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哭了(为什么听治愈的音乐会哭)音乐治疗哭了(为什么听治愈的音乐会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音乐治疗哭了(为什么听治愈的音乐会哭)

音乐治疗哭了(为什么听治愈的音乐会哭)

灯光落下,钢琴前奏悠扬徐徐。

舞台中央,一群孩子笔直站立,稚嫩而整齐的歌声响起。从4岁到12岁,他们年龄不一、高矮不齐,唱歌的时候甚至跟不上旋律。

但一曲终了,站在他们身后的妈妈们都哭了,台下的观众也哭了。

这是一支特殊的合唱团,有人称它为中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合唱团里的孩子们都患有罕见病,必须先打针才能上台,每一次表演都是用生命在吟唱。

因为特殊的体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曾经害怕着无处不在的危险,也害怕这种“不同”被人发现。

站在聚光灯下,面向人群,对这些家庭来说是艰难而又渴望的一步。

而领着他们走上舞台的,是80后音乐老师周书林。

01▼血友病孩子的童年,不应只有血色

在音乐沃土上耕耘多年,周书林被赋予的头衔越来越多。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艾科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艾科天使宝贝合唱团团长.....

与这些社会身份形成反差的,是与她的初次见面。没有想象中的学术派和严肃感,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优雅古典的少女,讲话总是温言细语,笑起来像春日消融了冰雪。

这种天然的亲和力,让人不由地把她原本的标签和光环,都统统抛诸脑后。走进我们心里的,只是那个用爱改变了一群孩子的人。

故事要从8年前说起。

2014年,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周书林第一次见到皓皓。4岁的皓皓站在台上唱了一首《孩子的爱》,纯净的嗓音深深地打动了她。

朋友却说,这个孩子是血友病患儿。

血友病是一种出血性疾病,俗称“玻璃人”,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一旦出血便很难止血,日常中的磕磕碰碰都伴随着生命危险。

每10000个人中,大概会有1个人患先天性血友病。

只是那一次萍水相逢的触动,一个计划便在周书林心里生根:将血友病孩子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特殊的合唱团。

▲让我们一起对抗病痛,拥抱人生吧

当年9月,她在成都成立了“艾科天使宝贝合唱团”;10月,她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四川艾科罕见病关爱中心。“艾科”是英文“ECHO”的音译,意为“回声、共鸣”。

她希望,这些罕见病孩子的发声,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回应。

合唱团是公益的,不会收取一分钱,只是利用周末时间教孩子们唱歌。但招募进程并不顺利,开班第一天,孩子们由最初报名的10个,骤减为包括皓皓在内的4个。

罕见病家庭是敏感而脆弱的,家长们承受着体力、经济、心理的三重压力,而孩子们则被包裹在一层层“严格保护”中,压抑着天性。

参加社会性活动,就等于宣告孩子的病情。各种未知的意外,和大众异样的眼光,是家长们难以承受的。

君君(化名)是一个6岁的血友病患儿,他被外婆带来见周书林,头也不敢抬地唱了一首歌,却已用尽了他全部的勇气。他的妈妈也是罕见病患者,母子俩的生活全靠外婆照顾,和外界人群鲜有交集。

在一家医院里,周书林还见到了血友病儿童佳佳(化名)。他看上去只有4岁,因为颅内出血,头上肿了一个很大的包。可这样的他,却不顾病痛,在病床上又唱又跳。

他对周书林说:“我最喜欢唱歌了!”

可现实是,佳佳早该上幼儿园,家附近的幼儿园都不愿意收他,因此妈妈很害怕佳佳的病被人知道。

周书林知道,领着这些家庭接纳自己、拥抱世界,这条路途定然十分不易。但好在已经开始,那便从音乐开始吧。

血友病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有血色,也应该有灿烂的春天,自由的音符。

02▼8年6场音乐会,天使的歌声在成都响起

合唱团的第一间教室,是在四川音乐学院附近临时租用的琴房。每逢周末的上午,里面就传来一阵天使般清亮的歌声。

这些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才6岁,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极大热情,叽叽喳喳,上蹿下跳;而守在一旁的几位家长,则是绷紧神经,手忙脚乱。

让周书林感到苦恼的是,4个孩子没有一个有音准。

3个月后,她的个人音乐会上,孩子们第一次站上舞台,声音依然离“专业”很远。

但当她看到聚光灯下的他们,认认真真地唱着歌,充满自信的笑容,心里忽然释怀了。

▲第一次站上舞台,请放声歌唱

一个朋友对她说:“我能听出来孩子们唱得不是很准,但那股强大、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足够打动我。”

这都不叫做音乐,那是什么呢?

这场演出,器乐的种类,演唱的形式和专业,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自信,感受幸福,让更多罕见病患者得到关注和帮助。

▲世上最纯净的吻

2015年底,天使宝贝合唱团举办了第一场公益音乐会,站上舞台的孩子由4个变成了7个。

在明朗的歌声里,观众听到的是孩子们面对命运的坚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当泪眼婆娑时,血友病患者这个群体,也慢慢走进人们的认知。

▲今夜,你们星光闪耀

音乐成为了一种导体,将公众不了解的、不接受的、沉重的事物,用温柔的力量揉化,传递到每个人心里。

之后每一年,周书林都会带着合唱团的孩子参加公益音乐会、公益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的歌唱中,合唱团以及每个罕见病家庭,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深深的情感联结。

2016年夏天,阿卡贝拉联合音乐会上,合唱团受邀参加表演。上台前,一个小朋友突然出血,需要马上注射凝血针剂,他的妈妈急哭了:“怎么办?我这个月已经没有药了!”

