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后长小肉粒是怎么回事(耳后长肉粒是什么情况)耳背后长小肉粒是怎么回事(耳后长肉粒是什么情况)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耳背后长小肉粒是怎么回事(耳后长肉粒是什么情况)

耳背后长小肉粒是怎么回事(耳后长肉粒是什么情况)

王钦若(962—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 (今江西新余)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和官宦世家,官 至宰相,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主和势力的代 表,也是北宋时期江南宰相第一人。历史上对其评 价贬多褒少,且由于其长相不雅,颈脖上长有肉瘤, 被世人称为“瘿相”。这是以绰号称人,带有轻蔑之 意。但通观其一生,王钦若固然有不少品行为人所 诟病,不过也有其怜悯善良之举。在为政方面,也有 独到的一面,甚至做了一些益政利民的事情。他身 上的是与非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尤其是 他超凡的政治才干和奉帝所好的处世之道,使他能 长久稳立于朝廷,并得善终,也属不易。

一、王钦若的“非”

王钦若一生为官,历经宋太宗、真宗和仁宗三 朝,并在真宗、仁宗两朝二度为相,其为人处事多遭 人诟病,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太好的名声。据《宋史· 王钦若传》记载,王钦若有生之年留下污名的事迹主 要有以下几件。

1.投机取巧,邀功请赏占先机

王钦若于淳化三年(992年)中进士后不久升为 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当时担任度支判官的毋 滨古对他说起这样一件事,他说全国的老百姓从五 代起到如今,欠下了政府大量的钱粮,由于实在是太 贫困了,根本就还不起这一债务,并且说他准备请奏 皇上,要求将这笔钱粮债务减免掉。王钦若听说后, 认为这是向皇帝请功的好机会,于是就连夜命令手下官吏把这笔百姓拖欠钱粮的总数额核算出来。第 二天,他就以自己个人的名义抢先把这件事情上奏 给真宗皇帝。真宗帝看完这奏疏大惊日:“先帝顾不 知邪?”王钦若缓缓地回答道:“先帝固知之,殆留与 陛下收人心尔。”…真宗帝听了很是高兴,很快就下 令减免了百姓所欠政府钱粮一千多万担,并且还释 放了囚犯三千多人。经过这件事,真宗帝对王钦若 就越加器重了,并将他召为翰林学士。 王钦若利用手下属吏提供的信息,奏请皇上为 自己请功,从而捞取政治资本,的确不够襟怀坦荡, 为人诟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出他有敏感的 政治才能。他善于透过事情的表面,洞察到其潜在 的机运。尤其是他对真宗惊问的回答老道恰当,既 打消了真宗帝的担心和疑虑,又让真宗帝感到王钦 若是在为他着想,没有练达的口才和过人的智谋是 难以做到的。


