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儿白怀孕瓢儿白怀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瓢儿白怀孕

瓢儿白怀孕()

| 七十年代,我们是这样结婚的

王小迟

这个龙门阵,我好久好久都想摆了,真的。但是这不是摆我个人哈,真的不是我的龙门阵,因为我那阵还小,嘿么小。用老把式的话说:嫩黄瓜都还没起“蒂蒂”。那阵到了结婚年龄的人,我楞个也得喊他们叔叔,孃孃。都是大人,长辈些。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已进入尾声,街上游行的没有了,大字报,大标语也少了,工厂烟囱开始冒烟了,学校也渐渐复课了。开始走向正轨了。社会一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不少到了谈婚论嫁的适龄青年也在考虑自已的婚事。不是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人结婚,是因为动乱中结婚的人们相对少些。

社会逐渐稳定后,安家就是首要任务。但当时的年青男女,结婚也是很困难,这个龙门阵,就是摆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结婚大事。

找个合适的人

首先是认识人。找对象不容易,那个年代,年轻人相识不像现在这样容易。现在,各类社交场合,网络媒体,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可以帮助你认识人,介绍异性朋友。那个年代,社交活动圈子窄,工矿、商业、学校……就认识那圈子同事,或通过同事认识其他人。就算有缘男女相识,还得请个老师呀,孃孃呀,当个中间人、介绍人。

这个时间,包办婚姻废除了,指腹为婚没得了,媒妁之言不见了,但婚姻介绍人得有,那怕是自已认识,父母介绍,亲戚撮合,都得有一个介绍人,这个人就类似公证人一样,以此来说明这门亲事是认真的,合法的,男女双方及父母认可的。 如师父见徒儿能干,标致,乖巧,把自己闺女或儿子许配给他(她);同事知道其他同事有适龄青年,俩同事先打亲家说好了,再做自己娃儿的思想工作,也是有的;隔壁张婆婆提个篮子去买菜碰到那个李婆婆,叽叽歪歪张家长李家短,顺便又撮合一对……但不管是怎么谈拢的,介绍人(以前叫媒婆,现在叫婚介)必须有。

认识后的磨合

待双方男女及家长认同了,就开始恋爱了,这是真正的恋爱哈,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二、三年,这期间干些什么呢?双方磨合呀,认识对方,了解对方,当然还包括了解双方家庭及家庭成员。这期间男女都要在对方家里博得好印象,比如男的要为女的家里做些活儿,挑煤炭呀,砍柴火呀,买米呀,陪老人家摆龙门阵、吹垮垮,如果女方还有个在上学的弟弟妹妹,还要帮到做作业,反正做一个准女婿该做的全部事情。

而女方也不能空着,陪未来的婆子妈逛街,或者打几件毛衣什么的,扯几尺布做些衣服,也是做一个未过门媳妇儿该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各家情况不同,没有统一标准,但目的都一样,尽快尽好地融入这个家庭。

当然,每个星期天(那时是上六天班,只有星期天才休息),渐入佳境的热恋之人就会很早起床,去外头过他们俩的二人世界,而且男的穿得称称头头,女的打扮得感觉良好,夏天洒点花露水,冬天抹点百雀羚,约好在那点见面碰头。去的地方无非是鹅岭公园、枇杷山公园、西区公园等等,或者下午去文化宫看电影,就在里头吃碗小面,晚上继续看场露天电影。至于看的什么电影,故事情节如何,倒不十分重要。一但磨合到差不多的时候,双方大人就找个恰当时间见见面。开始讨论下一步怎么操作,说白了斗是怎么办婚事。

三转一响

先说说什么叫“三转一响”,也许有些看官听说过,当然必须是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三转一响”就是指自行车(又称洋马儿)、缝纫机、手表,这三样是三转,一响呢,就是收音机了。那阵结个婚,必备这“三转一响”,得男娃儿家里备好。

重庆城,山高路不平,上坡下坎的,那个自行车还真是没得用(那时候尽是些平车,加重车,没得跑车,女式车都少)。而自行车必须是名牌,如永久牌,凤凰牌,再差也得飞鸽牌。所以有些家庭就只要“两转一响”。但这“两转一响”,就得要好的了。缝纫机必须上海牌、蝴蝶牌、飞人牌等,还要求卧牛式(就是不用时可将机头放进去,台面是平的那种)。手表,那起码是全钢上海牌,山城牌手表是重庆产品,与上海牌、海鸥牌齐名,但人们追求洋气,同等价格则要求起码上海牌。有些家庭有办法,有本事,搞到外国手表,那就更幺不到台了。