另一个妈妈立刻拿出了自己带的药,找地方帮孩子就近注射。1200元一支的进口针剂,对于每个血友病家庭来说都十分珍贵,可那位妈妈却毫不犹豫。

▲孩子,爱你的人始终站在身后啊

回来时,他们正好赶上出场时间,妈妈把孩子背上舞台,坚持完成了表演。

那天,他们演唱的是周书林为孩子们写的原创歌曲:《妈妈我不怕》。

“妈妈,我不怕。我们的世界,书声琅琅。妈妈,我不怕。爱我的人,一直在守候,为我们保驾护航。”

从2014年天使宝贝合唱团成立至今,一共举办了6场公益音乐会。8年来,合唱团的孩子们像打游击战一样在成都上课,音乐教室换了七八次。

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天使的歌声却从未停止。

03▼音乐,让生命美好地活着

“音乐是超越语言之外,可以直击人心的力量。”周书林深信,音乐即使不能改变世界,却足以疗愈人心,或许也能改变一些群体的人生轨迹。

正如这群生病的孩子,因为音乐和爱走到了一起,拥有了生命的更多可能。

合唱团最初的那批孩子已经长大,从四五岁的小不点变成十几岁的小少年,那个唱《孩子的爱》的皓皓也升上初中。

他们从当初的生涩、胆怯、害羞,变得自信、热烈和优秀;他们从完全不会唱歌,到发表了两首单曲《Dear angel》、《妈妈我不怕》,甚至还收到咪咕音乐录制专辑的邀请。

▲孩子们长大了,也对世界笑了

音乐之路上,孩子们的歌声传得越来越远,每一个音符里都藏着周书林的爱和付出,她笑着说:“五音不全的孩子们,也有音准了。”

时间很快,生命却在以缓慢的节奏发生着变化。你看不到花瓣张开,但已万紫千红;你看不到雨水落下的痕迹,但已水滴石穿。

而在音乐响起的每个地方,花开了、雨落了。

几年前,合唱团曾到南充仪陇县参加留守儿童项目交流演出,一起教当地乡村孩子唱歌。那里的孩子说:“这首歌真好听。”

▲音乐渐渐填满留守儿童的心

那一刻,歌唱技巧的影响那样短暂而微乎其微,可贵的是音乐让美好的影子深深烙印在另一群孩子人生中。他们会因此,在长大的路上不断追寻。

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时,周书林正在非洲肯尼亚支教。当地最大的贫民窟里,棚户区连成一片,大多数孩子没有钱上学,学校也只有流动的支教老师。

她负责教授数学和英语,偶尔带着学生们唱歌。她看见,那一双双眼睛里闪着光,是比任何孩子都要强烈的求知和向往。

▲贫民窟的非洲孩子,渴望美好

“尽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她在日志中写道。美好的事物像种子,需要有人播撒、浇灌,然后在人们心中发芽长大。

音乐就是这枚种子。

她将它带给罕见病患儿、留守儿童、贫民窟孩子,又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不必困囿于贫穷、疾病、地域,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让生命不止是活着,还要美好地活着。

04▼让每个孩子都发光,是她背负的使命

在音乐的这条路上,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驱使着周书林迈出每一步。

大学毕业后,面对音乐道路千万条,她本能地选择了教师行当,成为四川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可体制内的身份并没有限制她的探索和追求,相反地,使她更加觉得“任重而道远”。

“我们目标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一旦疏忽放任,不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他们将来又会对孩子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对她来说,这份工作是专业的传承,更是一代代教师的使命交接。

2014年到2020年期间,她先后去过奥地利、匈牙利、法国进修,并学习了德语和法语。因为,她不希望每一年的课都是一样的内容,她想去学习,想不断往前走,为孩子们注入新鲜的元素。

“如果我能影响罕见病孩子,那也希望能影响更多孩子。”2021年,在教学和公益的奔波间隙中,她开始学习国家音乐治疗师课程。

从事公益的这些年,她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她只有在专业和公益的路上不断精进。

▲艾科公益活动,参与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如今,这条路上的同行者越来越多。艾科罕见病关爱中心不止有合唱团,还设有戏剧、美术和非遗传统文化课程,大家庭里聚集了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而关爱中心的几位志愿老师,还曾是周书林的学生。

园丁曾经浇灌的爱,已经慢慢开花了。

相对于物质给予,周书林更渴望用她的精神、行为、技能,去改变孩子们的思想和一生。或许,这就是当初她决定成为老师时,早已扛在肩上的使命。

正如她写的那首公益歌曲《孩子》:“星星不能决定它出生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它的光亮。”

当孩子们想发光时,她就拨开重重云雾,让光芒将夜空照亮。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小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音乐治疗哭了(为什么听治愈的音乐会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