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治疗目的是(慢性肾炎的治疗目的是)肾炎的治疗目的是(慢性肾炎的治疗目的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肾炎的治疗目的是(慢性肾炎的治疗目的是)

肾炎的治疗目的是(慢性肾炎的治疗目的是)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患有肾病时间久了,会发现体重减轻了,人也会越来越瘦,这就是今天笔者和各位探讨的话题——慢性肾脏病患者肌少症。在无肾脏疾病的人群中也会有“肌少症”,但通常与衰老有关,即一种进行性广泛骨骼肌紊乱症,它会增加身体功能下降、跌倒和死亡风险。

对于咱们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肾功能减退会影响患者生理骨骼肌的消耗,导致代谢紊乱及蛋白分解增加,从而造成肌肉量减少及功能减弱,尤其见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上海某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约为5%,而透析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约为13.0-23.0%,明显高于非透析患者。然而,其知晓率却非常低,仅为12%。慢性肾脏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并不算低,可知晓率并不高,因而导致重视的肾友一定不会多。可并不因为肾友不了解它,其危害与影响就会减少。

那么,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肌少症会有哪些危害与影响?简单来说,肌少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合并有肌少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危害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两个方面。

一、生活质量下降: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四肢肌肉量减少及骨骼肌强度减弱,从而影响其动手与下肢活动能力,四肢乏力与容易疲劳,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预后差及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患者,往往存在继发性蛋白-能量营养不良症,表现为低血浆白蛋白,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终将影响预后及增加死亡风险。

如何判断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存在肌少症,即诊断标准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原先提出的诊断标准更多关注的是骨骼肌量,而在更新的“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2”(EWGSOP2)的诊断标准中,应该重点关注骨骼肌强度,它比骨骼肌量能更好预测不良预后。因此,要想诊断肌少症,应以骨骼肌强度作为必备条件,同时通过检测骨骼肌量来辅助诊断。即通过测量握力(男性<27kg,女性<16kg)及四肢骨骼肌量指数(男性<7.0kg/m2,女性<5.5kg/m2)来确诊。骨骼肌强度可通过握力测试或椅立测试来检测;四肢骨骼肌量指数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检测。

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肌少症,该如何防治?想要弄清楚如何防治肌少症,肾友们应该先了解引起慢性肾脏病肌少症的原因是什么?严格控制饮食致蛋白摄入减少与平时缺乏运动是其外因;而促炎细胞因子增加、性激素与生长激素减少、胰岛素抵抗、活性维生素降低、代谢性酸中毒、骨骼肌卫星细胞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肌肉抑制素过度表达等是其内在原因。因此,可采取如下防治方法,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与减少并发症与至死亡风险的目的。

1.增加营养

蛋白-能量消耗是慢性肾脏病肌少症的重要原因,这与肾病患者蛋白-能量摄入不足、瘦素水平升高及肌肉蛋白分解代谢增加都有关系。如若能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和能量,就可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信号传递,刺激骨骼肌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骨骼肌量与强度与身体功能,进而防治肌少症。

2.适当运动

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等都对慢性肾脏病肌少症患者有益,其中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更有助于对肌少症的防治。相关指南推荐:血液透析患者每周至少三次中等强度的运动,且每次至少30分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则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其中散步(比如快走与慢跑等)是很好的运动方式,这也是防治慢性肾脏病肌少症最方便经济快捷的手段。

3.补充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缺乏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可能最终导致肌肉萎缩。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就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中晚期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骨骼肌强度与功能均有积极治疗作用。但不能过多补充,需防止泌尿系结石的可能。

4.纠正酸中毒

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大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患者则100%合并有这一并发症。体内酸性环境可促进肌肉蛋白分解并增加肌少症的风险。因此,尽早补充碱性物质以纠正酸中毒,可以减少肌少症的发生率。

5.激素治疗

与肌少症有关的激素是指这三类激素,即生长激素、肌肉生长抑素抑制剂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目前推荐的可短期使用的是生长激素,它可使维持性透析患者蛋白合成增加22%,有助于肌少症患者改善肌肉量与强度。其它类激素,目前还在研究当中,尚未推荐使用。

为了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与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及减少死亡风险,肾友们一定要尽早识别、重视,并积极防治肌少症。千万不要认为:瘦了才是健康的。

文章来源于《肾为先》微信公众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肾炎的治疗目的是(慢性肾炎的治疗目的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