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病人怎么治疗(冠状病毒需要怎么治疗)冠状病毒病人怎么治疗(冠状病毒需要怎么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冠状病毒病人怎么治疗(冠状病毒需要怎么治疗)

冠状病毒病人怎么治疗(冠状病毒需要怎么治疗)

一、手卫生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

一、手卫生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

(1)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此外,在下述情况下也需要洗手或手消毒:

a. 穿戴防护用品前;

b. 脱摘防护用品前、中、后;

c. 离开病区前;

d. 进食饮水前;

e. 便前、便后;

f. 回到驻地房间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洗手。

3)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疑似或确诊患者污物之后。

注:氯己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杀灭效果较差,宜使用含氯、酒精或过氧化氢的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洗手及卫生手消毒方法:

注:氯己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杀灭效果较差,宜使用含氯、酒精或过氧化氢的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洗手及卫生手消毒方法: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执行。

戴手套不等于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二、低风险区域医务人员防护

1、低风险区域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机率较低的人员。

2、具体科室包括:普通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口腔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眼科门诊除外)、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呼吸内科病房除外)及医技科室(放射科 CT 室、检验科实验室、消化内镜室、纤支镜室、喉镜室除外)的医务人员,行政人员,工勤人员如保洁员、保安,以及转运标本的支助人员等。

3、具体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圆帽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有效时间 4 小时),必要时戴手套,注意手卫生。

(2)根据具体诊疗操作以及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几率随时调整防护级别。

三、高风险区域医务人员防护

1、高风险区域指直接或可能接触患者、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的所有人员。

2、一般高风险区域

(1)包括预检分诊处、内科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口腔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眼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呼吸内科病房、消化内镜室、纤支镜室、喉镜室普通医务人员。

(2)其一般接诊建议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圆帽和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带手套,另可根据情况加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加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注意手卫生。

3、重点高风险区域

(1)包括发热门诊,以及进入疑似患者留观室或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转运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留观室或隔离病房的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拍 CT 的 CT 室工作人员、检验科处理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的实验室人员,处理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2)一般诊疗操作时采取二级防护,建议穿工作服、防护服,戴一次性圆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穿鞋套/靴套、工作鞋/胶靴等,注意手卫生。

a.穿防护用品顺序

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口罩(并做密合性检测)→戴一次性圆帽→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鞋套→戴手套

b.脱防护用品顺序

脱鞋套→摘掉手套→手卫生→摘下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卫生→脱防护服→手卫生→摘一次性圆帽→手卫生→摘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更换个人衣物

(3)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三级防护,即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全面型防护面罩、手套(即为双层手套)。

a.穿防护用品顺序

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口罩(并做密合性检测)→戴一次性圆帽→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戴第一层手套→穿防护服→戴全面性防护面罩→穿鞋套→戴第二层手套

b.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摘掉外层手套→手卫生→摘全面性防护面罩→手卫生→脱防护服和鞋套→手卫生→摘掉内层手套→手卫生→摘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卫生→摘一次性圆帽→手卫生→摘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更换个人衣物

四、空气消毒处理流程

1、日常消毒:有人房间每日开窗通风至少 2 次,每次30 分钟,或用空气消毒机(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每天消毒 4 次,每次 2 小时;无人房间每日紫外线灯照射一次,每次 1 小时及以上。

2、终末消毒(两种方法选其一):

(1)疑似或确诊患者房间终末消毒时先采用紫外线灯照射 1 小时,宜再选择 3%过氧化氢或 5000mg/L 过氧乙酸或500mg/L 二氧化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按 20-30ml/m3喷洒消毒,作用 2 小时,消毒时关闭门窗,并严格按照使用浓度、使用剂量、消毒作用时间及操作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

(2)疑似或确诊患者房间终末消毒时先采用紫外线灯照射 1 小时,宜再采用过氧乙酸(1g/m3 )加热熏蒸,消毒剂用量、消毒时间、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注:普通病房作为隔离病房,空调系统如果为独立设置可以使用,否则应关停。

五、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消毒处理流程

1、房间内的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彻底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清洁工具包括抹布和拖把应专室专区专用,使用完后有条件集中处理的单位将清洁工具用双层白色垃圾袋密闭封装,袋上标注“新冠”后再送至轮换库;未采取集中处理的单位将清洁工具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钟后,清洗、悬挂、晾干、备用。

2、环境物体表面或地面被少量污染物(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污染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 5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

3、环境物体表面或地面被大量污染物(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污染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 5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 30 分钟以上(或使用含过氧乙酸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然后采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消毒。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注意由污染程度轻的地方向污染程度重的地方进行,由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六、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的消毒处理流程

1、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当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2、听诊器、输液泵、血压计等常用诊疗用品每次使用后采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或含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纸巾进行彻底擦拭消毒。

3、体温计每次使用后采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分钟,清洗干燥后备用;或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采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4、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含护目镜)使用完毕后立即以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呼吸机管道等立即以 20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后,采用双层白色塑料袋逐层密闭包装,袋上标注“新冠”字样,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

七、织物的处理流程

1、病人使用后的床单、被罩等织物,建议按感染性医疗废物(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进行处置;被患者大便污染的被服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进行处置。

2、需重复使用的织物,可采用橘红色可溶包装袋密闭包装,袋上标注“新冠”后,运送至轮换库进行集中处理。

3、或先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后,按常规清洗消毒。

八、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

病人的生活垃圾当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感染性废物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运送,袋上标注“新冠”,并在交接时往黄色医疗垃圾袋外喷洒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再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九、患者污染物的处理流程

1、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其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可直接排入污水池。

2、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其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使用专用容器进行收集,容器外套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收集后当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5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然后清洗干净后备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冠状病毒病人怎么治疗(冠状病毒需要怎么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