2.巧迎帝意,力倡天书祥瑞搞迷信

王钦若在大中祥符初年间(1008—1016年),真 宗帝开始热衷于封禅运动。王钦若因深受真宗帝的 喜爱,被封为封禅经度制置使兼兖州通判,同时充当 天书仪卫副使。有一次,真宗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 个神人对他说“赐天书于泰山”,真宗帝就把这件事 秘密地告诉了王钦若。王钦若很快就领会了皇帝的 意思,决定协助皇帝把这事的声势做大。不久他就 向皇帝奏疏说,六月甲午,有个叫董祚的木匠在醴泉 亭的北面看见有块黄帛从天上掉落在草地上,黄帛上面有不认识的字,他便向皇城官王居正报告了此 事,王居正一看,上面有御名,就来相告。于是他整 顿装束,以庄严的仪式接过了天书(黄帛),把它授于 中使(宦官),中使又把它进献给皇上。真宗帝听后, 认为这是神人之梦灵验了,于是就到含芳园去恭迎 天书,并且把上面写有《天书再降祥瑞图》字样的黄帛给百官们看,百官们都惊叹不已。后来,王钦若还 向皇上进献玉皇尊号。为表彰他的功勋,真宗帝将 他升任为尚书右仆射、NtL仪院以及会灵观使。为 答谢皇上对他的恩赐,王钦若又制造了其他的祥瑞 事件。他说在拱圣营发现有龟蛇出现,要求在这个 地方建一座祥源观,真宗帝同意了,并任命他为总领 管理。王钦若帮助真宗帝完成泰山封禅礼后,被升 迁为礼部尚书。真宗帝还命令他作《社首颂》,又被 升迁为户部尚书。后来王钦若还随从真宗帝到汾阴 祭祀了地神,再次被授予天书仪卫副使之职,回来 后,又升迁为吏部尚书。第二年,升为枢密使、检校 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真宗帝热衷于封禅祀汾,王钦若顺应皇帝的嗜 好,为真宗帝获得天帝降赐给他的天书,的确用了不 少心机,尽了很大的努力,制造了天降圣书的诱人故 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一切都是在真宗皇 帝的“密谕”下进行的,是真宗皇帝有神人之梦在先, 后来才有王钦若的“黄素曳草上”之传说。至于后来 泰山封禅、祭祀汾阴迷信活动的规模越搞越大,也并 非王钦若一人之力,像王旦、寇准这样的贤相和正相 也都参与进来,支持真宗帝的想法和做法。作为宰 相的王旦一开始是不太同意真宗帝搞泰山封禅的, 后来被真宗帝赐予一坛珍珠后就不吭声了,也只好 顺从皇帝的意思,参与到封禅运动中去了。 王钦若在泰山封禅中之所以能成为真宗帝所依 赖的亲信,除了他们之间相识相知的特殊感情外,还 与王钦若深谙道术科仪知识有关。据说,王钦若从 小就对道教感兴趣,青年时期,曾经到袁州府(今宜 春)的湖岗寺和奉新的华林书院求学,这两个地方都 是当时有名的道教盛行地。这段求学经历对他产生 了深厚影响。他走上仕途后,更“好神仙之事”,编著 了不少道家典籍,还撰写了《天书仪制》《五岳广闻记》等书。史载他校刊道书多达数百卷。没有深厚 的道学功底,想要帮助真宗皇帝完成封禅愿望也是枉然的。

3.搬弄是非,谗言离间损毁政敌

景德元年(1004年),北方契丹(即辽国)军队进 犯中原,很快打到了北宋都城开封以北的澶州,当时 宋朝廷君臣上下一片惊惶,不知所措。在宰相寇准 的坚决主张下,真宗帝思前想后还是听从了寇准的意见,决定与寇准一起御驾亲征。宋军将士得知皇 帝和宰相亲历前线,士气大振。最后在寇准机智果 敢的指挥下,把契丹军打得大败,并射死其大将军挞 览。如果乘胜追击,很有可能北进收复失地。但由 于真宗帝本来就不太愿意和辽国打仗,并害怕自己 在前线有性命之忧,就同意与辽军讲和,寇准也被迫 同意,于是就与契丹订立了一个屈辱和约,即“澶渊 之盟”,每年向契丹输送币银十万两,绢帛20万匹。 战事结束,真宗帝为表彰寇准的功勋,给他加官晋 爵,对他更加器重。然而“素与寇准不协”的王钦若 却“深嫉之”,乘机搬弄是非,谗言离间。有一天众臣 会朝结束后,寇准先退朝,真宗帝还一直在目送着 他,这一情景正好被王钦若看到了。于是他进言说: “陛下敬畏寇准,为其有社稷功耶?”真宗帝日:“然。” 王钦若又说道:“臣不意陛下出此言。澶渊之役,陛 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真宗帝听后, 一时感到很愕然,日:“何故?”王钦若便接着说:“城 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 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真宗帝听 了便有些不痛快。王钦若接着补充道:“陛下闻博 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其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 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拉。真宗帝经王钦若这 样一搬弄,对寇准起了疑心,于是在景德二年(1005 年),就把寇准降职为刑部尚书,出任陕州知府,同时 提拔王旦为宰相。 在与宰相寇准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中,王钦若为 了报复寇准对自己的打压和排挤,扳倒自己的政敌, 他使出了“孤注一掷”这一阴损的招数,其用心的确 邪险。就是这一计谋,消除了真宗帝对寇准的好感, 并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一职,这也是他为后人所不齿的重要把柄之一。

