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怎么回事(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什么)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怎么回事(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怎么回事(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怎么回事(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傅医生。

患者吕某,男,59岁。

一个月前吕某出现腹泻,呈间断性,大便不成形,每日5-6次左右,不伴恶心、呕吐、发热症状,无腹部疼痛,吕某自行到药店购买了蒙脱石散剂口服,腹泻症状可以缓解。

吕某来到社区诊所,诊所大夫询问吕某的病情。

大夫问吕某,平时饮食情况,爱吃辣的食物吗?

喜欢吃辣椒,平时做饭、炒菜无辣不欢,辣椒面泼上羊油,那味道太板扎了。吕某说。

辣椒要少吃,辣椒素刺激胃肠道壁,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加快胃肠道的蠕动,出现腹泻症状。

经常喝酒不喝?

喝酒不多,偶尔整两盅,量不多。

看你这种情况,可能有慢性胃肠炎,平时注意清淡饮食,戒酒。

输几天液,清淡饮食,让胃肠道充分休息,再吃些抑酸护胃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

吕某在社区诊所挂了三天针,口服了几天药物,结合着清淡饮食,腹泻症状缓解了。

过了大概半个多月,吕某又出现了腹泻症状,还是大便不成形,吕某又来到了社区诊所。

大夫说:你这腹泻的有点太频繁了,胃肠道会不会有息肉或者溃疡、肿瘤等,你最好去县医院做个肠镜检查,了解一下肠道情况,何况你这个年龄也到了该做肠镜体检的时候了。

吕某说再输几天针,等腹泻症状缓解了再去县医院查肠镜。

吕某又在社区诊所输了三天针,期间清淡流食,腹泻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吕某来到县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科王主任的门诊。

王主任询问了吕某的病情。

吕某说:平时爱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后,会出现一过性腹泻,一般清淡饮食之后,腹泻症状就会缓解。最近个把月来,反复出现了多次腹泻症状,大便不成形,以为是吃辛辣食物引起来的,现在辛辣食物很多天没有吃了,还是出现了腹泻。


一天能拉几次?王主任问。

5-6次吧,也不是特别稀,就是那种不成形。吕某答到。

查个胃镜和肠镜,看下胃和肠道有没有什么问题。

胃应该没事,我大半辈子了也没有出现过胃疼,胃口很好,不用查胃镜了。吕某说。

胃镜还是建议查一下,因为你这个年龄,五十多岁,是胃癌的高发年龄,做一个胃镜不多。王主任说。

同时做胃镜和肠镜能受得了吗?

只要你的心脏功能没有大问题,是可以耐受检查的。

等肠镜检查完了,以后再来检查胃镜,吕某说。

你这样分开检查不划算。

怎么不划算?

我给你算个账,首先,你分开检查,需要受两次罪,胃肠镜检查前的心电图和术前四项需要查两次;其次,胃镜和肠镜分开检查,花费高,需要单独交两次费用而现在胃镜和肠镜同时检查,肠镜可以打个五折,这样就可以省了几百块钱。王主任说。

我可不是要求你过度检查啊,现在查肠镜的病人,我们一般都会建议同时查胃镜,因为现在胃癌和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胃肠镜是很有必要定期检查,尤其是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病人。王主任说。你自己考虑考虑,要不要做胃镜检查。

行,既然同时做胃肠镜检查可以省这么多钱,我还是一块做了胃肠镜吧。吕某说。

开了胃肠镜检查,做了心电图,抽了术前四项。

吕某来到胃镜室,麻醉签字完毕。

麻醉成功后,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水肿,升结肠可见大小约7mm及10mm的息肉各一枚,经过家属同意,使用电圈套器给予EMR术,切除息肉送病理化验。

胃镜检查,镜检所见:贲门:齿状线模糊,后壁粘膜可见片状发红。

胃镜李医生经验丰富,立即发现吕某的贲门后壁粘膜存在问题,有可能是肿瘤。


李医师把吕某家属喊进操作室,告知吕某家属。

你看这里,对,这里是贲门,也就是胃口,食物从食管进入胃里面的通道,贲门的后壁粘膜有一片发红,就这里,看见了没有?李医师问。

看见了,就是这一片红的是吗?

是的,就是这一片。

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发红?家属问。

通过多年经验判断,这一片发红的粘膜可能是肿瘤,也就是胃癌,贲门癌。李医师说。

什么?肿瘤,还是胃癌。

肿瘤不是呈一个疙瘩的瘤状吗?这平平的一片,只不过有点发红,怎么会是肿瘤呢?不会搞错吧?家属说。

为什么把你叫进来呢,就是给你说一下情况,现在没有病理诊断,谁也不能确定它就是癌症,我们只是凭经验判断这里发红的一片粘膜,有可能是癌变组织。李医师说。

那现在怎么治疗呢?家属问道。

现在需要在胃镜下取一些组织,做病理化验。

怎么取呢?

