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治疗的(下法治疗的是)下法治疗的(下法治疗的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下法治疗的(下法治疗的是)

下法治疗的(下法治疗的是)

冯兴华

号主按:冯兴华老先生今日( 庚子年二月二日)下午给我发过来微信:张大夫好!春节后我连续写了几篇文章。我觉的这时候也应该突出中医的治疗作用,宣传中医的科学性,实在用性,下面再发给你一篇。你酌情而定。也是二十多天前写的,今天稍加修改。我看后欣然回复:高明!泻大肠就是泻肺!

号主期待冯老更多的深度文章。为中医之光,为中国文化之光!

号主曾经诊过冯兴华老先生,2017年我曾这样评价冯老:

兴华冯老,三十五岁自学日语一年考取中医科学院研究生。他的知识面极其宽广,理论基础扎实。即使现在,他对西医前沿亦有很好把控。在他的门诊,他时不时会背诵一段经文,甚或告诉你查一下某一本你从来没有听过的古籍,又或者随手画出一个心脏去,告诉你早搏的电生机理……

最后,一个字——佩服!


以下是冯老的文章:

从《伤寒论》“急下”法设想新冠肺炎重症的治疗


我记得在学校学习时教我们《伤寒论》课的是丁修忱老师。丁老师讲,阳明病需要使用承气汤“急下之”,是为了“存阴”,因为阳明热盛,灼伤真阴,出现真阴欲竭的症状,此时用滋阴的方法,远水不解近渴,需要刻不容缓釜底抽薪,以保存阴液。何以知道是真阴欲竭?经曰: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睛。伤寒病出现“目不了了,睛不合,”故知真阴欲竭。当时以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急下存阴”持有疑问,不理解,真的是这样吗?患者已经到了真阴欲竭,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再使用承气攻下,岂不犯虚虚实实之戒,更加损伤正气吗? 谁有这样的胆量?

直到二十多年以前因为一件事情,我才明白了“急下存阴”的道理。二十多年前,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审报医院内部制剂,有两个制剂,其中一个是用于治疗多脏衰(多脏器衰竭)的。院内制剂一般在审报前首先都要有处方的来源依据、功效、主治以及方解等资料。这就难住友谊医院的医生了,因为她们是西医,中医理论不熟悉,这时北京中药研究所的战嘉怡告诉她们,写方解要找广安门医院的冯兴华主任,他是国家新药药审委员,他写的方解,都能通过。战称我是“方解第一人”。于是,有一天,战约友谊医院感染科张淑文、王红主任在一起商量此事。张主任说这个方子是我们的前辈王宝恩老教授的经验方,(王宝恩教授是我国传染病中西医结合的元老,已故)在临床使用多年治疗多脏衰有效,比较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死亡率减少,中医理论应如何解释,中西医如何能结合起来解释,还要麻烦你帮我们写一下。当我看到处方时很惊奇,原来就是以《伤寒论》中的调胃承气汤为基本方的一个配方。这时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伤寒论》的“急下”法在危重症中的使用吗。

为什么使用调胃承气能治疗多脏衰?回来以后我开始查找了几本关于多脏衰的书籍,了解什么是多脏衰,研究多脏衰与胃肠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西医认为严重感染、创伤及休克时,胃肠道易发生损害。在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 MODS)中,胃肠道又是最早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危重病患者一旦发生肠道功能衰竭,往往导致或加重其他器官损害,预后凶险,因而胃肠功能衰竭被称为 MODS、MOFS(multiple systemic organ failure, MSOF,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也称多脏器衰竭,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的动力部位、扳机因子。

胃肠功能衰竭早期功能受损表现为腹胀,蠕动明显减弱;功能衰竭中期,高度腹胀,蠕动极弱;至功能衰竭,则出现肠麻痹,应激性溃疡,胃肠黏膜出血等。

胃肠道实际是一个细菌库,藏有多种大量的多种细菌,当出现多脏衰的时候,胃肠功能失调,内环境发生改变,菌群失调,大量的有害细菌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就会加重各个脏器的损伤,使多脏衰加重,这时必须刻不容缓的排除肠道的细菌和毒素,只是针对各个脏器的衰竭治疗是徒劳无功的。

多脏衰的临床表现与中医需要急下存阴证的临床表现是非常相似的,真阴欲竭如多脏衰,燥热亢盛使胃肠功能衰竭。此时中医用泻热通腑,理气消胀法治疗,可有效地恢复胃肠功能。通过泻下通腑,可使滞留在肠道的病原体及毒素、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轻或消除全身的中毒症状,从而改善了多脏衰,改善肠道菌群紊乱,防止肠道黏膜屏障机能损伤,也能有效地防止肠道病菌位移。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发生疾病时会互相影响。治疗时善大肠的功能,肺的功能也会随之改善。

阳明腑实证不一定表现大便秘结,有时表现为热结旁流证。吴又可在《瘟疫论》中在治疗疫疠使用下法提出“逐邪勿拘结粪”。他说:“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必俟(音si)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抟,变证迭起,是犹遗虎养患,医之咎也。况有有粪溏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浆,或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行哉。”

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使用下法治疗多脏衰的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

当我二十多天前在我院特需门诊群发出这篇拙文后,特需门诊主任刘宗莲教授回帖说:“冯主任写友谊医院那段我太熟悉了,91年我在友谊医院进修,那个感染科主任叫张淑文,特别推奉中医,他们抢救感染中毒休克都给病人吃中药,还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效果极好。”最近我在微信上也看到有使用灌肠的方法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报道。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病危重症有七条提到要“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可见其医术的高明,用心良苦,这是他多次使用之后的经验总结,无怪乎他不厌其烦,大声疾呼“急下之”。

《伤寒论》不愧为奉为经典,张张仲景不愧为称作医圣。今天要我们要守正传承,需加强《伤寒论》的学习,为中国人的大健康服务。

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如遇到多脏衰,伴有腹实证者使用“急下存阴”法的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附《伤寒论》原文选录:

1、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合,大便难,身微热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2、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3、发汗不解,服满痛着,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6)

4、服满不解,减不足言,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7)

5、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

6、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7、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2)

冯兴华

庚子年二月二日

#关注新型肺炎# #快问中医超能团# @快问国医@头条搜索@今日头条@头条圈子@悦读中医@中国中医药网@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下法治疗的(下法治疗的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