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鱼刺卡喉咙会引起耳朵疼(宝宝鱼刺卡喉咙后说耳朵痛)小孩鱼刺卡喉咙会引起耳朵疼(宝宝鱼刺卡喉咙后说耳朵痛)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小孩鱼刺卡喉咙会引起耳朵疼(宝宝鱼刺卡喉咙后说耳朵痛)

小孩鱼刺卡喉咙会引起耳朵疼(宝宝鱼刺卡喉咙后说耳朵痛)

(本文发表前经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大夫洪亮医生审校)

前两天,常爸和朋友吃饭。谈笑风生之际,朋友忽然喉咙感觉异样——卡住鱼刺了!吃了几口米饭、喝了几口水之后,仍不见好转。

常爸提议去医院看看。朋友是最不喜兴师动众之人,一直说,“没事,哪有这么严重,先吃饭!”

于是一顿饭勉强吃完,还是不见好转,而且越来越痛。这下不啰嗦了,赶紧去医院。

挂了耳鼻喉科,听医生的:张开嘴-压住舌-拿灯照-镊子取出,三分钟顺利解决!

朋友半开玩笑地嘟囔一句:真是的,一个大活人就因为这么根小鱼刺,饭都没吃好,还跑医院折腾一圈!

谁知这时候一向沉默的大夫开口扔出一大堆话:“命重要还是折腾重要啊?你应该庆幸这次扎得位置浅!我跟你说,来医院你是来对了,要是自己在家吞馒头吞饭,把刺扎到看不见的地方,就没这么简单了,你就得上麻醉做喉镜,弄不好扎穿食道大出血还得做手术!我们都有病例,你以为这是闹着玩的!”

“我们去年就遇到过一个人因鱼刺卡喉导致喉头严重水肿,睡到半夜因水肿导致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常爸和朋友顿时听得目瞪口呆。

临走,大夫特别叮嘱了一句:“记着啊!以后再扎了鱼刺,就得来医院!不要怕麻烦。”

常爸和朋友立刻千恩万谢毕恭毕敬地出了诊室。

回家以后,常爸上网查了查,发现遇到鱼刺卡喉,我们以前常说的吞馒头吞饭的确是大错特错的办法!不仅卡鱼刺这一项,还有其他诸如磕碰、烫伤、流鼻血等意外,平时常用的有些老偏方也并不科学。

所以常爸干脆把自己查到的成果一一列出,给大家提个醒。

当然,对于满地撒欢的小孩子来说,加强事前防备、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最重要。可是万一意外真的发生,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不但可以减少痛苦,有时候可能真的是救命之举呢!

No.1 吃鱼卡到鱼刺怎么办?

喝醋?错!

吃馒头、米饭噎下去?错!

正确方式:去医院!

这件事说小可小,说大可大,不过一旦发生,就是风险不可预估的事。所以常爸还是花一些篇幅说一说。

我们可以先来看两张图片:

这张是我们的咽部和食道上半部分的解剖图。一般我们说鱼刺卡在喉咙里,最容易发生的部分就是从咽到会厌的部位,常见的就是扁桃体、舌根、会厌等部位。

这张是扁桃体和咽喉的解剖图。如果鱼刺卡在扁桃体内侧(如上图),一张嘴就很容易被发现;可是如果卡在更下部的位置,通常就必须借助内镜等专业医疗设备才能看到了。

鱼刺扎在口腔内柔软的组织内侧,如果用馒头饭团强噎,很容易让鱼刺越扎越深,可能划伤食管加重损伤;如果鱼刺较硬,严重者就会刺穿食管导致大出血!

