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别人问你怎么啥都知道)问什么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别人问你怎么啥都知道)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问什么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别人问你怎么啥都知道)

问什么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别人问你怎么啥都知道)


锋芒毕露的人必然成为众人打击的目标。树敌太多的结果,多半是自己倒霉。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2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人际关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因为宇宙万物之中,人与人的关系最为复杂,我们要生存,必须与人打交道。


而且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能否获得成功,影响重大。


人际关系良好,成功的概率会以几何倍数增加,可谓事半功倍;反之,人际关系不好,会对成功造成巨大的障碍。


没有人完全依靠人际关系获得成功,除非他具有很强的能力。


但是,再高超的能力,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够顺利地成功, 这是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经营人际关系,才能收获开挂的好人缘?今天我们分享5条。



1

对人有礼貌



想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对人有礼貌。


礼貌有如穿在身上的衣服,它虽然不能使我们健康,也不能使我们长寿,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对人有礼貌,不见得马上有实际的收益。有些人就是因为这样而不重视礼貌,认为没有礼貌,人家也不能对自己怎样,何必约束自己,处处讲求礼貌。


其实,礼貌的作用:


一在和谐,使大家相处愉快;

二为守序,大家在一起,有礼貌才能秩序井然;

三为守分,表现合乎自己的身份;

四为恭让,发扬以让代争的精神。


有些人认为礼貌就是形式化的东西,这种人往往嘴巴很甜,心里头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感觉十分灵敏,如果只有表面上的礼貌,心里却丝毫不关心,很快就会被看出来。


有些人采用制式化的礼貌,也就是千篇一律,对谁都是一样。


这种亲疏不分的礼貌,会给人不近人情之感。因为人与人的关系不同,所表现的礼貌也应该不同。


礼貌不可以过分,因为礼多必诈,很容易引起人家的警惕,以为你有什么企图。


礼貌的本质在于“敬”,也就是看得起对方。


人如果存心看不起,光是讲求表面的礼貌是没有用的,自尊尊人才是真正的礼貌。


中国人不喜欢形式化或制式化的礼貌,我们通常表现得很有机动性。


有时候这样,有时候又那样,随时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但是只要合理,人人都会喜欢你。



2

保持适当距离



很多人认为,两个人不分彼此,亲密无间,就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不然。


因为这样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别人,尤其是自己与别人很难全都十分熟悉,更容易触及他人的隐私,碰到他人的伤痕。


所以,唯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有些话不方便说就不说,有些事不方便做就不做,才能保证安全。


当然,保持适当距离,并不是要大家都戴着假面具,彼此尔虞我诈,而是以诚恳的态度让对方拥有合理的自由,在和谐中保持各自的独立。


君子对待他人要和,却不能够结党营私、朋比为奸。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私生活,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要过分干扰别人,彼此保持适当距离,才是君子之交。


中国人讲求大同小异,主张“君子和而不同”,便是容许大家在团体中拥有个人,是一种兼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做法。


有些人把中国人归入个人主义者,认为我们以个人为主;有些人却把中国人归为集体主义者,认为我们以集团为主。


说中国人是个人主义者,既对也不对;说中国人是集体主义者,同样也对也不对。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我们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合在一起想,有时候这样,有时候则那样,连中国人自己都常常摸不清楚。


游走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只要不以个人的利害作为唯一的取舍标准,只要坚持趋吉避凶的原则,以正大光明为标准,坚持合理的原则,大家都会欢迎。



3

不可锋芒毕露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这句话现在的人尤其要引以为戒。


当今,很多人生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因此逢人就要把自己吹嘘一番。


不说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简直已经到了人不知而大怒的地步,而且情况愈来愈普遍。


有机会表现,绝对不放过;没有机会,也要制造机会猛“秀”一番。锋芒毕露还不算,丑态百出才过瘾。


老子针对中国人好锋芒毕露的缺点,倡导深藏不露,却遭受世人许多批评。


其实,老子的话是没有错的。


锋芒毕露的人必然成为众人打击的目标。树敌太多的结果,多半是自己倒霉。


所以,想要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必在言语或行动上显露锋芒,而应该先冷静了解环境,再适应环境,得到大家的认同,然后再来改造环境。


这时表现得人人乐于接纳,才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真本领。


当然,这不是不让大家显露锋芒,而是要特别谨慎,不要引起别人的猜疑和嫉妒,那就有害无益了。


其实,中国人不太喜欢自我推销,因为人就是人,并不是物,为什么要推销自己?难道想把自己卖给别人不成?


