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悬雍垂囊肿(婴儿悬雍垂囊肿原因)婴儿悬雍垂囊肿(婴儿悬雍垂囊肿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悬雍垂囊肿(婴儿悬雍垂囊肿原因)

婴儿悬雍垂囊肿(婴儿悬雍垂囊肿原因)

如果把医疗高地比作一座山,那么技术决定它的高度,学科夯实它的硬度,服务构建它的气候宜人程度。因着人文温度的良性滋养,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座医疗高地,如今已呈现浓荫满目、鸟语花香的胜境气象。

心系群众 生命为上责任如山

百年传承,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爱生命,善待患者。对医院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永远的追求。

老院长周汉槎在医院工作17年,他的口头禅是“我是名医生,更是一个党员”。他曾与同事一道救治过一名车祸伤员,病人送到医院时生命垂危,呼吸心跳都已停止,在为病人实施心脏按压时,由于病床钢丝失去弹性,每按压一次病床就往下凹陷一些,影响了抢救效果。情急之下,周汉槎钻到床下,用背顶住,配合同事施救。病人获救了,而周老院长的背上却留下了钢丝勒伤的印痕。

2017年11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启“空中120”,为危重病人打开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患者利益至上”“以病人为中心”,与经济效益相比,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要求医生面对患者要怀有慈悲之心。120年的光阴里,几辈一医人用坚守与信念,德行济世。挽救车祸患者受重伤的黄绍华,抢救交通事故伤者而失去生命的年轻护士揭枝,临危不惧紧紧拽住跳楼病人的“最美护士”鲍敏容,路遇晕倒病人立即施救的李宏云、宋华强医生……他们都彰显着一医人舍己为人、善待生命的大爱情怀。

2002年11月,成功抢救199名“11·11”中毒师生,无一例死亡。

迄今为止成百上千次送医送药下乡、下社区开展免费义诊义治活动,在常德市一中学生中毒事件、桥南特大火灾救治、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特大冰冻灾害期间救治车祸伤员……百年“德行”,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一代代一医人。

在连续3年成功入围全国地市级医院竞争力100强后,2018年6月,荣膺中国医院竞争力星级认证五星级医院,成为湖南省首家五星级医院。

在一医住院大楼的楼顶,屹立着“精益求精”四个大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贤德,全国“三八”红旗手黄开淑,全国“巾帼标兵”陈丽娥等优秀一医人是“精益求精”的实践者、追求者。他们坚守着,因为患者在他们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份医者的情怀,更是医院应该担起的社会责任。

创新精进 打造医疗高地

杏林之中,“才不近仙”,无以为医。对医院来说,没有医疗技术的创新精进,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才能不断突破已有藩篱,消除患者的病痛。

对一医来说,创新从广济创立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1903年,首任院长罗感恩在常德证实我国第一例日本血吸虫病。

1970年,董宝然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关节成形术,使瘫痪在床17年的患者莫国良重新站立起来。

僵直卧床达17年之久的病人莫国良重新站立行走,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计绍云等开展首例脑瘤手术获得成功。

1983年,周汉槎、文尚武首次成功施行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裂修复术。

1984年,毛坤祥首次成功实施断指再植术。

到如今,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一医层出不穷。

医用3D打印技术锋芒初露,移脚趾“再造”拇指,膈顶部肝癌微波消融在湘西北率先开展,成功实施湘西北首例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首例无疤痕腹腔镜直肠肿瘤根治术……

2018年9月17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省级评审,9月19日,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常德分中心落户,10月10日,成为省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

在创新中,一个个曾经对医院看似不可能的“症结”,在难关成功攻克后,为病痛中的人们开启了新的人生。

2018年8月23日,“换心人”李敏又回到了“娘家”——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曾为她做手术的医护人员时,李敏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2004年,时任胸心外科主任的吴吉明,为年仅28岁的四川简阳打工妹李敏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这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属首例。15年来,李敏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

配备全省顶尖设施的数字化全洁净手术室,开放手术间29个,高峰期单日完成手术达150台次

生命的奇迹,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常发生着。奇迹背后,其实是“一医人”对医技的奋力精进。

