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一个人半年用多少吨水(正常一个人一年用多少吨水)正常一个人半年用多少吨水(正常一个人一年用多少吨水)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正常一个人半年用多少吨水(正常一个人一年用多少吨水)

正常一个人半年用多少吨水(正常一个人一年用多少吨水)

重拾古交精神

郝天昌

编者按:

1985年,我们古交曾创造过具有全国影响的“古交精神”。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环境保护史上的唯一精神,具有里程碑的深远意义。“古交精神”作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种严格制度,一种成功范例,一种有效模式,在全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古交的名字也随之登上了极其辉煌荣耀的顶峰。

“古交精神”的产生是来之不易的,它经历了五年多的风风雨雨,是古交市、太原市、山西省三级人大、三级政府、三级环保部门坚持依法办事的光辉结晶;是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广大干部职工艰苦拼搏的成功范例;她至今仍不失为我国环保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她是全体古交人民永远值得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交精神”的光辉始终激励着古交环保事业的不断创新与健康发展。古交市人大一直将环保执法检查、工作监督列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古交市政府连续几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将环保工作放到首要位置,坚持不懈地与各部门签订环保责任状;古交市环保局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先进模范的荣誉称号;西曲矿率先进入“全国环境保护优秀企业”的行列,2000年1月1日,经国家环保局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现场审核,成为全国煤炭行业首家ISO14000环境注册企业。“古交精神”的光环已成为推动古交各项事业前进的动力,它无疑是古交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古交精神”的深入人心,当时的焦点问题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功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生产”已经成为了建设项目与建设者们的行为规范,而“古交精神”似乎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人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古交精神”的实质内涵。诚如《中国环境报》指出的那样:“古交精神是直谏不谕,敢于碰硬的精神,是从人治走向法治,依法办事的精神,是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把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结合,对历史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精神”;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纪念“古交精神”命名十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古交精神”中所蕴涵的成功经验表明,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实施可持续发展,严格执法监督,强化环境管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这也正是“古交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纵观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污染还有较强的反复性,生态系统退化形势还十分严峻,人治与法治之间还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防治污染还需要长期的攻坚战,依法办事依然任重道远。因此,“直谏不谕,敢于碰硬”的精神不能丢;“把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结合,对历史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精神”不能丢;“实施可持续发展,严格执法监督,强化环境管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的精神不能丢。总之“古交精神”的灵魂依然是环保工作永恒的主题,如果说环境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那么,作为里程碑的“古交精神”也永远在路上。让“古交精神”的光芒永照大地,惠及人民。

古交精神的产生

—环保里程碑——“古交精神”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激情的时期,也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开放扩大了交流,也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过去不敢想的敢想了,不敢干的敢干了。聪明才智一旦和事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就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太原市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基般创造的一个个成绩,向前的一步步进展,多次在全国引起不同的反响。

在20世纪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上,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精神,一个是“古交精神”,一个是“双良精神”。

1984年,太原市古交矿区的第一对矿井西曲矿,要在12月1日投产,可是环保设施迟迟不能同步建设。

古交矿区是我国在粉碎“四人帮”、结束动乱以后,第一次利用国外贷款进行的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其目标是为上海宝钢建设一个配套的焦煤基地,年产优质焦煤1650万吨。整个矿区包括西曲、东曲、马兰、屯兰、镇城底5个煤矿及其配套的选煤厂。

古交矿区的建设,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同步前进。走上新长征的征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步入了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在我国制定的一批新的法律中,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但是,过去只知杀人放火、偷盗财物是犯法,从没听说破坏环境、不保护环境也是犯法;刑法才是法,环境保护法怎能也是法?

虽然中国的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这只是一种朴素的先进思想,它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大范围的先进实践。农耕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破坏同时并存,破坏环境已是由来已久。工业文明以人为中心,强取豪夺,破坏环境更是司空见惯。全球环境保护浪潮兴起之时,正是中国动乱之秋。环境保护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不论环境保护的意识、法律的意识,还是环境保护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环境保护不可避免地要同传统的观念、意识、行为发生冲突了。

西曲矿是一座年产300万吨原煤的大型矿井,同时配有相同能力的选煤厂。这是一个倒排工程的工程,工程历经曲折向前推进,环保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现在,眼看就要在12月份投产了,环保设施还没有动工。

挖煤排水,似乎是天经地义;洗煤排水,人们也习以为常。开发一吨煤,差不多就要排放一吨的矿井水,洗一吨煤也差不多要排放半吨的洗煤水。骤然聚集的矿工和家属,也要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

古交处于汾河的上游,汾河穿过古交矿区。这些废水不加处理就排放到汾河里,用不了多久,汾河肯定就成了黑糊糊臭烘烘的排污沟。

“开发古交,是要古交还是要太原?”