那时候有一顺口溜,是用歌曲的方式唱出来的:“不怕你的胡子深,(深在重庆话里面就是长的意思,就是胡须长)只要你有瓦斯针,不怕你小伙长得黑,只要你有英纳格”。其中,瓦斯针和英纳格都是瑞士名表,当然瑞士名表还不少,比如欧米茄、浪琴、梅花……

你看看,那时候人们才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来,温饱仍然困难,但已有很浓烈的拜金主义了。重庆人说这个人胡子深,就是说这个人有点老了,长有胡子了,还比较长了。(而重庆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指年青人办任何事情不认真,有点马马虎虎的样子)。而长得黑就更好理解了,长得有点不咋样啊,黑黢马孔的。但只要你有英纳格或瓦斯针,啷个都得行。

那一响,就是指收音机(那时广大人民群众还没普及电视机),收音机要电子管的,半导体还不普及,并且燥音大。牌子一定要红灯牌,或者是熊猫牌。红灯牌是上海货,上海无线电二厂产品,青岛也出过,青岛也是无线电二厂产品,而熊猫牌则是南京货。

说到这里顺带说我一位朋友,自从参加工作后,省吃俭用,凑足204元,又找好多朋友帮忙,凑齐了一定数量的工业券,终于买到一块心仪的瑞士手表,(英纳格21占全钢带日历),顿时心里乐开了花。

啥子是工业券,就是在那票证满天飞的年月,这类工业品就需要用工业券才可以买到,那时有粮票,肉票,布票,棉花票,植物油票,肥皂票,灯泡票,蔬菜票,豆腐票......太多太多了,这真不是天方夜谭,是真实的事情(暂不展开,以后专述)。

好了,“三转一响”有了,别走开,下面我们讲“三十六条腿”。

三十六条腿

三十六条腿,是指家俱腿的数量,数量越多,表示家俱越多。这三十六条脚是指一个大立柜(单立柜带穿衣镜子那种),一个五抽柜,一张双人床,一张餐桌,四个木凳,一张写字桌。算算是不是有三十六条腿嘛。如条件好的还加两个床头柜,共四十四条腿,因四十四不好听,加上那个年代住房条件又不好,房子小且拥挤不堪,有很多子女还与父母打伙挤在一起住,所以就不做床头柜,这五项木器家什也就够了。

这五项木器家什,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去家俱店买。那年月,家俱店很少,主城集中在七星岗家俱总店,朝千路土产公司这两处。在背街和下半城也有一些门市部。那么,这三十六条腿怎么来呢?做呀!

听清楚,做!自己动手做。当然要会木匠手艺的才可以自己做,没手艺怎么办,请木匠来做。前些年,主城街头巷尾都还有不少这种跑滩木匠。现在只有装修房子,防水防漏,水电安装工人了。

那么木料从那里来,有旧木料,有包装箱,有拆房留下木料,或买,或(污),就是现在称之为毛的那种,介乎于“拼”与“偷\"之间,反正是不花钱整回来的。在开始耍朋友,谈恋爱时,就着手准备这些木料了。有条件的到农村去买(农村到有不少新料,或自留做家俱的,或老人的寿板)。为搞木料,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以有些家俱的材料五花八门,有松木、杉木,以及各种不好辩认的“杂木”。

何谓有条件?最主要是要认得到司机。或舅子老俵,或朋友同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私家车,没有出租车,就连重庆最早的康福来客运公司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

司机,屠夫,医生,这三种职业根本就是毫不相干的。但在那物资匮缺的日子里,这三种职业却不愁吃,不愁穿。司机可用公家的汽车跑长途顺便带点农副产品,鸡、鸭、鱼、蛋等,(那不是提劲,硬是拽得很,引伸开来还有跑轮的船员,跑火车的列车员,跑长途汽车的司乘人员)。

而屠夫主要是指食品公司下属各肉店营业员。那年月,居民每人每月一斤肉票可以买一斤猪肉。人口多的,还可以将就,人口少的根本不够吃。而屠夫手上那把刀也认人,可多可少,可肥可瘦。