4.金蝉脱壳,推脱责任冤他人 据

《宋史·王钦若传》记载,在宋真宗咸平年间, 王钦若担任科举主考官。当时临津县有个叫任懿的 考生为了能被录取,想走后门,他通过一个与王钦若 很有交情的僧人惠秦的牵线搭桥,送了三百五十两 银票给他,要他转交给王钦若以促成其事。那时王 钦若正在试院监考,王钦若的妻子李氏听惠秦说有 人要送银票给她丈夫,就动了心。于是就把任懿这 名字暗中写在她家仆人祁睿的手臂上,要他告诉丈 夫。祁睿以给王钦若送饭食为由,进到试院偷偷地 把名字和贿赂银两数额告诉了王钦若,这样任懿就被录取了。但此事后来被人检举揭发,御史中丞赵 昌言把它上奏给了真宗皇帝,于是将祁睿等人捉拿归案,又逮捕了王钦若的属吏。在讯问中王钦若不 承认祁睿是他家的仆人,并且说不认识惠秦。由于真宗帝很信任王钦若,于是命令邢簌、阎承翰等人在 太常寺另外审讯案犯任懿。在审讯时,任懿改口说 他妻子的哥哥张驾认识知举官洪湛,他们曾一起拜 访过洪湛的家。至于银票,他说当初只是托付给了 两个僧人,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送给哪位主考官了。 根据任懿的口供,邢簌等人就判定是洪湛接受了任 懿的贿银,当时洪湛刚刚出使完陕西返回朝廷,便吃 了这场官司。碰巧的是张驾又死了,所以该案没有 证据证明是王钦若受了贿,再加上王钦若当时是真 宗帝身边的红人,法司也不敢深究,这样这场贿赂舞 弊就推到了洪湛身上。洪湛既被削去官职,又被流 放儋州,最后死于流放途中。当时人们尽管知道洪 湛一案是冤案,但由于王钦若是副宰相,权势很大, 也就没有人出来为洪湛打抱不平了。 王钦若受贿一案,尽管最后他摆脱了干系,但他 的行为确实很不光彩,他不但把自己的罪责推脱的 一干二净,还让无辜的洪湛受冤流放而死,这固然与 王钦若深受帝宠、位高权重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当事 人任懿改了口供,拒不承认向王钦若行贿一事,使得 这件案子在人证、物证上得不到证实,王钦若才得以 侥幸躲过一劫,如果有确凿证据,即使是皇帝宠幸, 恐怕王钦若也难逃此劫。

5.功归已有,受谴责罚记他人

王钦若素与寇准不和,为避免产生矛盾冲突,多 次上书要求皇帝解除其参与政事的官职,真宗帝便 将他降为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命令他和杨亿、孙 爽等人修撰《册府元龟》一书。此书专门记录上古至 五代君臣事迹,所录以正史为主,也涉及了经、子、集 部的一些内容。在修撰的过程中,因为每修辑一部 分都要向真宗帝汇报,“或褒赞所及,钦若自名表首 以谢,即谬误有所谴问,戒书吏但云杨亿以下”…。 如果得到真宗帝的褒奖称赞,王钦若就把自己的名 字列在第一将功劳归为自己;如果出了错误,受到真 宗帝的责问时,王钦若就推卸责任,吩咐手下的书吏 说是杨亿等人编撰的。 王钦若利用自己主持修史第一责任人的权利, 向皇帝邀功,而把过错推给他人的做法,的确不雅, 为此也引起了同僚对他的不满。大中祥符年(1015 年),当时与王钦若一起在枢密院任职的马知节曾当 着真宗帝的面,揭露过王钦若的这一行径,并使王钦 若一度罢了枢密使一职。但由于王钦若能委曲、巧 合真宗皇帝的心意,因此真宗帝对他怀有一种特殊 的感情,王钦若在罢职后不久,又重新恢复了原职, 重登枢密使职位。