“开发古交就是给省会太原扣屎盆子!”

……

古交地处吕梁山脉北端,云中山脉南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的储量约96亿吨,其中肥煤、焦煤占到储量的70%以上,是我国三大稀有煤种的重要产地。这里煤层厚度适中,埋藏深度浅,倾斜平缓,水文、瓦斯情况简单,很适合建设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煤炭工业基地。

1958年的大跃进,曾用开山炮唤醒了沉睡的山群,在太原市辖区内新增了一个古交工矿区。但是好景不长,跃进上来的工程,仅仅在西曲和铁磨沟分别留下了200米和100米的平峒,又匆匆地下马了。古交戴着工矿区的帽子,实际上基本还维持着“灰毛驴驴上,灰毛驴驴下”的农业经济旧秩序。

20年过去了,当我国开始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对现代化的憧憬和热情,使得古交在没有总体规划,甚至连施工队伍都没有的情况下仓促开工了。准备不足的仓促,自然也包含对环保的认识不足和物质准备不足。

因此,环境意识正在觉醒的人,对煤矿环境担忧的人,都对古交开发十分忧虑。议论就是社情,争论可以明理。

鱼与熊掌两者都得要。古交肯定要开发,但是环境必须保护好。保护环境是古交顺利开发的基础和健康发展的保障。

深秋,本来就是个收获的季节。但是,1979年的深秋,对山西省和太原市的环保干部王兆宇、王兴南、朱胜利、单鸿善来说,却是一个次秋耕和播种的行程。他们前往古交,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颠簸,车后扬起一股股灰尘。50公里几乎走了半天,到了古交没人接待,自己住进招待所,床上的被褥都脏得发黑,白天有苍蝇蚊子成群,晚上有虱子臭虫袭扰。古交在创业,环保也在创业,一切都是极为艰难。战争时期失去双腿的王兆宇先回太原,其他人在古交调查了一周,古交面临的环境问题之多之大,解决问题之难之险,都深深地刺激了他们。古交工矿区城建局长董维义接受了环保的知识,勇敢地站在了古交环保工作的第一线。

1980年7月,太原市环保局副局长马振汉与单鸿善再次到古交,听了古交矿区指挥部没有资料的情况汇报,想要几个数据,说是第二天送来,最后也没送来。马振汉本以为自己是代表政府来检查的,哪里想到会受到如此的冷落。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还有态度:“要搞‘三同时’,去给煤炭部说吧;如果要让工程停下来,你们就下文件,只要文件一下来,我下山比你们下得还快!”环保,人们还不理解,还不接受。

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赵谦进,1982年率众出国考察,第一次感受到国外环保浪潮的高涨。回来就投资100万元,对整个矿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这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中国核工业部第七研究所(后改为中国辐射研究院)承担了这项开创性的评价工作,夜以继日地工作。工程师万兆钧刚刚从法国留学归来,以极大的热情报效祖国。下午4点从古交赶回单位取上介绍信,就又赶到火车站买车票出差,在火车上昏睡过去就再没醒来,他累死了。

矿区建设是大事情,环保是新问题,都必须抓好。

一年几千万吨的矿井水、洗煤水,怎么处理可不是个小问题。太原市长王茂林前往指挥部组织专题研究。

120年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指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就是比较纯洁的水。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因此,他提出“要消灭这种新的恶性循环,要消灭这个不断重新产生的现代工业矛盾。”

虽然100多年过去了,但是对开始迈上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别是像古交这样的工业新区来说,如何处理工业污水,还是个新问题。新问题还没有新对策,无计可施的会议开得很沉闷。

大家都闷着头、憋着气。

急中生智。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指挥部总工程师王有仓脑子里突然一亮,想起一本杂志上介绍的国外闭路循环的情况,就冒出一句:“搞闭路循环!”

