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克服恐惧(孩子克服恐惧)婴儿克服恐惧(孩子克服恐惧)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克服恐惧(孩子克服恐惧)

婴儿克服恐惧(孩子克服恐惧)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宝宝小时候性格开朗活泼,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原先那个小霸王突然变成了一个“胆小鬼”。

比如很多宝宝,在2岁左右,开始变得特别怕黑:天黑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出门玩;晚上睡觉时,绝对不允许关灯;半夜想上厕所,一定要大人陪着他......

除了“怕黑”,你还会发现他开始对以前从来不怕的东西感到害怕。

以前到处抓小虫子玩,但现在看一眼就吓得尖叫;

以前听到打雷闪电很激动,但现在会吓得一头钻进妈妈怀里;

以前再高的滑梯也拦不住他,但现在你想让他上去他也绝对不爬......

当宝宝害怕时,第一反应一定是跟你说:“妈妈,我害怕!”,“不要不要,我不敢”……这时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很多妈妈会用这三种方式安抚那个说害怕的孩子:

• 第一种,哄骗法:没事,闭上眼睛就不怕了

• 第二种,激将式:有什么好怕的,勇敢点

• 第三种,恐吓式:有的是比这个更可怕的事

但其实,这三种方式都是错的!

因为它们并没有真正解决孩子恐惧的问题,只是大人敷衍的应对,说明你根本不想去探究孩子到底为什么害怕,也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

长期用这种方式跟孩子说话,孩子的恐惧完全没得到消散,反而长久地留在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孩子长大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恐惧情绪,其实有着深层次的生长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原因。

那么,当孩子表达害怕,向你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回应才是真正正确的方式?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到父母,通过父母的引导,让我们的“怕黑”宝宝,尽快成长为勇敢的阳光宝宝。

宝宝为什么会害怕?

背后有3个心理成因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宝宝容易害怕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

尤其是在2-6岁,他们对世界有了初步了解时,更容易产生恐惧的情绪。

01 害怕是想象力发展的结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2~4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脑补”。

随着大脑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很多大人看来平常、普通的东西,他都能脑补出各种可怕的形象,然后自己把自己给吓到了。

再加上孩子会混淆现实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力会让他们把在黑暗里看到的东西想象得更可怕。

这个“特殊阶段”的害怕,其实就是孩子的成长,他对世界的认识更多了,但和大人相比,又不那么“客观”。

02 曾经有过不好的体验

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在对世界的探索中当然也难免遇到不好的体验,在他小小的脑袋里留下“阴影”。

比如树叶上突然出现的毛毛虫、洗澡的时候水进到眼睛里、出门被小狗追着汪汪叫、打针的时候很痛……

因为孩子还没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所以这些都有可能让他产生害怕情绪,拒绝下一次的接触。

03 被大人吓出来的

有的孩子本来无知无畏,天不怕地不怕,可却被父母吓唬怕了。

很多孩子怕警察叔叔,是因为爸爸妈妈吓唬他“再不乖,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怕小狗,是因为爸爸妈妈说“再不听话,就让隔壁的狗狗来咬你了”……

孩子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有限,被吓唬几次就容易产生害怕情绪了。

怎样帮孩子直面恐惧?

关键要做对这1点

当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父母的回应态度很重要。如果我们越是表现得不在意,劝慰的效果反而越差。

教你一招:先认可感受,再处理问题。

01 认同、接纳孩子的恐惧情绪

“绝对安全”丝毫不能安抚在恐惧中的孩子,孩子最需要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同样接纳自己的恐惧感。

所以不管孩子的害怕有多么“无厘头”,父母都不要轻视甚至无视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表达予以理解:

“你是不是有点害怕,要不要抓住我的手?”

“如果我做了那样的噩梦,也会感到害怕的。”

“这个看着是有点吓人,要不要妈妈陪你玩第一次?”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我也会害怕。”

认可孩子的感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复述孩子对你说的话,也就是给孩子缓冲情绪的机会。

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被劝慰。

02 把未知变成已知

孩子会害怕多半还是因为对事物缺乏认知和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他循序渐进地接触。

比如不敢玩秋千,你可以先让他看别的小朋友玩,然后带着他一起去触碰、熟悉秋千。你还可以自己坐上去,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它真的很结实。

等到孩子有尝试的意愿了,你可以和他一起坐上去玩,拉住他的小手。多玩几次他就会慢慢放松,直到可以自己独立玩耍。

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地对事物有“掌控感”,到后面自然就不害怕了。

如果孩子害怕的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像藏在黑暗里的外星人、会吃人的小怪兽,你看不到也抓不住怎么办?

有个好办法就是把它“画出来”,引导孩子描述出来它具体的样子:“怪兽长什么样呀,妈妈来帮你抓!它是不是有很大的嘴巴、很长的牙齿……?”

画出来之后,你再跟孩子说“你看,怪兽已经被妈妈抓住了,在这里哦,我们把它关起来好不好?”

借助孩子的想象力,把他害怕的东西具体描绘出来,有了“实感”之后就能消除恐惧。

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些绘本,可以形象的帮助宝宝把不熟悉的“未知”变成熟悉的“已知”,从而帮助孩子赶走恐惧。

1.《一个黑黑的,黑黑的故事》

黑黑的荒野里有黑黑的树林,有黑黑的房子,房子里到处都是黑黑的特别吓人,还有一个黑黑的盒子……小朋友的心提的紧紧的,但最后却会噗嗤的笑出来,所以,黑黑的也没有那么可怕啦。

2.《吃掉黑暗的怪兽》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不喜欢床底下,总觉得有怪兽。没想到真的有哦,但这只怪兽只吃黑暗,等怪兽吃完了黑暗,小男孩反而有点不习惯啦。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黑暗其实不可怕,甚至,有点点可爱呢。

3.《你睡不着吗?》

故事讲述的是小熊怕黑睡不着,但是大熊会为他点灯,还会带他去看星星,看月亮,渐渐的,在大熊温暖的怀抱里,小熊安心的睡着了。这个故事让小朋友知道,爸爸妈妈就是大熊,会守护好宝宝的。

03带他玩一些探险游戏

2011年发表在《进化心理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冒险类的游戏,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情况。

平时多带宝宝玩一些探险类游戏,也能锻炼胆量哦~

而且我们建议,要让爸爸多带孩子去玩,比起小心谨慎的妈妈,爸爸更舍得放手,孩子也更容易体会到挑战和探险的乐趣。

通过直面困难和危险,培养和强化孩子的胆识。这样孩子会更懂得保护自己,内心有勇气,也会战胜黑暗的恐惧。

最后,当你发现孩子变得害怕、胆小、恐惧,不要再觉得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倒退,这反而是他们不断向上成长的很重要的过程,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耐心的陪伴跟有效的引导,帮他们平稳度过。

更多科学育儿小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小编将日常更新与大家分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克服恐惧(孩子克服恐惧)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