显露锋芒、彰显自己的目的在引起大家的注意,使大家对我们产生良好、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引起别人的疑忌。


别人不注意我们,无从建立关系;别人注意我们,如果产生的是不良印象,不如不让他们注意,反而更好。


可见,我们不但需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更需要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做起来并不简单,必须慎思慎行,才能既表现自己,又收获好人缘。



4

逢人只说三分话



中国人喜欢逢人只说三分话,而且这三分还是不太重要的部分。


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狡猾,而是谨慎考虑的结果。


特别是在多元化社会,什么都没有定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在西方可能是愈辩愈明的真理,我们则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说还好,愈说愈糊涂。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比较丰富,同时脑筋也比较复杂。


同样一句话让三个人听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效果,同样一件事,由五个人来分析,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结果。


说话留余地,才不会失言害了自己。


不必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不说;人不对不说,地点不对也不说;时未到,暂时不说,时已过,不说也罢。


逢人只说三分话是为了测试对方的反应,用这三分话来观察人、时、地是不是合适。


如果合适,就事无不可对人言;如果不合适,就必须奉行沉默是金!


说话要自留余地,慎防逼死自己,这是任何人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都应该遵守的法则。


把“逢人只说三分话”和“事无不可对人言”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想,当作与人际交往的上下限,在许可的范围内寻找合理点,才能处处吃得开。



5

学会赞美别人



与人打交道,还要学会一套相互成全的有效办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人捧人。


有机会赞美别人,别人知道了,也会反过来捧我们。如此一来,大家都有人赞美,于是在不求人知的氛围中,大家都为人所知。


赞美别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


首先,要有恢宏的气度,不可以见不得别人好。


其次,要具有辨别力,才不致出现瞎吹乱捧的场面。


第三,要诚心诚意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心存我捧你,你一定要捧我的念头。


赞美人要给大家看,不可以借赞美人来自立门户,形成排斥外人,结果却害死自家人的小圈圈。


赞美别人,多少要有一些根据,要与事实相去不远,只是夸大了一些。只有这样,被捧的人才觉得受用,而相关或不相关的人也比较听得进去。


这里,我们提出赞美别人要遵循的五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①不要害怕面对面称赞别人。

尽管对方未必完全相信,但是说出来总比不说出来要好。如果不方便当面赞美,可以打电话,切忌不可说得吞吞吐吐,以至连自己都觉得很可笑。


②找机会向对方求助或征求意见。

这种方式往往能够产生比直接称赞对方更好的效果,因为对方比较容易相信我们的诚意。


③依据事实,以诚恳的态度来满足对方被人尊重的内心需要。

比如,常称赞对方知识丰富、本领高强、经验老到来满足对方在知识、能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虚荣心,易于使对方对我们产生信赖和好感。


④具体说出对方的优点。

寻找可以满足对方需要的赞美之词,可以让他感到无比的高兴。


⑤诚恳称赞对方为之得意的成就。

如对对方事业和子女的成功加以适当赞美,但不可存心讨好。


不存心讨好任何人,是我们一再重复的观点。


因为有太多的人对讨好产生误解,这种人一方面痛恨讨好的行为,一方面却又不知不觉地讨好他人。


看到他人讨好的行为便心生厌恶,自己讨好他人的时候,却又觉得如此才是有礼貌的表现。


原因除了对自己和对他人使用双重标准之外,就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动机最为明白,没有讨好的心,却有讨好的形,是令人所不齿的。


真诚赞美别人,是拉近人际关系的良药,用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无非在加强对个人的约束。


使我们在自己之外还会想到各种有关系的人,因而一言一行都格外谨慎。


我们中国人最是懂得,要在人群社会中成就自我,所以十分注意人际关系的经营。


实际上,拉关系靠人情无所谓好坏,只要运用得恰当,便是成功的良好助力,不必过分敏感或者排斥。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问什么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别人问你怎么啥都知道)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