就是在发红的这片组织上,切除部分胃粘膜,送病理检查,因为这里是贲门的后壁,取病理活检比较困难,但是我还是有信心的。

经过十几分钟的操作,李医师成功地取了4块胃粘膜组织,嘱咐吕某禁食24小时。

两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

李医师果然经验丰富,不出她所料。

病理:粘膜内癌。

这属于早期贲门癌,应该没有突破内膜,属于原位癌。

病情严重吗?后续怎么治疗呢?家属问。

按照目前来判断,贲门早癌属于癌症早期,这种癌症能提前发现,那简直是太幸运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李医师说。


现在有两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可以入住普通外科,行传统开腹或者腹腔镜贲门癌切除术。

第二种方案,可以在内镜下行贲门早癌黏膜切除手术,这种手术方式主要是针对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哪一种手术方式治疗得彻底,效果好?家属问。

两种方式都可以,效果都很好,相对于手术切除来说,内镜下早癌粘膜切除术性价比更高,腹部没有伤口,受罪小,恢复得快。李医师回答。

那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什么时候能安排手术?家属问道。

内镜下贲门早癌粘膜切除术,我们医院目前还没有这项技术,如果你愿意选择这种方式治疗,我可以给你联系省级医院的胃镜科医生,省级医院做这种治疗比较成熟;或者你们直接去省级医院进行治疗。

吕某与家属商议后,办理了转院手续,来到了省级三甲医院治疗。

因为贲门后壁早期癌位置特殊,手术操作比较困难,省医院胃镜室医生进行术前讨论,制定了手术方案,并向吕某家属交代了手术风险。

手术风险相对较小,主要存在如下风险:1.胃穿孔,因为需要在内镜下把贲门早癌处的胃粘膜完整的剥除,浅一点可能遗留癌组织,深一点可能会胃穿孔,所以技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2.切除了贲门早癌处的粘膜组织后,创面可能会形成瘢痕,瘢痕挛缩会导致贲门狭窄,进而会引起进食困难,所以这个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如果出现了瘢痕挛缩,贲门狭窄怎么办?家属问。

出现了瘢痕挛缩,贲门狭窄的话,我们可以放置支架,把贲门给撑起来,等瘢痕挛缩结束后,再把支架给取出来。

家属签字同意。

内镜下贲门早癌粘膜切除术顺利结束。

半个多月后吕某确实出现了瘢痕挛缩,放置了食管支架。

(本文完)

科普知识

1.什么是早期胃癌?如何诊断、治疗?

早期胃癌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为黏膜下层癌,小于0.5厘米的称为微小胃癌。

早期癌诊断只是病理学诊断,临床上早期胃癌主要是指损害比较早、病灶比较局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少数病例早期胃癌可能会有症状,比如消化道出血、腹胀、腹痛等。

早期胃癌的组织学表现与进展期胃癌的组织学表现基本相同,所以出现了早期胃癌,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或者外科手术切除的方式。

一般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较,经过积极治疗之后,其预后比较好,生存期比较长。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尤其是放大染色胃镜,以及电子染色胃镜等手段进行识别。


2.胃镜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比较合适?


胃镜多久查一次合适,根据个人情况以及是否有不适症状而定,并无统一的规定。对于没有症状、但感染幽门螺杆菌或40岁以上的人群,需要做一次胃镜明确病情。如果检查后没有异常现象,可以3-5年检查一次即可,若检查后有异常,则根据病情进行胃镜检查。

一般胃炎:如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等,一般症状比较轻微,比如出现反酸、烧心、胃疼等。通常胃黏膜病变较轻,局限性充血、水肿或者糜烂等,规范治疗后遵医嘱进行下一次的检查。如果是萎缩性胃炎需要引起重视,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如果检查后存在癌变的风险,建议3-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症状相对于胃炎比较重、更明显,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规范治疗后遵医嘱进行检查。如果有恶变倾向,则建议3-6个月检查一次;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比如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者原位癌,则建议3个月左右定期检查胃镜。

此外,对于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40岁前进行胃镜的检查,随后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1-2年进行一次检查。


我是傅医生,每天分享医学故事,科普医学知识,喜欢的请[赞][赞][赞]支持,欢迎转发。

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请评论区留言、赐教。[作揖][作揖][作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怎么回事(胃里吐出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