王茂林说:“既然能够闭路循环,就这样上,我们就不用再讨论了。”

改变我国煤炭工业水污染现状的闭路循环就这样诞生了。

思路有了,方案有了,总觉得环保是政府强加的任务,认识就是上不去,行动就是不自觉,投资也不落实。生疏的环保设施与驾轻就熟的矿井建设相比,不可避免地要落后了。到了1984年初,古交矿区的环保设施还没有开始建设,矿区政府环保办首先向太原市政府和山西省环保局报告,发出了环保设施建设进展不正常的警报。

问题紧迫,责任重大,马上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重视;3月召开的山西省环保工作会,把这个问题放到了重要位置;太原市环保局局长蔡继臣代表市政府,向4月份召开的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做了报告。

山西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栗茂林和环保局局长许大江,以及太原市人大和环保负责人,连续到古交视察和检查。

他们在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一如既往的认真、负责。他们只是履行职责,没有想去创造历史。可是,历史就是在他们的奋斗中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一页环境保护的新历史。创造历史的人也被历史所记载。

问题严重,就要采取非常措施。山西省人大成立了环境保护调查委员会,在全省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成立了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

从重视到解决问题还有很大的距离。西曲矿的环保设施一直在争议。

古交矿区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外资进行建设的大型能源项目,投产日期是在开工时就已经确定了的。投产时,不仅有我国的领导人参加,还要有日本人参加,如果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既不好向中央交待,也不好向国外交待,还会对我国继续引进外资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许多人担心,在总工期已经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还要抓好环保项目,搞不好就会影响到矿井按期投产。如果矿井不能按期投产,造成国际影响的这个责任谁来负?

一顶大帽子,沉重地压了下来。

8月17日,山西省人大副主任郭钦安率领30多人,前往古交矿区调查,宣传环保法,推动贯彻环保法。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也是可以载入山西省人大史册的第一次大规模环保执法行动。郭钦安同时兼任国务院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年初就到古交检查过工程进展情况。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专门带了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法律的权威和郭钦安这样老干部的影响力,结合在一起,要坚决攻破环保法不是法的盲区、基本建设项目不能执行“三同时”的疲沓。

带着调查的结果、认识的收获、坚定的态度,人大依法对政府进行监督。

9月初的一个晚上,山西省政府五号楼会议室座无虚席。省长王森浩,国家验收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市长王茂林,煤炭部代表、煤炭部基建司副司长雷景良等,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在座。

受郭钦安委托,太原市人大城建委主任毛明远通报了情况,态度明朗地严肃提出:“西曲矿是古交矿区的第一对矿井,如果西曲矿不能执行‘三同时’,势必对其他矿井的环保设施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西曲矿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做到‘三同时’;如果环保设施不能按期建成,矿井就不能投产。”

坚决明快,掷地有声。

王森浩毫不犹豫,当即表示,坚决按照人大的要求办;又对雷景良说:“请你向煤炭部和国务院报告,我们山西省政府同意人大的意见,如果环保设施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产,我们的意见是矿井推迟投产。”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这是一个严肃执法的态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山西省正在建设全国的能源基地,要以能源翻一番保证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有水快流”,国统矿、地方矿、乡镇矿、个体矿并驾齐驱,争先恐后,一场大规模的能源开发正在迅猛发展。山西在贡献煤炭资源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吗?正在陶醉于有水快流的山西人,能有几分清醒吗?环保法就是一副清醒剂,清醒的山西人拿起了环保法,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天,煤炭部高扬文部长就致电王森浩,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政府的态度。

关键时刻,人大的法律监督,顶住了一顶顶大帽子的压力。

西曲矿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土建施工,设备采购齐头并进。山上的排矸场、山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你追我赶;奔上海、去四川、跑东北,采购人员撒向全国;抢时间、争任务、保工期,火车、飞机、汽车,所有运输工具一起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9月底,赵谦进带着特地从西山矿务局工程处调来的推土机司机樊清凯和起重工黄玉春,来到了狼窝沟的山上。他们面对着陡峭的山坡,端详着、沉默着。他们心里都明白,就是要在这里用推土机推出一条上山的路,把排矸场上的设备抢运上去。

樊清凯突然问:“给几天时间?”

“一个星期!”

“只要三天半!”