另外,喝醋软化鱼刺也是不靠谱的。首先醋经过咽喉的时间很短,并不足以有软化效果;其次如果醋真能软化鱼刺,那对器官的刺激也是很大的,还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所以卡到鱼刺,最靠谱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只有一个:去医院,去医院,去医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立即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安慰孩子,减少哭闹,避免将鱼刺吸入喉咙或食管。找一个有专业耳鼻喉科室及医疗设备的医院,医生一般都会根据病情提供科学的解决办法。如果鱼刺只在口咽部,一般不用麻药,直接镊子取出,如果位置较深,直视下看不到,可以喷局麻药,通过喉镜或纤维喉镜取出,如果年龄太小,无法配合,那需要全麻下取。

只要卡到鱼刺就要跑去医院吗?

常爸也咨询了专业人士,提供了两种方法,但都适用卡的部位较浅的情况:

一种是用扁片压住舌头,患者做干呕状,另一人用手电筒照射口腔深处,如果肉眼能看到鱼刺,且方便自行用镊子取出的话,可以试试;如果不行,立刻就医。

还有一种是轻咳,一些扎的不深的小鱼刺,可能会靠震动而咳出来。但注意一定是轻咳,否则肌肉用力过猛,也可能加重损伤。

也有人说,可是有时候吃馒头喝醋好像的确解决过问题啊?常爸只想说,鱼刺大小、卡住的部位和角度不同,有时候能解决问题是侥幸,也不排除是微小鱼刺被自行消化的缘故。

但如果是小孩子被鱼刺卡到,他们常常不能很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是不要大意,及时就医要紧。

No.2 娃被烫伤怎么办?

冰敷?错!

挑破水泡?错!

抹牙膏?错!

抹酱油、蛋清、香油#¥%…?错!

正确方法: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冷水,冲!

一说到烫伤,我们常常会想到被开水、蒸汽等烫到。爷爷刚泡上一杯滚烫的茶水放在茶几上,伸手就能给拨拉翻;一眼看不到,小家伙溜进厨房,分分钟能把地上的开水壶、炖好的一锅热汤给踢倒。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负责任,实在是小朋友们身手太敏捷,简直防不胜防。

但其实烫伤、晒伤、烧伤,在英文中都可以用“burn”来表示。所以下面我们提到的烫伤,也适用于晒伤、烧伤的情况。除了我们常见的热水、蒸汽容易引起烫伤,还有热物接触(烤箱、电饼铛等)、化学品、放射线、电流、火焰等,都可以引起烫伤。

那么烫伤后,我们第一时间是如何处理呢?

立即抱着娃冲向医院?

立即把衣服脱掉?

立即冲向卫生间,找来牙膏,抹?

立即冲向厨房,找来酱油、蛋清、香油#¥%…抹?

娃不哭,好像不疼哎,那就不严重,不用处理?

哦,用冰块冰敷降温?

哎呀,有水泡了,拿根缝衣服的针,个个挑破?

都红了哎?我立即用毛巾帮娃擦擦?

NO! NO! NO! 统统不!靠!谱!

比如冰敷,会延迟伤口愈合,甚至冻伤;

比如抹牙膏、酱油、蛋清、黄油、草木灰等等,这些可能会让伤口更加恶化,继发感染,还会干扰医生的判断,并且加大伤口的清洗难度;

再比如挑破水泡,处理不当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另外,也不要擦拭烫伤部位!这样会导致水泡增加。甚至使皮肤破溃。

还有立即把衣服脱掉,可能造成粘连部位皮肤进一步损伤。

不疼不代表不重哦,如果伤到了皮肤深层组织,可能不会很疼,但是比较严重的。

一旦发生烫伤,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第一时间拉到流动的冷水下(自来水龙头即可),冲!

无论是否去医院,一旦发生烫伤立即进行冲洗,越快越好,冲15-30分钟,无法冲洗的伤口,可以冷湿敷,并及时更换。现场没有冷水,其他凉的、无害的液体都可以,比如牛奶、灌装饮料,切忌用过冰的水或者直接用冰块覆盖伤口,整个过程要避免摩擦伤口。

冷水冲或湿敷的作用主要是迅速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阻止热力继续作用,从而减轻组织的损伤,也能起到止痛消肿的效果。如果是化学烫伤,比如石灰、浓酸、浓碱,遇水会出现化学反应,再次烧伤,需要先想办法尽量擦掉表面化学物品,再用大量清水冲洗,避免化学物品残留继续烧伤皮肤。