神经外科主任徐立新,被推选为“我身边的常德工匠”。他曾收治了一位特殊病人,脑干、小脑和脊髓都长了肿瘤,一共5颗,最大、最危险的一颗在脑干,有4公分。患者在8年里,跑遍了全国知名医院,没有一家收治。徐立新接下了这个重担。查阅各种文献,制订了治疗方案,先摘除小脑和脖子上第二危险的肿瘤,恢复后再摘除脑干部位的肿瘤。后来,病人恢复良好。2005年以来,徐立新主刀完成了仅与脊髓相关的肿瘤手术近300例,攻克的疑难杂症难以计数。

感染科主任李德辉,获评“2018年湖南好医生”,他从医20年来,只休过两天假,每周六、周日都要去病房查房,几乎把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他的病人身上。

内分泌科副主任甘胜莲,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始终把学习作为做好医疗工作的首要任务。2018年5月4日,世界权威杂志 《柳叶刀》子刊在线发表了她参与的“单药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SCI论文,这是该刊首次发表来自中国的关于2型糖尿病原创新药的临床研究成果。

正是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医院培养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工匠。在徐立新、周爱国、刘清安、孙友桃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神经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护理学科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吴吉明、黄绍华、周健辉、朱华臣、徐平、葛良清、黄开淑等带领着他们的团队,不断攀登医学高地,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冠脉搭桥、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介入治疗、危急重症救治、微创外科、生殖遗传(试管婴儿)等诊疗技术分别达到了国内、省内先进水平。

“软硬”兼施 打通生命求助通道

良好的大环境,才是让优质服务持续深化的根本。

在硬件方面,解决院内人车分流问题,让患者“进得来、出得去”。建设急诊急救中心,打造湘西北最大的急救中心。建立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个中心,打通生命快速求助通道。

为支持医院发展,2018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医院南边的常德芷园宾馆、北边的20余亩征拆空地划拨给医院,今年4月,常德芷园宾馆正式被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根据规划,医院将重新修建综合大楼、科教楼、停车场,预计增加停车位1000多个,彻底解决病患“进不来、出不去”的困局,大大拓展发展空间。

为打造湘西北最大的急救中心,医院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病患入院、检查、急救、治疗为基础,打造快捷、高效的急救急诊体系。

建立“五个中心”救治体系,以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创伤、危重孕产妇及危重新生儿的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将有助于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造福广大群众。

聚焦改革 开展日间手术新模式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漫长的排队等床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日间手术服务中心,开始推进日间手术新模式。当天入院、当天手术,不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还能降低住院费用。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小时)内完成的手术,不包括医院或诊所开展的门诊手术,特殊病例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这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经简短观察治疗即可出院的特点,专设的短、平、快医疗服务。推进日间手术模式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肖伟介绍道。

目前,日间手术覆盖56个常见病种,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陆续开展,如先天性耳前瘘管、咽部良性肿物(悬雍垂囊肿、潴留囊肿等)、狭窄性腱鞘炎、小儿鞘膜积液、隐睾、舌系带过短、冠脉造影等。“日间手术采用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日间手术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咨询、预约、术前宣教、术后随访等,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手术。”

转变就诊模式 实行“实名制就医”

今年5月6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实行实名制挂号,建立准确完整的健康档案,以保障就诊患者的诊疗权益和安全。

实名制挂号的全面实行,将保证每位患者实名制挂号,确保患者就诊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和连贯性;利于为患者建立准确完整的健康档案,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确保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由于既往就诊信息的存在,医生能知晓患者的病史,利于诊治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为门诊危急值患者提供便利,为复诊或再次来院患者提供便利;当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医院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患者,便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实名制挂号实施后,将转变传统的就医模式,接受患者预约诊疗的新模式,将顺应国家各种医保体系的融合,为患者实名制费用结算提供便利。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将融入更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以质量、服务、安全为核心,提升医技和服务水平,助推常德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记者:刘玺东 邱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悬雍垂囊肿(婴儿悬雍垂囊肿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