赵谦进喜出望外:“好,推土机由你挑。”

樊清凯的推土机,趴在六七十度的陡坡上,就像贴在山头上一样。推土机怒吼的轰鸣声在山上回荡,前来观战人们的心也悬了起来,手不由自主地攥起来,手心里渗出了汗。推土机艰难地推进,渐渐地站稳了,人们绷紧的心也松弛下来。樊清凯谢绝了哥哥要他到北京度国庆的盛情,三天内就把上山的路推出来了。

当时担任汽车队队长的张英范,回忆起那时的紧张程度深为感慨:“山陡土路车难走,许多司机都不敢往上开,我就带头向上开。运货也很紧张,刚刚回到太原卸了货,车不停人不歇,马上就又出发了。那时的车况路况都不是很好,一个星期就要在上海打个来回。”

山西省煤管局总工程师任秉刚,山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马骏和太原市环保局副局长钮峻岭,都坐镇古交,现场督战、现场检查。更多的领导者则在太原和古交之间往来穿梭。

古交矿区的建设者是刚刚脱去军装、穿上工作服的转业工程兵指战员,经历过部队熔炉的熏陶和纪律的锤炼,很有战斗力。古交的11月底,已经冷得滴水成冰。他们仍在夜以继日地奋战,矿井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等环保设施终于全部赶出来了。

12月1日,古交矿区西曲矿举行了盛大的投产仪式,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亲临现场,日本有关代表前来祝贺。

山上山下,彩旗飘飘;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山上山下,鞭炮轰鸣。建设者沉醉在胜利的硕果中,群众高兴在建设的成就中,外商兴奋在中国的成功中。

这是我国重大建设项目中,第一次做到环保“三同时”的项目,中国基本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从此开始了新局面。

有人说:“三同时”是环保部门逼出来的,“古交精神”是逼出来的。

环保意识不可能自发的产生,特别是不可能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基础上产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必须伴随着思想的斗争、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行为的转变。

逼是对的,没有逼就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就不能变不自觉为自觉、就不能改变不懂法不守法为懂法守法。逼,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依法行事,就是建立依法办事的新秩序。

法律就是秩序。“三同时”是法的胜利!

环保工作的推进,城市环保提上日程。国家环保局正在酝酿召开一次全国城市环保工作会,并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进行调查,寻找存在的问题,总结取得的经验。

太原市在古交矿区严格实施环保“三同时”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曲格平的重视。古交矿区是国家重点项目,也是利用外资项目,能对它把关实属不易;山西是穷省,能严格执法难能可贵;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环保部门共同把关,非常典型。古交矿区能在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确实竖起了一面旗帜。

曲格平向环委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做了汇报。

1985年,全国城市环保工作会在洛阳召开。洛阳是牡丹之都。太原市的环保工作,能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百花园里,培育一枝艳丽的牡丹。

李鹏一下飞机,在机场看到接他的曲格平就问:“太原的同志们来了没有?”“来了。”听到曲格平的回答,李鹏放心了。

李鹏召集了一个座谈会,详细询问了古交矿区执行“三同时”的情况,又让太原市副市长朱锡祺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李鹏给会议作总结报告前,又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环委会会议,讨论了总结报告,特别讨论了把古交严格贯彻环保“三同时”命名为“古交精神”这件事。

曲格平记得很清楚,当时就“精神”和“旗帜”等等不同的提法,进行了一翻热烈讨论。最后,还是李鹏同志一锤定音:还是叫“古交精神”为好。

10月13日,李鹏同志围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这个主题做总结讲话。他说:“要严格控制新污染的发生,必须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在进行一个新的建设项目时,要把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在设计时同时设计,在施工时同时施工,在投产时同时投产。这是防止污染扩大、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在这一点上,必须执法要严。我们既然有了这项规定,必须严格地检查,严格地监督执行。这件事做起来很不容易,太原市介绍经验时谈到古交矿区这个项目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中外合资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于不执行‘三同时’,他们就坚持不同意开工,不管有没有外国人投资,不怕有人用‘国际影响’的帽子唬人,坚持按国家规定办事,直到把‘三同时’的环境保护项目补上为止。”

讲到这里,李鹏面向全体代表,微笑着问:“我提议把古交这件事命名为‘古交精神’,大家同意不同意?”