很多时候,孩子被热水烫的程度并不严重,只是皮肤表面轻微红肿,且受伤面积不大(比如只烫到手指),用冷水冲足够长的时间后,疼痛缓解,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就不需要专门去医院了。冲水结束后,如果还是有疼痛,但是表面只是红肿,或少量水泡,没有破溃,可以采用冷湿敷的办法,进一步缓解局部疼痛和减轻损伤,湿敷的液体可以加入适量芦荟水,促进修复。

根据严重程度不同,烫伤分三个等级:

一度烫伤:最温和,只是引起皮肤发红或轻微肿胀,比如刚才说的这种情况。

二度烫伤:引起水泡和肿胀。

三度烫伤:可能出现烧焦或皮肤变白,此时不只是伤到表皮,还伤到深层组织。

如果是二度或三度烫伤,或者大面积烫伤,应该在第一时间用冷水冲后,完成下面几个步骤:

去衣:去除受伤部位的衣服;为什么用的是“去除”而不是“脱”,当烫伤程度不明时,无法判断衣物是否与伤口粘连,特别是袖子、裤腿处,直接脱的话,可能造成粘连处皮肤撕脱,所以不建议用“脱”的方式,而是剪开衣物,判断伤口后,尽可能剪掉没有粘连的部分,粘连的部分可以交给医生处理;

盖:如果伤口没有出血,就用消毒纱布或者干净的毛巾、床单将伤口盖好;如果有出血,则应在盖好伤口后及时就医;注意不要用可能粘连伤口的布料!

送: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应该立即送医院就医:

(1)三度烧伤;

(2)烫伤部位发生在:手掌和脚掌(如果烫伤很严重)、脸、生殖器;

(3)烫伤面积占到全身总面积的10%及以上(一手掌大致等于 1% 全身总面积);

(4)红肿和疼痛持续数小时以上,用冷水冲仍不见好转;

(5)伤口发生感染。

送医院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处理烫伤,特别是严重烫伤的能力,最好在路途中安排人收集相关信息(电话、网络),直接前往能处理此类情况的医院,达到高效救治,避免途中辗转,耽误治疗。

如果孩子实在疼痛难忍,适当的止疼药也是可以用的。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对于6个月或更小的婴儿,可以用醋氨酚止痛;对于超过6个月的儿童,可以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对于意外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在此,常爸有个建议,就是可以主动让孩子从小建立起“烫”的概念。不妨在孩子几个月大吃饭、喝水的时候,就在安全范围内让他们感受一下“烫”的感觉。孩子其实很聪明,几个月大就能理解和记住“烫”的概念。这样在他们会走会跑、活动范围增大之后,只要告诉他们某某东西“很烫,要离远点”,他们反而会更懂得保护自己。

NO.3 孩子撞到头怎么办?

撞到头立刻大哭,赶紧去医院?错!

撞起一个大包,赶紧揉一揉?错!

正确处理:碰到头后立刻大哭,但随后平复,即不用担心;如有肿包,可冰敷。继续观察24-48小时。

孩子从会翻身开始,几乎就开始了“撞到头”的遭遇:一不小心翻下床,可能会撞到头;学走路走不稳,可能会撞到头;乱跑乱跳冒失莽撞,也会撞到头……

那么如此频繁的“撞到头”,什么情况下需要担心,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担心?

如果磕碰后,孩子立刻大哭,但是仍保持警觉有意识的状态,且一段时间后(通常不超过10分钟)能平静下来,则无需担心;即使碰出轻微肿块,也无需担心。

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冰敷伤处,一般在20分钟左右,以减轻肿胀。

注意!不要揉!

