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爆响是什么原因(芝麻在油锅为什么会爆)芝麻油爆响是什么原因(芝麻在油锅为什么会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芝麻油爆响是什么原因(芝麻在油锅为什么会爆)

芝麻油爆响是什么原因(芝麻在油锅为什么会爆)

回味故土三餐,感悟乡人性格

“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长治人,太行山水养成了我潞人的性格。

在外多少年,有过多少餐,就有多少次想 起故乡的饭。南到深圳,北上新疆,……,这些年就没感到吃饱过饭,不是别处的饭菜不好,而是不合自己的口味。

家乡的饭菜有什么好呢?比不得川菜的麻辣鲜香,食材广泛,比不上南菜的绵软甜滑,营养丰富。可细细想来,深深挖掘,不仅仅是饭菜的味道,而是与饮食相关联的一切,用文雅的说法:就是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培养了我们的性格,融合进了我们的生命,才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种吃苦耐劳,勤俭质朴的性格。太行山上,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全靠勤劳。手勤——多锄几遍草,多松几次土,草去的早不与庄稼争水肥,土松的勤保水耐旱。就地取材,种啥吃啥,吃得是自己的勤劳和辛苦,汗水所得,自然吃的安然骄傲。农家肥一枝花,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绿色食品,粮菜的天然味道,自然吃的坦然放心,有滋有味。

这种勤劳简朴性格最具代表的就是长治百姓最普通的早餐——玉茭面疙瘩配浆水菜。

玉茭面,当然是过去的“金黄后”最好(这个玉米品种现在没有了,它的味道只是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用沸水把金黄的玉米面烫到七八成熟,趁热和起,尽多次搓揉,直到面筋斗不粘手,它的外形可以塑造多种,一般拍成饼状,窝状,家里有小孩子的,为了孩子爱吃,老人还挖空心思做成各种小动物状:小兔子,小松鼠,小狗……然后下到开水的锅里滚沸,待水熬成黄灿灿的汤时,起锅。

用铁的炒锅 ,放油,放葱花,放大块的盐,到爆出葱香时,从“沤”的五斗砵或是“芘”的缸里捞一碗浆水菜,随着“呲呲”几声爆响,麻油香,葱花香,浆水菜的酸香混合的味道便钻入我的鼻孔,哈,那味道……

玉茭的栽培到收获要耗尽农人一春一夏一秋的辛勤。浅春里,父辈要把去秋深翻的土地耙平,农家肥运到地里, 一堆一堆堆起,撒匀,再浅翻一次,“五一”前后看墒情下种。如果赶上出苗前下雨还要“打耙”(就是怕雨水结了硬块 ,妨碍幼苗出土)。出苗了,浅锄一遍,给幼苗松土,帮助它生长。到一尺高了,再锄一次,松土除草,帮助玉米苗扎根,防止杂草与它争水肥。在夏里,一次雨水一次锄草一次拢沟……到掰棒子到脱粒到晾晒到加工面粉……一颗苗一粒籽一捧面都经过农人无数次的爱抚,都是父辈勤劳的佐证。

浆水菜,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勤俭朴素的象征。秋后,场光地净,拔回来的萝卜戴着绿樱,萝卜用耪床子擦成长条子,萝卜樱子煮熟了切成短段儿。“沤”用五斗砵子,搅匀了放水,隔一段时间,酸香味出来就可以食用。“芘”用大缸,一层白丝一层黑丝,一层一层压实了,满到缸沿,撒一层花椒叶子,高粱杆芘起来,放水隔绝空气 ,菜在缸里发酵,香味在缸里越来越浓,……储备到来年食用。