掌声响起来,“古交精神”得到全体代表的赞同和认可;掌声响起来,“古交精神”表达了全体代表的愿望和追求。

李鹏同志接着说:“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发扬‘古交精神’。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于‘三同时’应该有责任、有权利进行检查。”

“古交精神”诞生了,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至今在环保战线上直接命名的唯一“精神”。

“古交精神”是实践经验的总体,是实际工作的升华,它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从清理污染欠账开始转向污染同时控制,新建项目进入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的新时期。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古交精神”成为实施环保“三同时”制度,一种成功的范例、一种效法的模式、一种典型的作法,她的影响从古交从太原扩大到全国,在全国发挥着示范和推动作用。很快,全国大中型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提高到90%以上,乡镇企业也达到70%。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古交精神”成为太原环保战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1995年,太原市以一种特殊的感情,举办纪念李鹏同志命名“古交精神”10周年活动;同时通过“古交精神”研讨会,挖掘“古交精神”的内涵。

曲格平应邀参加了这些活动。他站在历史高度,评价了“古交精神”的里程碑意义,深刻揭示了“古交精神”严格执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太原市委书记纪馨芳和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陪同他,还专程前往古交西曲矿,对“古交精神”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这天古交晴空万里、白云朵朵,灿烂的阳光使人感到欢悦。

曲格平被眼前的景象感动,称赞道:“古交的大气质量比太原好多了。”周围的同志们都笑了。曲格平在太原市纪念大会上称颂了太原市人民所取得的成绩,又关切地说:“太原市的环境质量仍然处于人类可以忍受的极限,太原市改善环境质量依然是任重道远。”

(本文作者张可兴,系中国环境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该文转载于《古交文艺》2004年第1期)

二、“古交精神”产生始末相关大事链接

1、1978年4月26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下发晋革(1978)67号文件,决定为开发古交矿区抽调施工力量,组建领导机构。

2、1978年7月24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主持召开古交矿区建设专题会议,会上宣布了中共西山矿务局委员会《关于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并指挥部成员组成的通知》,任命田志斌兼任总指挥,梁来源、赵谦进为副总指挥。

3、1978年7月29日,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部分成员进驻古交矿区铁磨沟,正式开始办公。

4、1979年8月1日,年设计能力300万吨的西曲矿正式开工建设。

5、1979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当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号令公布试行。

6、1979年11月,古交市成立了环保办公室,编制4人,办公室主任由城建局局长董维义兼任。

7、1979年深秋,山西省和太原市环保干部王兆宇、王兴南、朱胜利、单鸿善来到古交矿区宣传贯彻《环保法》时,深感古交的环保工作十分艰巨。此时,古交工矿区城建局局长董维义接受了环保知识,与省、市环保局的同仁一道成为坚决要求西曲矿实行“三同时”的执法者。

8、1980年6月20日,中共山西省委任命胡富国兼任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9、1980年7月,太原市环保局副局长马振汉与单鸿善再次来到古交,听了古交矿区指挥部的汇报,想要几个数据,说是第二天送来,最后也没有送来,更让他们难堪的还有冷落的态度:“要搞‘三同时’,去给煤炭部说吧,如果要让工程停下来,你们就下文件,只要文件一下来,我下山比你们下得还快!”

10、1981年12月3日,中共西山矿务局委员会以西局党组字(1981)第54号文决定成立西曲矿筹备处,任命戴荣贵、邹承健为副处长。

11、1982年6月22日,中共西山矿务局委员会以西局党组字(1982)第7号文任命岳计锁、马庆升、霍琨为西曲矿筹备处副处长。

12、1982年8月27日—31日,古交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古交镇举行,会议决定将“太原市古交工矿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太原市古交工矿区人民政府”。

13、1982年,在太原市政府的督促下,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赵谦进率员出国考察,第一次感受到国外环保浪潮的高涨,回来后即投资100万元对整个矿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由中国核工业部第七研究所承担了这项开创性的评价工作。

14、1983年,太原市政府市长王茂林就古交环保问题,专门前往古交指挥部调研。决定古交西曲矿污水处理实行“闭路循环”。

15、1983年5月,古交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太原市古交工矿区环境保护规划(草案)》,之后,又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旧污染,控制新污染的具体措施。并多次到指挥部、西曲矿要求实行“三同时”,但收效甚微。