我们常常会这样哄孩子:“碰疼了吧?不哭不哭,揉一揉就好了……”

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头部受到撞击后形成包块,也就是常说的肿包,本就是血管破裂所致。如果随意按揉,反而会加剧血管的破裂或感染,本来撞出个小血肿,生生给揉成一个大肿包。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发生扭伤,比如崴脚,也千万不要揉,冰敷消肿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并不是只有一个小的包块,就代表孩子不会有事,有些严重情况,即使很少发生,我们也要严密观察孩子情况,时间约24-48小时,如果有以下情况,则需要立即就医

(1)头部有出血性外伤;

(2)没有哭,而是出现意识模糊、半昏迷、嗜睡(不易叫醒或叫醒了很快又睡觉)迹象;

(3)持续头痛,哭闹不止(例如半小时或1小时以上);

(4)反复呕吐(注意是“反复”,孩子有时也会因恐惧发生呕吐,但通常不会超过2-3次);

(5)失去意识,哪怕只是几秒钟;

(6)行走困难或不能保持平衡;

(7)眩晕;

(8)极度易怒或其他异常行为

(9)渗血或水状液体从鼻子或耳朵

(10)瞳孔大小不等,或视觉模糊;

(11)抽搐(癫痫发作)

(12)耳朵持续耳鸣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孩子失去意识或者无法起身,千万不要擅自移动他。因为如果存在脊椎损伤,移动不当会导致伤情恶化。

No.4 鼻子出血怎么办?

躺下或者仰起头来,以减少鼻血流出?错!

用纸巾拧成团塞进鼻孔止血?错!

正确方式:坐下或站着,稍微低头或向前倾斜头部,用手指压迫鼻翼10分钟

孩子的鼻腔粘膜薄嫩,感冒、过敏、干燥、挖鼻孔,以及偏食导致的鼻腔内血管脆性增加,都可能是导致孩子流鼻血。

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鼻中隔前部出血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比较好止血,出血量不大,流鼻血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高发年龄段是学龄期到青春期,2岁以下儿童则比较少见,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经常出现鼻出血,要注意非意外创伤或严重疾病。

那么孩子流鼻血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建议的止血方法是

(1)让孩子坐着或站着,稍微向前倾斜头部(即稍微低头)。如果是大孩子,会擤鼻涕,可以让他轻轻的擤一擤,把血块擤出;

(2)捏住孩子的鼻翼两侧(软的部分),约10分钟左右(嘱患儿用口呼吸)。

(3)10分钟后,看是否还在流血。如果还在流血,就重复这个步骤,再按10分钟;如果仍然没有止血,则需要去医院就医。

关于流鼻血的应对措施,AAP也明确提出,有两件事不可取

一是不可让孩子躺下或者仰头。这样会使鼻血倒流到嘴里,咽下去可能会引发呕吐,如果不小心呛到气管,则后果更严重;

二是不可用纸巾、纱布或者其他材料放进鼻孔里止血。因为纸巾等特体可能触及出血区,从而干扰正常的凝血过程,此外如果我们用纸巾连堵带拧,也有可能使鼻粘膜二次受伤。将纸巾拿出来时,也有可能破坏刚刚形成的凝血面。

对于反复鼻出血的孩子,需要根据出血情况及病史,进行一些检查,排除严重疾病,可能要做的检查为: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VIII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测定等检查,甚至要进行局部影像学检查,除外恶性肿瘤或肝脏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具体需要医生决定。

排除严重疾病后,仍有反复鼻出血,需要进行鼻腔管理,特别是冬季空气干燥的环境,可以在洗脸后,或者用温水湿润鼻腔后,在鼻腔涂上油性物质,比如凡士林、香油,结果比单纯观察有效。

当然,我们都希望宝宝们都平平安安,这些事故都不会发生,但是我们也不能心存侥幸,以为这些意外的发生概率很小,就不关注了。平时多学一点意外伤害的处理,避免遇到时手忙脚乱。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转给有需要的朋友,也转给宝宝的主要看护人(比如爷爷奶奶、育儿嫂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小孩鱼刺卡喉咙会引起耳朵疼(宝宝鱼刺卡喉咙后说耳朵痛)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