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的番茄长了菌丝是怎么回事(番茄上长的霉菌是什么)我种的番茄长了菌丝是怎么回事(番茄上长的霉菌是什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我种的番茄长了菌丝是怎么回事(番茄上长的霉菌是什么)

我种的番茄长了菌丝是怎么回事(番茄上长的霉菌是什么)

叶霉病自从国外引进硬果型番茄品种并广泛种植后,成为番茄的主要病害,硬果型番茄品种。普遍发生较重。叶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

文章来源:养蜂能手

叶片正面先出现不规则的浅黄色褪绿斑。叶背面病斑处初期长出白色霉层,继而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反拧卷曲。后期植株长势呈卷叶干枯状。

1、非典型症状

看似高温烫伤,卷叶。细看叶片已经有褪绿病斑产生。查看叶背面,可以找到不太明显的白色霉状物。这是叶霉病发生初期症状。此时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

2、疑似症状

(1)在北方(华北地区)深冬季日光温室栽培尤其是1-2月严寒时期,如遇下雪连阴天,番茄长期处于寒冷气候下,叶片细胞就会受到冻害而出现浅黄色斑点,继而黄番茄感染斑成片。造成叶肉细胞失绿黄化,失去光合作用功能。这种叶肉失绿的黄化现象与叶霉病的根本区别是有无霉状物和当时的气温变化与栽培季节。

(2)番茄叶片产生褪绿白化斑以及果实灰白疑似叶霉病后期症状,查看后没有发现霉状物,又不是严寒栽培季节,应该考虑土壤盐渍化造成的缺素症。

(3)我们说的叶霉病症状,一般是叶片感病,在叶背面生有一层黑褐色的霉层,叶正面显现浅黄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表面有一层黑褐色霉层,叶背面没有任何霉状物,叶片也没有褪绿病斑。遇这种现象时,应查看室里白粉虱的发生情况,查看叶片背面是否有大量白粉虱。用手晃动植株,有白粉虱起飞则可以确定为因白粉虱分泌物造成的番茄霉污症状。

(4)番茄叶片叶肉黄化,叶片背面并没有霉层产生,而是局部叶片叶肉细胞坏死,追问栽培管理方法时发现,曾有过高温条件下使用未腐熟肥料的历史,造成有害气体熏蒸,使叶片细胞局部坏死。

3、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表皮内越冬,借助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的条件即可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气温22℃、湿度大于90%利于叶霉病的发生。高温、高湿是叶霉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温度在30C以上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可以考虑适当时机高温烤棚,抑制病害流行。叶霉病在春季番茄生长后期棚室温度上升后遇湿度大时易发生,秋延后种植的番茄在前期气温略有下降时,遇雨水或高湿环境易大发生而流行。一些引进品种不抗叶霉病,应引起注意。

4、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使用抗病品种是既防病又节约生产成本的办法。有许多抗叶霉病的优良品种。一般抗寒性强的品种对叶霉病抗性相对较弱。越冬栽培可选用抗寒、耐弱光的品种如中研冬悦、中研998、中研100等。冬春季可选用迪芬尼金盾、惠裕、粉倍贏、中研100、浙粉808、抗病佳粉、满田2185等。

2)生态防治

加强对温、湿度的控制,将温度控制在28℃以下,湿度在75%以下。适当通风,增强光照,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对已经开始转色的下部番茄果实周围应及时去掉老叶,增加通风透光。配方施肥,尽量增施生物菌肥如海藻菌生物肥,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吸肥活力。

3)施药防治

建议采用作物保健性整体防控方案,即番茄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

喷雾施药法: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生长后期重度发生时可以考虑用25%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倍液、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0%内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000倍液等喷雾。

一并附上菜农朋友附上不同栽培季节番茄一生病害防控整体解決方案:不同栽培季节番茄一生病害防控整体解決方案详述(大处方)

【原创实践内容分享,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养蜂能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我种的番茄长了菌丝是怎么回事(番茄上长的霉菌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