16、1983年7月23日,西曲矿井投产指挥部成立,总指挥郭广顺,副总指挥李维刚,成员:刘长增、张玉成、岳计锁、邹承健、马庆升、霍琨、金庆福。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金庆福。

17、1984年初,古交矿区西曲矿的环保设施仍没有开工建设,古交区政府向太原市政府和山西省环保局呈递了专题紧急报告,区人大也向市人大专门反映了这一严重问题。

18、1984年3月,在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把古交矿区的紧急报告作为重要内容专门进行了讨论研究。

19、1984年4月,太原市环保局局长蔡继臣代表市政府就古交矿区不执行“三同时”的问题向市人大常委会做了专题报告。

20、1984年4月以后,山西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栗茂林和山西省环保局局长许大江,以及太原市人大城建工委主任毛明远、太原市环保局负责人,连续到古交视察和检查。

21、山西省人大采取非常措施,成立了山西省人大环境保护调查委员会,在全省展开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大范围调查。

22、西曲矿的环保设施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一种意见是不管任何重大项目,都必须无条件地贯彻《环保法》,做到“三同时”;一种意见认为,西曲矿是我国第一家引进外资承建的国家重点项目,已定于12月1日竣工投产,届时有国家领导和外国朋友前来剪彩,工期很紧,如若再上环保设施,搞不好就会影响按期投产,如果矿井不能按期投产,造成国际影响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23、1984年6月5日,经西山矿务局党委研究决定,报请太原市委批准,成立西山矿务局西曲矿党委,党委成员为赵斌、邹承健、岳计锁、李祥、陆祖平、陆维斌、戴绍政;成立西山矿务局西曲矿。任命:赵斌为党委书记,邹承健为矿长,岳计锁为副书记,焦树村、王芝荣、马庆升、高金灿、谷显元为副矿长,李祥为总工程师,陆祖平为工会主席。

24、1984年6月15日—17日,西曲矿办公地址从铁磨沟搬迁至新落成的西曲矿办公大楼。

25、1984年8月17日,山西省人大副主任郭钦安亲率30多名人大代表、专家,前往古交视察,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执法检查活动。郭钦安同时兼任国务院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年初他就到古交检查过工程进展情况,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专门带了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要坚决攻破基本建设项目不执行“三同时”的盲区。

26、1984年8月24日,西山矿务局局长、古交指挥部总指挥董小平、副局长、常务副总指挥赵谦进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西曲矿投产问题。会议确定12月1日正式投产,并组织三个月的大会战,此时,环保设施建设仍未列入议程。

27、1984年8月28日,煤炭部发出《关于西曲矿井投产移交验收委员会名单的通知》,确定由煤炭工业部组织验收,副部长于洪恩任西曲矿井投产移交验收委员会主任,省煤炭厅厅长高亚才任第一副主任,煤炭部基建司副司长雷景良为副主任。

28、1984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山西省政府五号楼内,省长王森浩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西曲矿的环保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西曲矿投产移交验收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市长王茂林,煤炭部基建司副司长雷景良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受郭钦安委托,太原市人大城建工委主任毛明远通报了情况,态度明确地指出:“西曲矿是古交矿区的第一对矿井,如果西曲矿不能执行‘三同时’,势必对其他矿井的环保设施建设产生不良影响,西曲矿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做到‘三同时’;如果环保设施不能按期建成,矿井就不能投产。”

王森浩省长毫不犹豫当即表示,坚决按照人大的要求办,又对雷景良说:“请你向煤炭部和国务院报告,我们山西省政府同意人大的意见,如果环保设施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产,我们的意见是矿井推迟投产。”这是一个严肃执法的态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西曲矿争论了几年未决的环境保护设施项目急转直下,终于有了定论。

29、在王省长召开会议的第二天,煤炭部部长高杨文致电王森浩,明确表示支持省政府的意见。

30、西曲矿环保设施建设正式启动、全面展开。土建施工,设备采购、齐头并进。一场前所未有的抢时间、争进度、保工期的攻坚任务争分夺秒地进行着,9月底,赵谦进带着特地从西山矿务局工程处调来的技术尖子推土机司机樊清凯和起重工黄玉春,硬是在狼窝沟的陡峭山坡上推出一条上山的简易公路,争取了抢运环保设备的时间,与此同时,各条战线都涌现出许多敢于拼搏的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

