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输了就想哭是怎么回事(打游戏输了为什么会想哭)打游戏输了就想哭是怎么回事(打游戏输了为什么会想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打游戏输了就想哭是怎么回事(打游戏输了为什么会想哭)

打游戏输了就想哭是怎么回事(打游戏输了为什么会想哭)

在孤独症儿童中,有部分孩子非常重视输赢,当赢了的时候感觉很开心,输了时,就会哭泣,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比如,攻击他人,扔掉玩具,在地上打滚,崩溃大哭等。也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排斥行为,比如,拒绝参与竞争类的游戏,感觉有输的可能时就感到非常紧张。

通常这一类儿童是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儿童,有竞争意识,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当孩子冷静时,也能明白输了不能大哭大闹,不能发脾气。但真正遇到输的情况时,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很多孩子在这个问题上会持续数年,得不到改善和解决,让家长苦恼不已。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在处理方式上处理问题呢?

家长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比较常见、但作用不明显的策略包括:

讲道理

实际上这一类孩子通常理解能力比较好,明白输了发脾气是不对的,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所以通过讲道理的形式效果并不明显。

惩罚

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因为输了而发脾气,怎么都讲不通时,容易生气、气馁,从而作出冲动的举动,比如打骂孩子等。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或情绪时,惩罚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的抵抗或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出现拒绝参与竞争游戏的结果。

让孩子一直输

以期望达到提高孩子受挫能力的目标。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常见,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引发孩子情绪的频繁爆发,形成恶性循环。

避免让孩子输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的情绪爆发,在竞争活动中,常常会故意输给孩子,或者是让别人让着孩子。这样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可能会造成孩子更不能接受输的结果。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来应对这种因输赢而引发的情绪爆发的问题呢,向日葵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如下几个对策:

游 戏 前

1

事先让孩子预知可能的游戏结果。在玩游戏之前,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你会赢吗?孩子通常会回答“会”,这时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有可能会输,有可能会赢”。然后再问孩子,引导孩子重复这句话。在心理上给孩子一个预期。

2

事先讲好应对策略。在玩游戏前,问孩子,如果输了我们怎么办?孩子可能会回答,“没关系”,也可能会回答“我不会输”,还可能有其他的回答。我们可以安排两个成人参与进来,一个回答,“输了我就哭”,训练者在听到这个答案后,故意作出很夸张的表情说“羞羞脸”,再问另一个成人,这个成人要回答,“没关系,我可以安静地等待,再来一次。”夸奖这个成人,说这是个好办法。再重复上面的回合,鼓励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人作出这个回答。强化孩子的答案。

游 戏 中

1

建立替代行为。当孩子输了的时候,在孩子情绪爆发前,快速教孩子表达:“再玩一次”。通常情况下,孩子会将注意力放入下一个回合。这里要注意的是,速度要快,要在孩子情绪爆发前,教孩子表达,如果孩子因情绪问题,抗拒表达,训练者可以自己说,我们再玩一次 ,接着进入下一个回合。如果孩子哭闹,可以忽略,不用给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直接进入下一个回合。

也可以是其他的替代行为,比如,玩抢手枪的游戏时,如果孩子没有抢到,可以让孩子说,“我有防弹衣,你打不死我”。通常孩子能够很快地运用。如果孩子能够完全接受了,训练者可以说,不好意思,防弹衣没用,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等等......

2

快速进入下一个回合或下一个环节。孩子输了的时候,不要评论已经结束的回合,快速进入下一个回合。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输”这个感受中拉出来。

3

将“输”的结果与“轻松”的事件相连接。比如,玩躲猫猫的游戏时,让孩子猜另外一个人在哪里,当孩子走向一个地方时,训练者故意大笑着从另外一个地方冒出来,告诉孩子“我在这里,你输啦”,因为孩子对于突如其来的事情通常能表现出兴趣,会比较能接受“输”的结果。玩此类游戏,能让孩子轻松接受“输”的结果。我们再慢慢泛化到别的游戏中去。

4

运用替代角色。这个方法有两种操作方式,一个不让孩子直接参与游戏,而是孩子假扮一个角色参与游戏。例如,小兔子和乌龟赛跑。让孩子扮演乌龟。另外一个是用物件或其他角色替代孩子。比如用积木假装是孩子和训练者,玩跑步比赛(实际上是两块积木在动)。也可以是两种操作方式相结合,比如孩子拿绿色积木假装是乌龟,训练者拿红色积木假装是兔子,进行跑步比赛。

游 戏 后

1

强化孩子的正确反应。如果孩子没有出现不良行为或不良情绪,夸张地强化孩子。

2

成人示范输了的时候的行为及情绪表现。训练者可以问,刚才谁输了,这个成人要回答“我输了,没关系,我可以安静地等待,再来一次”,训练者要夸赞“成人”。训练者也可以问儿童,刚才“成人”输了,他有没有哭,孩子通常会回答“没有”,训练者说:“对,他没有哭,他表现真是太棒了,我们再来一次”。

注意事项:

1

初期尽量不要用结果为“有”/“没有”的游戏,比如,抢薯片,抢到就有得吃,没有抢到就没得吃,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孩子的情绪崩溃,并且很不好收场。我们可以采用“多”/“少”为结果的游戏,比如,抢拍卡片,一方多,另一方少,孩子都会有卡片,这样落差会没有那么大。

2

不要跟孩子说:“你输了”,在乎输赢的孩子,通常能根据游戏结果就已经知道自己输了,如果我们这时候还去跟孩子说“你输了”,这无疑是伤口上撒盐。等孩子慢慢能接受输的结果时,我们再加入“你输了”这一个环节。

3

“脱敏”的节奏不要太快,刚开始,可以让孩子赢5次,输1次,慢慢再调整比例,直到孩子能够接受随意比例。

4

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经很在乎输赢的孩子,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输赢。不要太过强调游戏的结果。

5

通常不能接受“输”的结果的孩子,可能也会伴随有其他的事物带来的情绪问题,比如,不能接受不好的角色,类似老虎、蛇等;不能接受批评;不能接受“不好”的事件的发生,如游戏时被抓住。等等。此类情绪的处理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不同,家长在处理时,可以借鉴上述策略,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进行调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打游戏输了就想哭是怎么回事(打游戏输了为什么会想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