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应在)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应在)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应在)

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应在)

江西省人民医院 杨春丽教授

作者简介

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华东地区急诊与危重病协作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心静脉压(CVP)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指标,1959年,Hughes和Magovern在开胸术后患者监测心房压的研究中发现失血会引起CVP下降,并首次描述了CVP与容量的关系。1968年,English等首次全面阐述了CVP监测在心血管手术、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和心跳骤停中应用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末,CVP正常值范围达成共识(5~12 cmH2O),主要作为评估心脏前负荷的指标,常规应用于临床上补液治疗

因CVP与心功能、循环血容量和血管张力相关,反映静脉回流。因此,临床上经常用来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经典的“2-5”原则就是利用补液过程中CVP的变化来预测患者的容量状态。但是,单一的CVP静态指标无法精确预测患者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另外,CVP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腹内压、机械通气等。因此,近几年的各种指南已经不再将CVP作为一个复苏监测指标来推荐。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密不可分,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讨论认知和实践。

在熟悉CVP定义以及该指标的价值和缺陷后,我们需要用已知的理论更好地矫正实践中的不足,更精确的用好、用对CVP这个指标,做到知行合一。

规范CVP的测量

规范CVP的测量,熟知各种因素对CVP的影响,如零点的位置、床头位置、导管插入过深或者过浅以及三通数量和管路预充都会影响CVP的监测数值。

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

(1)自主呼吸的患者:有文献表明如果患者吸气时CVP降低≥1 mmHg视为呼吸反应阳性,预测将对容量有反应性。

(2)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呼气末正压诱导的CVP的短暂增加来预测液体反应性,也可以预测CVP和每搏量变异度的绝对值,并且不太可能被通气条件所干扰,但该方法对有心房颤动和瓣膜疾病的患者不适用。

(3)通过连续监测CVP计算出中心静脉压变异度,应用中心静脉压变异度来指导危重患者的液体治疗是防止出现容量不足或者容量过负荷的另一个潜在工具。

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连续监测CVP和心输出量的变化,来预测患者的预后,文献表明CVP下降同时伴有心输出量升高的患者病死率最低。也有一些文献显示,临床上动态监测CVP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虽然CVP是临床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我们也要知道单纯的一个静态指标是不能够正确反映患者容量状态以及容量反应性的,只有正确地测量、动态连续地监测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呼气末正压的正常值应在)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