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很想看见一个人是怎么回事(总想看到一个人是怎么回事)心里很想看见一个人是怎么回事(总想看到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心里很想看见一个人是怎么回事(总想看到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心里很想看见一个人是怎么回事(总想看到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最近深圳一位小伙子的烦心事上了热搜,按理来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那都是脸红心跳,小鹿乱撞,而这位先生却是呕吐不止,这难道是对浪漫“过敏”了吗?可别光顾着觉得这件事又离谱又好笑,这背后藏着的心理问题可不小,会出现这种症状,是回避依恋型人格在“作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境障碍科主任医师、EMDR创伤心理治疗师陈瑜表示,“回避型人格确实是有可能会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影响。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陈瑜介绍,所谓的“人格”,是一种稳定的、固有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人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某一件事情就能轻易使之改变的,“不过还是有一些外部因素可能导致人格的变化,比如得了脑肿瘤,可能影响到了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格改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在经过了长期心理治疗,一些人格特征发生了改变,不过也不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一步而言,人格障碍就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明显有异于正常,呈现出异常的行为、思维方式。人格障碍的产生对于患者本身的工作、学习、社交及人际关系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患者身边人会感到痛苦,有的患者本人也会对此感到痛苦。”

回避型人格是人格障碍中的一种,“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人格障碍分为了ABC三组, 其中C组中包含了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和依恋型人格障碍。”陈瑜也阐述了为什么我们经常用“回避依恋型人格”这种说法,“这两者有一些共同点,其症状的核心都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有的患者在回避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依恋。”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的人说自己在与人、尤其是爱慕对象相处时会严重的心口不一,一方面不敢靠近对方,总是逃避,极其胆怯,但另一方面又过度顺从或依附于他人,看似很“黏人”,其实是害怕失去对方的支持和照顾,将自己所有重要决定交与对方。

回避型人格障碍往往与社交恐惧症同时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产生呢?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下,总少不了网友推测“肯定是原生家庭不幸,童年创伤一生都难治愈。”其实还真不应该全都“甩锅”给原生家庭,陈瑜说,“原生家庭是有一定影响,但是人格的形成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她表示,其实生物学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害羞、内向,不善言表,这可能是生来就倾向于通过“避害”这种方式获取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不大爱出风头,在人群中也不愿意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这样可以回避让他感到有压力的场景。除了先天因素,后天生活环境和经历也可能对个体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与我们常说的内向性格不同,内向性格未必会恐惧社交,只是不善于社交或相对更喜欢独处,而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像是人群中的沉默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有退缩的表现,“其实他们渴望和人建立联系,可是同时又会害怕被人拒绝后带来的打击和羞辱感,所以又回避和人建立进一步联系。”陈瑜介绍,这些人在人群中显得很沉默,很安静,也因此他们的内心需求并不容易被他人所注意到,因为回避型人格不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行为上都会采取回避处理模式,也因此会出现他人不太容易理解、接收到患者发出的交往信号,这种思维、行为模式其实对于患者自身也会带来痛苦和困扰,对方也可能会非常难受。尤其是对于想要尝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来说。比如说,也许对方也有所爱慕,但因为患者的不断后退,对方可能会感到痛苦和疑惑,也就此放弃了这段可能建立的情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诊断中,一般很少单独将回避型人格障碍作为主要诊断或独立诊断,它往往和其他的精神疾病一起出现,比如与回避型人格障碍同时出现比较多的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我们说是焦虑谱系障碍的一种,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会合并伴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陈瑜说。

别因为胆怯就轻易下诊断说是回避型人格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位朋友,又想跟人交往又怕跟人交往,一到了社交场合就开始踟蹰不前,那我们要如何与这样的人相处?陈瑜也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小建议,首先,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耐心,“他们本质上还是很想和人打交道的。”另一方面,我们也没必要把他们当作“异类”来看,不需要特意区别对待,以平常心交往就可以了,“他们往往性格也比较敏感,这样有意区别对待可能更容易使他们不安。”不过,一般而言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效果都会比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也多采取支持性技术,多多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他表现出退缩和困窘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同理心的对待。也会采用认知行为技术或动力学技术,帮助调整害羞、“避害”的行为模式。

如果我们自身有这样的困扰也是有对应方法的。首先要说的是,不要因为自己比较胆怯某一类人物或者某一类事就给自己下诊断说自己是回避型人格了,“如果自我感觉自己有回避型人格的某些特点,首先要看看具体是什么让你总是回避,比如说有的人就是比较害怕权威人物,哪怕不是他的长辈领导,只是有严肃的、权威的气质,他都会觉得犯怵,但他并不害怕和其他气质的人来往。如果情况严重,也可以作一些疏导和调整。”

陈瑜给出了一些疏导的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心理建设,在察觉这一困扰后自我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帮助自己克服这一问题,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如果自己调整不好,也不妨向专业医师求助,接受规范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症状严重时,还可以联合小剂量药物缓解症状,更好地配合心理治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源视觉中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心里很想看见一个人是怎么回事(总想看到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