,听也好,不听也罢,年轻人对老年人理也好,不理也罢,一切顺其自然。台湾作家龙应台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老年人要习惯子女的一切,不要“唠叨”,也不要“奢望”,有能力帮就帮助一下,没能力就安顿好自己的心,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大事,让晚年尽量过得幸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不想让家里人管着是什么原因(不想被家里人管着)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