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

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震撼了整个冬奥会现场观众和全球亿万观众的眼球。黄河之水从60米高处倾泻而下,铺满整个开幕式场地,气势磅礴,令人感到震撼。

这块硕大的屏幕有20米宽,59.6米高,被创意团队亲切地称之为“冰瀑”,这个硕大的家伙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有多个行业及公司参与其中,建筑、机械、声、光、点等等。其中,“冰瀑”完美演出的背后,离不开山东经典重工集团的辛勤付出。

山东经典重工集团是兖州区一家从事钢结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8月,接到“冰瀑”的钢结构生产任务后,企业立即成立技术团队,全力保障生产。山东经典重工集团“冰瀑”钢结构技术负责人卞中凯介绍,从开始接手这个项目,时间就比较紧张,公司组织了多名设计深化人员,进行快速拆图分解,并安排车间技术骨干,针对项目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克。

“冰瀑”钢结构成品高约60米,用钢量1000多吨,有6000多根构件。“冰瀑”的后期集成系统、升降系统、LED显示屏等,都要在钢结构装置上架设,对于组接焊缝和安装误差要求极为苛刻。“冰瀑”钢结构项目负责人张争介绍,现场有许多其他配套工作在进行,不允许过多地调整、测试,包括整个预拼装都是在公司车间进行的,为了保证精度能够实现,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一些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保证装置到现场后能够一次成型。

从2021年8月14日第一批设备底座进入开幕式会场安装,到9月20日交付下道工序,经典重工仅用37天就将“冰瀑”钢结构安装完成,最终在开幕式呈现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场景,完美呈现出了“济宁制造”背后的“速度”和“精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北京冬奥会的黄河之水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