至于医生,这是永恒的好职业,吃香喝辣,任何年代都不会受冻挨饿的,至今都如此。

备足木料,请来木匠,开始着手打制家俱。好的木匠师傅还沿袭老式手法,用传统榫卯工艺,绝对不用一颗钉子,并且十分看不起钉子木匠。当然这种木匠的工钱要高些,跟到主人家三顿饭,烟酒茶伺候,半下午时分,还加个醪糟汤圆荷包蛋。其实那时物资匮乏,但为了让木匠做得仔细,漂亮,经用,只好把他恭维到起。

我们四德村11号是个大院子,民国军阀刘湘的产业。再说勒个木匠,是我们大院有户人要娶媳妇,托熟人在一个建筑单位请来的,每周一到周六都要在单位上班,只有礼拜天才有一天出来找活路儿干,又叫找外快。但这个木匠手艺了得,是个细木木匠,光看他的工具,就不得了。

木匠工具无非是斧、锯,刨、凿,还有就是角尺,墨斗。但这木匠师傅所带的刨(我们重庆人称之为推刨)就有几种,大推刨、小推刨、光刨、线刨、槽刨。锯子也是大锯、小锯、钢丝锯、专门锯圆的一种。 凿子也是啥子平口凿、斜口凿、鱼尾凿……一大堆木匠工具装一大木箱。

每个礼拜天,背起工具,一清早就来院子,架起马凳,拉开架势,做起活路儿了。那阵我还小,总喜欢去看他做活路儿。听主人家喊他李师傅,才晓得他姓李。师傅人很和气,活路儿做得好。院子里头有想做家俱的看他手艺好,就约他把这家的活路儿做完了,去他们家做,待遇照旧。

我在一边也大概看懂了一些门道。无非是先看料,然后下料,画线,砍边,推刨,凿眼,逗榫,清面……那阵的师傅不用化学胶,尽用牛胶,还得熬胶,讲究点的人家用土漆(中国漆),一般点的人家用清漆。先打个底色(又称偷油婆色),用清漆光面一到二遍就行了。李师傅手艺好,不得怕漆匠。有句老话说得好:木匠怕漆匠,漆匠怕咬卵犟。也就是说木匠手艺孬,漆匠就事情多,打膏灰、砂木器,要累好多。

好了,终于一套家俱做好,一家人也累得够呛。这厢里两个热恋之人,也热得可以,都敢手拉手出现在众人面前。也为做这套家俱忙前忙后,辛苦了,劳累了,当然也是累并快乐着。

有了三转一响,又有了三十六条腿,办好了双方各自单位允许结婚的证明,按规定去搞了婚前体检,证明不是近亲结婚,没有相关疾病。然后请假去民政局办理结婚证。

万事俱备,只欠办席请客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办结婚酒席,很多是在家里办,少有去馆子的,这关键的关键是物资太匮缺了,任何物资都凭票供应,你听说过那包包白,瓢儿白这样的蔬菜都要凭蔬菜票供应呀!

喜烟,喜酒,喜糖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差不多要搞完了。虽然有安居乐业的迹象,但十多年来,百业潇条,民不聊生,全国人民过着各种票证生活。最主要的粮票、肉票、植物油票、布票、棉花票。每城市还有什么副食票、糖果糕点票、鸡蛋票、肥皂票、灯泡票……并且少得可怜,一个人一个月二两水果糖(或者可以买二两白糖)、一包香烟。而结婚总得要让客人吃颗喜糖,抽支喜烟呀?

怎么办,凉拌,这个时候,全家人包括全家人的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还有街坊邻居大家一齐给他们凑齐糖果票,香烟票。当然有办法,有路子,有权力的人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结婚香烟一般斗是用南岸重庆卷烟厂生产的嘉陵江牌香烟,重庆牌香烟,巨浪牌香烟,迎春香烟。条件好的人家用点大前门、光荣、牡丹呀什么的这类上海烟,而当时云南的香烟在重庆销路一般,有阿诗玛,红塔山,红山茶等等,人们都喜欢本地货,还比较崇拜上海产品。有一种烟,叫经济烟,八分钱一包,收入少又要抽烟又不愿意去叭叶子烟的,斗抽经济烟。喜烟有了,但不是一包一包地分给大家,而是一根一根地发给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有些人急吼吼地,生怕香烟吃少了,还把得来的喜烟夹在两个耳朵上,名曰:打个烟泡子。不晓得烟泡子是怎么回事?那是在旧社会吃鸦片烟时的术语,沿用下来了。