山西省煤管局总工程师任秉刚、山西省环保局副局长马骏和太原市环保局副局长钮峻岭都坐镇古交,现场督战,现场检查,更多的领导者则在太原与古交往来穿梭。

31、1984年11月下旬,已经冷得滴水成冰,西曲矿的建设者们仍在夜以继日地奋战着,这是一支刚刚脱去军装转业的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指战员,很有战斗力。他们终于胜利地将矿井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等环保设施全部赶了出来。

32、1984年11月20日,山西省政府省长王森浩在煤炭部副部长胡富国、西山矿务局副局长闫进朝、赵谦进的陪同下,视察西曲矿,并听取了工作汇报,矿党委书记赵斌、矿长邹承健参加了汇报会。王省长对西曲矿实行了“三同时”表示满意。

33、1984年11月25日—26日,煤炭部副部长胡富国受高扬文部长委托,在省煤炭厅副厅长武三松、太原市委办公厅秘书长张连根的陪同下,来古交矿区检查西曲矿投产准备工作。

34、1984年12月1日,西曲矿举行投产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出席会议并剪了彩。出席典礼的还有,煤炭部部长高扬文、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煤炭部副部长于洪恩、煤炭部副部长胡富国、中煤公司董事长孔勋、中国建设银行行长金德琴;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省长王森浩、省领导李修仁、阎武宏、叶秀峰、李文杰;太原市委书记王建功、市长王茂林、市领导沈重、白玉、朱锡祺;省煤炭厅领导高亚才、李兵余、武三松;西山矿务局领导刘仁、董小平、阎进朝、梁来源;古交区领导李树林、巩金义、崔志耀、郭荣华、李振海、袁伦华以及古交指挥部副处以上干部、西山矿务局各矿、处党政领导,西曲矿职工共计3000余人。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井上猛,日中长期贸易协议委员会事务局次长市川卫门,日本输出入银行常务理事加藤正躬也应邀参加了庆祝活动。会上,西山矿务局党委书记刘仁致欢迎词,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于洪恩宣布了验收鉴定,王震讲话并为投产剪彩。

35、太原市在古交矿区严格实施“三同时”的事情,很快引起了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的高度重视。他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李鹏同志作了汇报,也引起了李鹏同志的极大关注。

36、1985年10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期间,李鹏召集了一次座谈会,详细询问了古交矿区执行“三同时”的情况,并让太原市副市长朱锡祺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37、李鹏在给会议作总结报告前,又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对古交矿区实施“三同时”这件事的命名事宜进行了专题讨论。

38、1985年10月13日,李鹏同志做总结报告时,动情地介绍了古交矿区实施“三同时”的做法,并提议将这件事命名为“古交精神”,经大会代表一致通过,“古交精神”从此诞生了。

39、1985年10月20日,《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对“古交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了评述:

“‘古交精神’是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行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毫不含糊、坚决执行的精神”;

“‘古交精神’是坚持发展生产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努力实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精神”;

“‘古交精神’是把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结合,对历史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精神。”

同时文章还对古交精神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古交精神’是直谏不谕,敢于碰硬的精神,是从人治走向法治,依法办事的精神,是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40、1995年10月13日,太原市隆重举行了纪念“古交精神”诞辰10周年纪念活动,李鹏总理为这次活动欣然题词:“群策群力,搞好太原环境保护。”国务委员宋健题词:“发扬古交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题词:“古交精神,永放光芒”。原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题词:“煤炭环保两丰收,古交精神不能丢;天清地洁人欢乐,推而广之有来由”。煤炭工业部部长王森浩题词:“发扬古交精神,造福太原人民”。全国人大常委李立功题词:“发扬古交精神,加强环境保护”。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题词:“保护环境,造福人人民”。山西省政府省长孙文盛题词:“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环境保护”。时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的曲格平同志,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曲格平站在历史的高度评价了“古交精神”的里程碑意义。10月14日,曲格平同志、张坤民同志、全国人大环资委办公室主任于越峰同志在山西省副省长纪馨芳、省环保局局长宋文郁及西山矿务局领导杜复新、董小平的陪同下,视察了“古交精神”的发生地西曲矿和西曲矿选煤厂。


作者:郝天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正常一个人半年用多少吨水(正常一个人一年用多少吨水)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