二、王钦若的“是”

从宋史记录上看,王钦若的确有过一些为人所不齿之事,但历史上的王钦若也并非一无是处。在 他的人生履历中,凭自己的才华和智谋,及为政时的 实干精神,不但先受太宗欣赏,后又深得真宗信赖, 而且在仁宗即位后,仍以他的非凡才干,赢得了仁宗 的喜爱。仁宗登基后,王钦若向仁宗帝进献了《迁叙 图》,专门论述朝廷官员的升迁,都有常规的道理,得 到仁宗皇帝的高度赞赏,再加上刘太后在仁宗帝面 前的美言,王钦若第二次升任为宰相,并且被加封为 冀国公,受到的恩赐和宠爱日益兴隆起来。

1.有胆有识,实干为政

在至道三年(997年),王钦若任毫州判官监仓, 天下了很久的雨,适逢百姓远道而来交租粮,在路上 谷子被淋湿了,仓司官因此拒绝接收,百姓为此叫苦 不迭,这时作为监仓官的王钦若命令收下百姓的湿 谷,并向皇上请奏,在支出谷粮时可以先支湿谷,这 样既不会让湿谷霉烂,又可以解除百姓远道而来的 艰辛。太宗听后大喜,亲手下诏褒奖王钦若。这件 小事充分显示了王钦若的吏干与精明。由此,太宗 提拔他去调查蠲免田租一事,正是在调查蠲免田租 事件的过程中,他又凭自己的实干精神替当时的开 封府知判即后来继位的真宗皇帝解决了一大难题。 当时真宗帝判开封府,有一件事,把他推向了危 难境地。至道二年(996年)春,天下大旱,真宗蠲免 了所属十七个县百姓的田租,真宗帝本意是想做件 好事,以博得行善政的好名声,进而博得太宗的赞 扬,但却适得其反,当时就有流言蜚语传到太宗的耳 朵里,说真宗想收买民情,所蠲免的十七个县百姓的 田租数不属实,太宗听后很不高兴。太宗在乎的并 不是少征收多少田租,而是收买人心的行为。在他 看来,这种事情应该由他来做,人情由他来领。如果 人心让别人收买去,动摇的则是他的权威。因此,太 宗下令调查这件事,王钦若就是被皇上钦点派去调 查的官员之一。王钦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旱情 严重,百姓田地收成极差,都盼望官府能减免田租。 于是在派往其他地方的巡查官员都上报说减免田租 过多时,王钦若便冒着风险向仁宗帝上奏,说开封府 蠲免的田租还太少了,应该多蠲免一些,这样既可表 现出皇帝对百姓疾苦的体察和关怀,赢得民心,又能 消除太宗对真宗的猜疑,从而圆满地化解了真宗的 危机。由此,王钦若得到了真宗的另眼相看。果然 真宗一继位登基后,就提拔王钦若为太常丞、判三司 都催欠凭由司,得到了重用。可见,王钦若的确有与 众不同的地方。后来在同大臣回顾蠲免田租事件 时,谈到因王钦若的挺身而出而有惊无险的心境以 及对王钦若的印象时,真宗说:“当此时,朕亦自惧。 钦若小官,独敢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在真宗眼中,王钦若是一个敢作敢当、有大臣气节的官吏。 王钦若在任判三司都催欠凭由司一职时,还做 了一件既讨好真宗又减轻百姓负担的大事。他向真 宗建议蠲免自五代以来各地拖欠的赋税。真宗一开 始看到王钦若呈上的准备蠲免的巨大数额,不禁大 吃一惊,问道:“难道先皇不知道此事吗?”王钦若从 容地回答说:“先皇当然知道此事,大概是先皇想留 给陛下您来收取天下人心的吧。”真宗听后若有所 悟,便采纳了他的建议。“除逃欠凡一千余万,释系 囚三千余人。”于是,真宗对王钦若益加看重。不久, 真宗命令学士院召试王钦若,并亲自看了王钦若答 的试卷,大为赞赏,对众辅臣说:“钦若不但对政事敏 于治理,而且兼富于文辞,可特别任用他。”于是拜为 右正言、知制诰。后来又兼任了判大理寺一职。 王钦若在判大理寺任上,同样做出了不俗的政 绩,如整顿官制、精简冗浮官员等,为朝廷官制树立 了规范,减少了开支。王钦若超凡的政治才干,深得 皇帝和执政集团的满意,他仕途上青云直上,从知制 诰升为翰林学士,直至后来的宰相一职,实为个人的 能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临危受命,驻守前线