金黄的玉米疙瘩就浆水菜,吃苦耐劳,勤俭质朴的混合,造就了太行山人的一种性格。

小拉面,俗称“老个扯”,长治百姓午饭的最爱。上党的麦子是冬小麦,生长期长,灌浆饱满,加工成面粉,筋到,适合做各种拉面。

麦子的丰收“八十三场雨”,头年八月有透雨,麦子播种后苗壮,十月一场雨,根扎的深,好越冬,来年三月一场透雨,麦苗返青,茁壮成长,丰收在望。麦子的收获讲究的是识时节,尊气候,顺规律。

拉面的做法体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遵从事物规律,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适时出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面,看节令决定和面时间,水温。春秋冬三季水温要适当高一些,就餐和醒面的时间要间隔长一些,夏季水温低些,醒面间隔短些。

揉面,讲究“三光”,盆光,手光,面光。这是一个适时加以援手,促进面筋顺畅的过程。

醒面,盖一块湿布,等待面团自己的梳理,水分充分融合,面筋舒展,把面粉吸附在周围,整个面团就成了一个脉络清晰,顺畅自然的状态,这时,不管你横拉竖拽,都会是得心应手,长短粗细乘心如意。

拉面,不管大拉小拽,都要观察面筋走向,顺其脉络,才会拉拽如意,出的面条有嚼头,口感爽。

臊子随意,最讲究的是“肉臊子老个扯”,不管羊肉还是猪肉,一律小丁,土豆丁,胡萝卜丁,蒜薹段,松蘑丁,木耳,黄花菜,按顺序下锅,一起熬制,当那混合的香味随风送入鼻子里时,恍惚儿时记忆里的过年,这样的饭菜那时也只有过年才有,平日里“鸡蛋臊子老个扯”已是奢侈了。

所以拉面的熏陶,养成了潞人的憨,但他不是你表面上看上去的傻,而是有晗性,大智慧,顺规律,等时机,“不鸣则已,一名惊天”,恐怕是说潞人的吧!晋商的成就也蕴含了这一层意思,是不是从他们喜爱的拉面制作中悟出来的,也很难说。

“调和饭”,在长治这方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是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晚餐。虽然它的制作要搭上很多宝贵的时间,工序也很繁杂,现代人已不可能餐餐作为晚饭了,但隔三岔五的还是想“熬”上那么一锅喝。

“调和饭”,体现了潞人的一种“包容,融合,平等,秩序,团结协作 ,互利共赢”性格。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看它的制作过程。必须是煤火,必须是砂锅,大火滚开水时,小米下锅,压火,慢慢熬,与此同时把黑豆均匀撒在锅边的铁圈上,过十几分钟,用火柱的平头把黑豆砸成豆扁,大概四十多分钟,看小米刚要开花,下,吹去黑皮的豆扁,还可杂以各种小豆,红的,绿的,紫的再慢熬半个小时左右,夏天煮绿豆角,冬天用豆面拌浆水菜小块,下到锅里熬,熬呀熬,当汤逐渐浓起来,五颜六色开了花,米香,豆香,各种混合的纯粮食香味在揭开锅盖那一瞬间,钻入鼻孔,钻进心里,留下这一生的记忆 ,这时要把赶好的杂面条下锅,在熬十几分钟,起锅。拿一把大些的铁勺,放煤火上烧热,滴入几滴自家打的麻油,飘香了,连勺子带麻油一起瞬间放锅里,“呲”的一声响,锅盖一焖,好了,“调和饭”完成。

砂锅好比是我们中国,各种食材来比咱们各个民族,制作“调和饭”这一锅美味,就像大家团结在一起,共酿中华民族琼浆,共建中华民族大厦。

所以潞人,乃至晋人都从制作“调和饭”的过程中得到感悟,都具有“包容,融合,平等,秩序,团结协作 ,互利共赢”的性格。

说,饮食一家人,吃谁家饭像谁家人,潞人的一日三餐也就养成了潞人区别于其他地方人的性格。此性格成就了潞人,也局限了潞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潞人的一日三餐也在改变,营养更加合理,潞人的性格也日趋完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芝麻油爆响是什么原因(芝麻在油锅为什么会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