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原则与方法(健康咨询的原则与方法)健康咨询原则与方法(健康咨询的原则与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健康咨询原则与方法(健康咨询的原则与方法)

健康咨询原则与方法(健康咨询的原则与方法)

目前国内新冠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同时端午小长假即将到来,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大家需坚持做好新冠常态化防控并配合属地防控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减少不必要的跨省长途旅行。


进入初夏,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是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此外,老师及家长要注意做好参加中、高考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近期,国内局部地区出现本土确诊病例。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绝不能放松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警惕,仍需做好个人防护。


防控建议:


(一)提前做好个人健康申报。省外来返黔人员在出行前,须提前通过“贵州健康码”进行个人健康申报,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黔,自驾来返黔的,还须提前登记车辆信息。抵黔后要严格按照我省防疫规定,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机构分级分类落实健康申报、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


(二)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黔人员。一律按照“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12次核酸检测”进行管控。非法偷渡人员按照“先防疫、后处置”的原则,比照境外来返黔人员进行管控。


(三)疫情严重地区来返黔人员。现阶段按照“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5次核酸检测”进行管控。集中隔离期间,应严格遵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要求,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管理措施。近期,因我省气温早晚温差大,隔离期间,家属可与隔离点工作人员联系,向隔离人员增补衣物及必须生活用品(食品类除外)。省疫情监测管控救治组和省社会防控组负责及时研判确定疫情严重地区范围,适时调整管控措施。


(四)行程码带星号和14天内有本土感染者报告所在地级市的省外来返黔人员。抵黔后须落实“五天三检”措施。


(五)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来返黔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返黔,并在抵黔后48小时内再开展1次核酸检测;无相关证明的,抵黔后须落实“五天三检”措施。


(六)其他低风险地区来返黔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返黔,建议在抵黔后48小时内再开展1次核酸检测;未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抵黔后须就近开展1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有序流动。


(七)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咽痛、肌痛、咳嗽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后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就诊、自我隔离。


(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目前,我省正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和同源加强免疫、老年人及小年龄组人群接种,有接种需要的群众可根据需要咨询当地接种单位后有序开展接种。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防控建议: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洗手。


(二)夏天细菌滋生,食品容易腐烂,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加工时要烧熟煮透,尽快食用。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三)如发现霉变的食物,应扔掉处理,不要再加工食用。


(四)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五)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六)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传播。


防控建议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


(二)居室和教室都要勤通风,并加强消毒。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餐具、玩具等物品消毒;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曝晒。


(三)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四)家长们还应特别注意,一旦患儿体温达39℃以上且持续不退,并伴有手脚冰凉、抽筋、呕吐、表情淡漠等重症手足口病症状时,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其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防控建议


(一)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水养植物定期换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三)前往东南亚、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实告知医生旅行史或居住史。


(四)疟疾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在非洲和东南亚依然肆虐,前往境外疟疾流行地区须准备防蚊物品,使用蚊帐、涂抹驱蚊剂等防止按蚊叮咬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回国后需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出境旅行史。



蘑菇中毒

立夏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繁殖季节。我省野生蘑菇资源丰富,并且可食用野生蘑菇味道鲜美,因此我省各地许多居民有食用野生蘑菇的习惯。由于一些野生毒蘑菇与可食用野生蘑菇外观十分相似,常常会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每年的6—10月是我省蘑菇中毒高发时期。


防控建议


(一)食用野生蘑菇的三个基本原则:没有吃过的不要吃;不认识的不要吃;没有把握的不要吃。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和治疗方法,蘑菇中毒防控最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随意采食和买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二)吃蘑菇前“拍一张照片,留一个蘑菇”,以备万一中毒后医生对于中毒类型的判断并开展针对性救治。


(三)进食野生蘑菇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其他不适,都要高度怀疑野生蘑菇中毒。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健康贵州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文章主要用于传播正能量,宣传健康资讯和发布六盘水卫生健康系统动态,除注明转载外,均系本单位供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和引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站将根据需要全部转载或部分摘录、引用未作版权声明的文章,以传播优秀资讯。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相关所有权人及时联系删除。谢谢合作!


编辑:孟谷 审核:令狐宵



倡导健康生活

ID:lpsswsjsw



主办: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局

地址: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康乐北路2号

电话:0858-8322484 传真:0858-83230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健康咨询原则与方法(健康咨询的原则与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