景德元年(1004年),北方辽国数十万军队入侵 中原,宋朝内外一片惊慌,是迎战,还是躲过避其锋 芒,执政集团中有两派声音。时任宰相的毕士安、寇 准坚决主张迎战,并要求真宗亲征,而签书枢密院事 陈尧叟和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真宗南迁四川和金 陵。最后主战派占上风,逼迫真宗同意亲征。当时 河北有一个重要的军事关隘,即天雄镇,如被辽军攻 破,整个河北将陷入辽军之手,须派人去镇守,寇准 便要真宗派王钦若去,他说王钦若有勇有谋,是陛下 的福将,他还说作为朝廷高官,在朝廷有难之时理应 为朝廷效力。王钦若看到这情势,要躲过这一劫是 不可能了,于是向真宗表示自己甘愿为朝廷出力,前 去镇守天雄关隘,真宗便授予他判天雄军府兼都部 署提举河北转运司,和周莹同议守御天雄。 在天雄军期间,王钦若很想有所作为,建立奇 功。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记载:“景德元年十 一月壬申,天雄军闻寇将至,阖城惶遽。王钦若与诸 将议,探符分守诸门。孙全照日:‘全照将家子,请不 探符,诸将自择利便处所,不肯挡者,全照请挡之。’ 既而莫肯守北门者,乃以命全照。钦若亦自分守南 门。全照日:‘不可。参政主帅,号令所出,谋划所 决,南北相距二十里,请覆待报,必失机会,不如居中 央府署,保固腹心,处分四面,则大善。’钦若从之。 全照素教蓄无地分弩手,皆执朱漆弩,射人马洞彻重 甲,随所指麾,应用无常。于是大开北门,下吊桥以待之。敌素畏其名,莫敢近北门者。乃环过攻东门。 良久,拾东门趋故城。夜复自故城潜师过城南,设伏 于狄相庙,遂南攻德清军。钦若闻之,遣将帅精兵追 击。伏起,断其后,天雄兵不能进退。全照请于钦若 日:‘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门不足守,全照请救 之。’乃引麾下出南门力战,杀伤其伏兵略尽,天雄兵 复得还存者什三四。”由此看出,在面临强敌攻城的 危险面前,王钦若没有退缩,而且自己主动要求守南 城门。当听说辽兵离开天雄转攻德清时,便主动派 精兵追击,想一举击败辽军,以建战功。但不幸中了 辽军的埋伏,幸亏手下勇将孙全照率援军殊死抢救, 才得以不使天雄兵全军覆没。王钦若作为一介文 官,固然缺乏军事才能。中计上当也难免,好在他手 下有孙全照这样智勇双全的一员猛将,使得他这次 驻守前线没有性命之忧,能够顺利完成驻防任务,安 全返朝。王钦若由此对孙全照特别感激,回朝后,为 孙全照的加官晋爵说了不少好话,说明王钦若并非 忘恩负义之人,而是一个多少有些情义的朝廷官员。