至于喜糖迈,当时重庆还是有几家响当当的糖果厂哟,如冠生园食品厂(在石坪桥)、华山玉糖果厂(在中一路)、兰香园糖果厂(在中兴路)。只有冠生园的糖果提劲点,其他两家以生产硬糖为主。还有就是饼干,京果,明果,花生块,花生占,杂糖。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最好,(有人试过,三颗大白兔奶糖可以冲一杯牛奶),用来做喜糖,档次斗高好多哟。

再有些家庭路子宽,办法多,通过去上海、武汉的轮船,火车上的乘务员,买到些糖果。啥子太妃糖呀、牛杂糖呀、当然更多的是硬糖。在举办婚礼前陆续带到的糖果,冬天好储藏,夏天怕化了,又没得冰箱,只好用土办法,用罐罐装好后,在边上些生石灰扯起,防止水果糖化了。

酒,开始整酒了,那阵,酒也凭票,当时60度老白干凭票,每人每月半斤。但奇怪,瓶装泸州老窖、头曲、二曲、特曲、尖庄不凭票,斗凭钱,泸州特曲2.85元一瓶。而当时一个熟练工的工资是36.5元,才进厂的学徒工是18.5元一个月。你还莫说,18.5元一个月的工资自己一个人生活还是可以过了,但18.5元也只够买6瓶特曲。

怎么办,想办法撒,用八搭二的包谷酒就得行了。这是用酒票另外加二斤粗粮票买,包谷酒不是包谷酿造的,也是纯粮食高粱酒,度数也有60度,但酿造技术差点,虽然也是纯粮食酒,但口感真的硬是差齐唐家沱。有钱点的家庭斗买特曲,大曲,头曲这类泸州酒,配上凭票供应的60度白酒。家庭条件差点就用八搭二的包谷酒加上60度白酒。还有些家庭在农村有亲戚,可以搞到些土酒(土法酿造),那更好哟 。

不是那阵叫做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得嘛。大庆人有句话:“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结婚,想尽一切办法。

勒哈东西都备齐了,也通知相关亲朋好友了,大家也准备了该送的礼性。或几位同事打伙送一个印有喜鹊或者囍字的脸盆;或几个朋友凑分子送一个热水瓶(铁壳的);或一个高脚痰盂;或一本漂亮的山城牌日记本,钢笔;知己点的朋友或家中老辈送一床绣花铺盖面子;其中南充货比较多,蜀绣,其次是苏绣,湘绣,而粤绣极少。

那为什么又送绣花铺盖面子反而较多呢?这东西贵呀。这是因为买它不凭任何票证,布要布票,棉絮要棉花票,而且当时棉纱是专控物资,供应给居民都是极少极少。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也是没得法而为之。谁愿意穿补了疤的衣服,裤子嘛。

现在人们多用餐巾纸,那时用手帕,而买手帕不要布票,有些家庭的主妇给小崽儿夏天缝挂挂,斗是用两张男士大手帕一缝一剪就成了。

那阵还不十分兴送现金,就是有也是单位职工凑份子钱,每位5角,最多也就一元,多半是由工会干部承头,逗起后问新婚人,是买东西迈还是直接给钱。七十年代末,经济条件好点后,也就几元左右。

然后,一对新人去照相馆照张结婚照,俗称“排排坐”,多半是黑白并后期染色。婚纱照在1949年以后都不兴了,那是资产阶级思想,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所为。有些家庭旧时婚纱照也偷偷藏着掖着,不再挂在卧室了。去照相肯定很隆重,一对新人肯定要做套新衣裳,男的一般是中山装,又叫干部装,是真正中山装的改良版。如果新郎是在大型工矿企业工作,有劳保服发的,也可穿劳保服。这种衣服虽然样式不咋地,但面料好,全棉的,类似现在牛仔布面料,结实,耐磨。新娘会做一件春秋罩衫,春,秋,冬都可以穿,只是冬天套棉衣而已。因为每人的布票实在少得可怜,纯棉布的衣服要东拼西凑逗齐布票,才去扯布来缝制衣服。

在七十年代开始有“的确良”了,这是一种化纤布。这种东西不要布票,一时间时兴起来,穿过的人都晓得,这种面料穿在身上实在难受,闷气,不透风,一流汗,巴到身上不舒服。但如在夏天结婚,也只好买这种“的确良”衬衫,穿起照结婚照,全部扣子扣得整齐,邦紧,不比得现在这样低胸衫呀,大露背呀,露出大面积的肉朒朒。

