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不上小号的人正常吗(经常上小号正常吗)一整天不上小号的人正常吗(经常上小号正常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一整天不上小号的人正常吗(经常上小号正常吗)

一整天不上小号的人正常吗(经常上小号正常吗)

新学期,网络游戏成为了议论热点之一。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堪称史上“最严”游戏监管令:

将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同时,《通知》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所称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截图

也就是说,新规之下,未成年人一周普遍只能玩3个小时游戏,而在此之前,他们每天都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的“游戏时间”:

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又专门提到了未成年网络沉迷问题,指出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

不难看出,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一直在不断收紧,监管趋严已是必然趋势。

孩子们有话说:

打游戏是一种消遣和社交的方式

新规并未考虑到实际情况

开学第一天醒来,小曾就在床上就发出了一阵哀嚎——喜欢的游戏不能玩儿了。

15岁的小曾是一名网络游戏爱好者。小曾表示,班上41名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游戏账号,但真正沉迷游戏的很少,大部分同学都是晚上下课、周末的时候“玩几把”,“也不是说多喜欢游戏,只是大家都比较‘宅’,打游戏就是一种消遣和社交的方式。”

在小曾的手机桌面上,显示有至少14款各类游戏,9月1日一觉醒来,有几乎一半的游戏都玩儿不了了,“这些(不能玩儿的)游戏一般审核严格,能玩儿的游戏都是用成年人账号注册的,影响不大。”

小曾手机桌面截图。小曾表示,标红游戏已被限制使用

小曾告诉记者,现在的游戏普遍都对未成年人有限制,但差别在于——审核的严格程度不同,“一般游戏巨头审核严格,会不定期有人脸识别,但一般的小游戏,你在网上随便找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注册、使用。”

小曾就用成年人身份注册了多个不同的游戏“小号”,当用真实身份注册的“大号”用完使用时长后,他就用“小号”玩游戏,“我王者荣耀的四个‘小号’全被人脸识别出来了,因为信息对不上,就直接降级成未成年人账号了”。

如今,一周只能周五、周六和周天玩三个小时游戏,小曾觉得无所谓,“对自己影响不大,只不过比较喜欢的几款游戏平时没法玩了,就换个小游戏(玩)呗。”

而小曾同寝室的同学,正在考虑向高年级的成年学长求助,“租个号来玩”。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大一新生王海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一刀切”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玩游戏,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刚入学大家都不熟悉,有时候就通过当‘游戏队友’增进情感。但我和寝室另一个同学,都是年底满18岁,室友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异类’。”

游戏厂商:

《通知》发布前

就有游戏“放弃”未成年了

其实,在《通知》发布前5天,就有游戏“放弃”未成年了。

8月25日,腾讯旗下手游《光与夜之恋》发布公告:自2021年9月25日起00:00起,凡是经公安实名校验确认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用户,将无法登录游戏体验。同时,对于已进行过付费的受影响未成年人用户,游戏将进行退款。

《光与夜之恋》发布公告截图

新规出台后,8月31日,《光与夜之恋》再次发文,要求未成年用户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进行游戏,并全面关闭iOS游客体验模式。

《光与夜之恋》发布公告截图

8月31日下午,记者以家长身份拨打了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管热线电话,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未成年账号,仅在周五、周六和法定节假日晚上8点至9点登录,超时和游客模式都会被强制下线。但新规定的具体上线时间,工作人员也没给出明确答复,“正在同步中,会逐步上线和更新(对未成年人的相关限制),(具体时间)还是以游戏内页面的显示为准。”

8月31日晚,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会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通知》,陆续升级防沉迷措施。在游戏时长限制方面,未成年用户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进行游戏。

腾讯成长守护温馨提示截图

9月1日,小曾和王海的《王者荣耀》账号已不能正常使用,页面显示成了一则温馨提示:

根据国家防沉迷通知的相关要求和腾讯最新强化的防沉迷策略,由于您是未成年玩家,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登录游戏,在上述事件之外无法游戏,请注意休息。

行业专家:

多措并举身份认证

合理划定游戏分级标准

严管未成年人游戏使用,监管部门这次似乎是铁了心了。

事实上,在每周只能玩3个小时游戏的规定出来之前,未成年人每天一般只有一个半小时“游戏”时间,并未限制具体的时间段。有业内人士称,这或许是新规出台的原因之一,“他们(未成年人以前)只要多玩几个不同平台的游戏,每个玩一个半时,照样能玩上一天。而这次限制时间段后,玩几个平台游戏都没用了,只能玩一小时。”

出人意料的是,多位游戏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内对于此次高强度监管要求的反应较为平淡,“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消费实际上很少,本身就不是我们的目标群体,完全立法禁止对企业可能更有利。”

家长们倒是都对新规一片赞扬,“也不能时时刻刻都管着娃娃玩游戏,现在终于被整顿了,作为家长,当然觉得是好事!”

图源视觉中国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少年们的心是管不住的。有家长反映,未成年人游戏监管还是存在漏洞,部分游戏企业打擦边球,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比如,不严格审核游戏玩家的身份,未成年人拿二手账号或父母账号,仍然可以不受限制的玩游戏。所谓的一周只能玩三小时,依然可以天天任意玩。

2020年10月,面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困境,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梁洪霞曾在《检查日报》上提出过相应举措:

一方面,把好入口关,多措并举身份认证。

梁洪霞认为,有效识别未成年人身份以及所处的年龄段,是整个法律规制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第一,在目前实行的实名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双认证制,即不仅需要未成年人实名登记,还需要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登记确认,确保游戏账号与个人身份的精确匹配,有力杜绝未成年人租借、购买、盗用他人游戏账号等逃避监管的行为;第二,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实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信息在各个游戏平台间的互通互用,形成信息共享,为统计游戏时长、消费金额等提供便利;第三,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共同生活的亲属,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形成“防范共识”,防止、监督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促进未成年人合理、健康使用网络游戏。

另一方面,把好内容关,合理划定分级标准。

2019年,人民网曾联合多家游戏公司起草的《游戏适龄提示倡议》初步规定了网络游戏分级制度,依据公民的心智程度划分为18+、16+、12+、6+四个年龄层级,并按照“法律与道德、暴力、性暗示、血腥、恐怖、管制物品、不良语句和历史文化”等八个要素规定不同年龄段的游戏内容的“负面清单”,要求在游戏显著位置进行适龄提示。

在未成年人阶段,6岁以下不能单独玩网络游戏,6-12岁(包括6岁)、12-16岁(包括12岁)、16-18岁(包括16岁)分属于不同的游戏规制阶段

在具体内容方面,八个要素着重于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在法律与道德、性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历史文化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利语言、场景和情节等进行了具体罗列。例如,对于6-12岁的未成年人,在“法律与道德”项目要求下,游戏中就不能出现儿童主动辍学、逃学等情形。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应该首先由网络游戏行业制定行业自律性质的提示、倡议,并根据社会实践逐步完善发展,最后上升为法律制度。该分级标准要作为网络游戏审批环节的重要依据,由专业人员审核、批准。

注:

1.小曾、王海皆为化名

2.部分资料源自《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法律规制难困局》,第一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梁洪霞,第二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研究生陈一珲

记者丨李宇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一整天不上小号的人正常吗(经常上小号正常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