3.勤修史书,功不可没

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回朝后,为避免与宰相寇准 的冲突,向真宗辞去了参知政事的职务,改任为刑部 侍郎、资政殿学士,不久又任判尚书都省。景德二年 (1005年)九月廿二,王钦若、杨亿等十八人接受宋真 宗的敕令共同编辑《历代君臣事迹》一书,即后来的 《册府元龟》,历时八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 八月十三日书成。他与杨亿等主持修纂的这部《册 府元龟》是一部大部头的类书,自上古至五代,分门 排列,文中一些俚语,也未加删节,原始资料价值较 高,对宋代以前史籍的辑佚和校勘工作有重要的历 史价值。 《册府元龟》总共有一千卷,它虽然和《太平御 览》的卷数相等,但每卷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总的 字数大约超过《太平御览》的一倍,共计有九百四十 多万字,在《四库全书》中是仅次于《佩文韵府》的第 二部大书。此书的编纂目的是要记录历代的历史事 实,为后来的统治者做借鉴,让读书人开卷受益。此 书编纂的特点是所采用的资料不改变原史书上记录 的文字,资料来源以正史为主,每一部的前面都有总 序,每一门的前面都有小序,言简意赅,方便使用。 《册府元龟》其性质是一部政事历史的百科全 书,主要以“君臣的事迹”为界限。此书编撰完成后, 真宗皇帝亲自为它写了序言,同时,赐名为《册府元 龟》,充分体现出此书编纂的宗旨。“册”是指图籍, “册府”在古代是书库的别,“元龟”指大龟,古代人常 用龟片来占卜预知未来之事,元龟也就是让统治者 借鉴往古、知晓未来之义。《册府元龟》一书的意义也就是把此书看成长久示范的典籍宝库,成为后世 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之意。 《册府元龟》一书征引繁富,所依据的都是北宋 以前古本正史,是后世文人学士用典、引据考证的一 部重要参考书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成为后人研 究古代政治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宝库。

4.同情同仁,景仰隐士

到了晚年,王钦若对人对事开始友善起来,他对 有的失意同仁和林间隐士有了怜悯和敬仰之情。在 大中祥符年间,王钦若做杭州知判时,曾遇见过一位 老县尉,苍颜华发,脸上带着愁容,他过去探问情由, 得知他是和自己当年同时考取的同榜进士,就特别 同情他,便上奏朝廷使他晋升为京官,这位老县尉感 慨万千,写了一首诗答谢王钦若。诗是这样写的: “当年同试大明宫,文字虽同命不同;我作尉曹君作 相,东风原没两般风。”表达了对王钦若给他带来滋 润东风之恩的感谢之情。可见,王钦若还是有一定 善心的。 仁宗即位后,王钦若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时,有 一次路过杭州,特地去拜访过隐居在西湖孤山上的 诗人林逋。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幼时勤苦 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但性情孤高自好,喜欢过恬淡 的生活,不追逐功名利禄,喜欢结交高僧诗友。他终 身不仕未娶,特别喜欢种植梅花和饲养飞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死后,宋仁 宗赐他谥号“和靖先生”。王钦若对林逋这样的隐逸 名士很是景仰,临别时,林逋也作了一首诗送给他。 诗是这样写的:“虎牙熊轼隐铃斋,棠树阴阴长碧苔;丞相望崇宾谒少,清谈应喜道人来。”表达了对王钦 若这样的高官亲临探望自己的喜悦之情。

三、结语

透过王钦若的是与非,我们看到作为北宋江南 宰相第一人,诚然很难算得上是磊落正直之臣,但也 不像后人所贬损的那样是个一无是处、十恶不赦的 无耻之臣。他既有不义之举,但也有过一些恻隐善 意之为,是凭着自己的才干和智巧,在伴君如伴虎的 时代里求得最好生存权的乖离之相。他在自己经历 的三朝皇帝面前,都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获得了至高 的荣誉,实属不易。王钦若最后是在宰相任上染病 而终的。他患病期间:“(仁宗)帝临问,赐白金五千 两;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录亲属、亲信二十 余人人官。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他死后获得的这种抚恤之恩是他之前的宰相们所没有过的。可见,在皇帝的心目中,他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以他为首主持完成编纂《册府元龟》 这部史书,在历史上有重大突出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耳背后长小肉粒是怎么回事(耳后长肉粒是什么情况)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