至于以后的柯达彩色胶卷、富士彩色胶卷,都是八十年代的事了。重庆最提劲的是“留真”照相馆,还有就是重庆市美术公司摄影部。现在嘿幺不倒台的“金夫人”婚纱摄影都是1989年才在重庆开业的。

好了,民政局也登记了,结婚相也照了,婚前体检也检了,不得是近亲结婚,不得生哈儿。喜糖,喜烟,喜酒都备好了,选个日子吧,(当然,所为黄道吉日是不信的,算命先生是没得的,安排时间尽可能在假、节日前后,目的是可以联起几天耍婚假)。

咸肉宴席

重点就是咸肉二字,诸位看官,你们听说过很多宴席的名称,绝对没有听说过咸肉宴席。

想当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电影《林海雪原》,里头那座山雕为祝寿办的百鸡宴,让多少人看到流口水,想想都好吃,好安逸哟。也听说农村九大碗,还有什么鱼翅宴,满汉席等等……

咸肉宴,故名思意就是用咸肉来办的宴席。说来各位看官还莫不相信,这是真的。那个年代,城乡居民每月仅仅可以购买一斤猪肉,并且还是冷气肉,重庆人叫做冰冻肉,因为物资匮缺,这种冰冻肉还分有带皮和不带皮,不带皮的叫剝皮猪儿。是把猪皮剝下来用于其他,比如做日用品皮鞋,皮带,及其他皮具用品。而现在买的新鲜肉,那个时代仅仅能在春节前后有点供应。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主城各餐厅,饭馆供应的肉食只能是咸肉,根本无法用新鲜肉或者是冰冻肉。

这咸肉是战备肉,已经有些年份了,咸得不得了。在支援越南,柬埔寨,老挝,还有亚,非,拉,阿尔巴尼亚大量物资的年代,我们中国老百姓就吃这种肉。这种咸肉有些因年份大久而走味,变质。有些是怕变质而莽起放盐,斗象是自贡人,用盐巴不要钱一样,咸得死人,咸得惊叫唤。

但总归是肉呀,朒朒嘛。好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盐巴斗,也是其乐无穷,人总归胜天地。因此,八仙过海,各显能力,用冷水泡,每天换水两次,泡个三天;用淘米水泡,也是如此;还有用盐水泡,这叫以毒攻毒。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淡了,更淡了,当然不能当冰冻肉用,但在烹饪时可以不加盐味,多用醋,蒜,姜。

而用咸肉做夹沙肉,味道不摆了,有咸有甜,咸甜相加,安逸得板,巴适惨了。如用来炒,加蒜苗,洋葱,甜面酱,也可当做回锅肉。去皮剁成肉泥,用油炸后做狮子头,加蔬菜,也可去掉一些盐味……总之,厨师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去争取更大成功。在无鲜肉的情况下,仍然办出宴席。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市中区中一路头头到中一路尾尾,就有山城火锅、上海三六九、青年餐厅、北方味、红玫、宵香馆、一条龙(后改为华中)这几家餐馆,都属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那个青年餐厅当时就是用咸肉做宴席并且还得到食客好评,因为我有亲戚结婚时在那点办的席,也的确吃过这咸肉宴。

龙门阵也摆刹角了,那些苦日子,但愿别再来。那个年代结婚的人们还碰到一件最糟心的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各少数民族除外),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不管是男是女,生第二个就是犯法。如在农村,生产队长,民兵连长还有一个任务,看到有超生的,是女娃儿的话,估倒拉到公社医院去安环,男的呢,拉到公社医院去结扎,用我下乡时生产队上农民大哥的话:拉到公社去骟了。

城里没得估到整,但是单位不给你出准生证明,斗不许你怀孕,不许你生,在那荒唐的年代,生娃儿也凭证,准生证!没想到,四十年后,又提倡生二胎。

折腾呀,问问现在的70后,80后,甚至90后,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又好多因各种原因成为失独家庭,真悲哀。七十年代的未婚男女,在经历过种种折腾后,终于可以结婚了,婚后的日子,再靠这对苦命鸳鸯慢慢经营。

写给苦命的七十年代适婚青年。

作者:王小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瓢儿白怀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