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刮风是怎么回事(下雨天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刮风是怎么回事(下雨天为什么会刮风)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下雨刮风是怎么回事(下雨天为什么会刮风)

下雨刮风是怎么回事(下雨天为什么会刮风)

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卫艳)“山晚帮办”是山西晚报今年起重点打造的栏目,是山西晚报搭建起的市民与相关部门交流的平台。8月12日10时30分至12时,山西晚报邀请山西省气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本报新闻会客厅,通过接听热线电话、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围绕市民关注的气象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支招。
  8月12日10时30分至12时,山西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二级正研高工李培仁,山西省气象台副台长、国家级首席预报员、二级正研高工赵桂香,山西省气候中心副主任、正研高工张冬峰做客“山晚帮办”。活动现场,三位权威专家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与网友进行交流。
  总听新闻里说,“三十年不遇大雨”“五十年不遇大雨”,这些都是气象术语吗?怎么判断雨下到了“五十年不遇”的程度……活动现场,市民的提问生动有趣,专家的解答深入浅出。所谓“多少年一遇”,严格来讲是用于水利工程或排水工程设计的标准,是指某个特定的降雨量可能间隔多少年出现一次,如果超过这个值,可能就超过工程的承载,工程就可能出现问题。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气象上,用来描述比较少见的天气。“多少年一遇”是通过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而不是说“我活了50岁,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大的雨,这就是50年一遇”,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
  进入7月以来,我省一直处于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降雨明显增多、增强,相继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山西省气象局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正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气象部门交上满意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为了兑现这庄严承诺,山西省气象部门聚焦“六稳六保”发力,找准服务切入点,在三晋大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踏响铿锵足音。
  多角度服务发展大局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多年来水量骤减。通过布设监测站网,构建汾河流域空地立体化人影作业体系,气象部门为汾河治理、生态保护提供气象数据监测服务,更有效地开发了汾河流域资源。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围绕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打破常规做好针对性气象服务。今年以来,气象部门向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报送重要气象报告等决策服务材料300余期,发布预警信息1.7万余条。其中,红色预警125条,短信受众达1900万人次。全省气象部门有力、有效应对了20余次重大天气过程,切实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气象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春运、节假日、交通运输、春耕春播、夏收夏种、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气象保障服务,有效支撑政府决策、行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聚焦“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气象部门抓住16次有利天气形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实施飞机增雨雪作业70架次,地面作业1200余次。在缓解春耕生产关键期干旱程度、森林防灭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支持了防灾减灾、促进农作物稳产增收、生态修复和服务保障重大活动。
  智能预报业务建设不断推进
  2010年前后,“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中。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网格,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网格化预报就是针对这样的每一个网格开展的。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报到毫米。2017年12月1日0时起,我省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开始试运行,制作生成全省5公里×5公里、逐3小时分辨率统一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一张网”。
  我省气象部门对标监测精密,以需求为导向,面向预报预警、气候变化监测评估、防灾减灾服务等业务需求,观测站网布局不断优化。气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探测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对标预报精准,智能预报业务建设不断推进,全省研究型业务建设目标和任务内容进一步明确。对标服务精细,努力拓展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渠道,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公众气象服务。今年上半年,“山西气象”抖音号名列“全国气象抖音影响力榜单”第一名,山西气象服务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规范科学管理迈出新步伐
  夏季,我省多地强对流天气多发,雷电活动频繁,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科学防雷格外重要。各地气象部门在做好强对流雷电等监测预警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防雷知识宣传,消除防雷安全隐患,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雷减灾意识。我省气象部门努力强化社会管理,首次将省外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列入质量考核清单。组织全省开展防雷、升放气球安全专项督查检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督执法达1000余次,扎实推进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发挥部门优势,履行监管职能,推动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向广域发展。
  同时,气象部门集中加强科技人才建设,深化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改革,全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山西分中心”,为深度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加快形成有关科技力量和科技数据储备准备。
  防灾减灾确保安全度汛
  进入7月以来,我省一直处于强对流天气多发期,降雨明显增多增强,相继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特别是7月10日至12日、17日至21日,我省连续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气象部门强化底线思维,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当前的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任务来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山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亚春表示,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要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落实“早、准、快、广、实”的要求。找准第一道防线定位,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阵地,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与其他防线接续机制。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强化预警信息发布,提高发布时效和覆盖面。切实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及时向地方政府报送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气象预报预警和天气实况信息。
  同时,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将继续充分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协调作用,强化部门联动联防。进一步加强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共同强化灾害风险分析研判。继续关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工地、水库、矿区、公路、铁路等重点区域,强化“预报、预警、预案、预演”,为确保安全度汛提供支撑。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通讯员 段成钢 江渊

  热线实录
  山西省预警种类有15种
  问:我们每天都查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答:天气预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尽管有时看起来就简简单单几个字,却需要有观测实况、数据传输汇交、填图分析、数值预报、预报员的综合研判等程序的支撑。即使是高科技的今天,数值模式产品越来越多,精准程度越来越高,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仍离不开预报员的作用。因为有时候各家数值模式的预报差异会很大,比如,同一次天气过程,有的模式报有大雨,有的模式报有暴雨,而有的模式则报有小雨。这时候,预报员的工作就是分析哪家数值模式更可靠,在海量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然后准确研判。最终,还得把这些数据“翻译”成大家看得懂的文字预报。
  问:每次有重要天气过程,气象台的预警信息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点重点。预警的种类有哪些?
  答:灾害天气预警分为两种:预警和预警信号。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预警,各地市和县发布预警信号。预警信息是根据预警标准来确定的。当预报员判断有某种达到预警标准的灾害天气时,就必须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警区域未来可能发生某种灾害天气,提醒注意。另一种是预警区域已经出现某种灾害天气且还将持续,也要发布,提醒注意和防范。新修订的山西省预警种类有: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雷暴大风、冰雹、霜冻、沙尘、大雾、霾、道路结冰、持续低温、高温、干旱、电线覆冰等15种。
  重大活动少不了气象保障
  问:重大赛事、重大活动都有气象人的身影。气象保障有啥内容?
  答:气象条件是影响各类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举办或承办的重大活动日益增多。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气象保障主要是为各类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的、精细的气象条件预报,以供活动组织方做好预案和防御措施。如,露天活动,最怕刮风下雨,也怕电闪雷鸣;森林火灾救援最怕气温偏高、风力偏大,风向也直接影响火灾救援时打隔离带的方向。不同的活动,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分类认真研究。
  问:总听新闻里说,“三十年不遇大雨”“五十年不遇大雨”,想问一下,这些都是气象术语吗?怎么判断雨下到了“五十年不遇”的程度?
  答:所谓“多少年一遇”,严格来讲是用于水利工程或排水工程设计的标准,是指某个特定的降雨量可能间隔多少年出现一次,如果超过这个值,可能就超过工程的承载,工程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后来,这一概念引入气象上,用来描述比较少见的天气。“多少年一遇”是通过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而不是说“我活了50岁了,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大的雨,这就是50年一遇”,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
  7月,我省“防汛抗旱两手抓”
  问:进入6月以来,我省温度比较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今年6月,我省平均气温22.8℃,较常年同期偏高1.0℃。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气温偏高更为明显。6月,东北冷涡活动强,冷空气偏北,我省北部受冷涡后部外围气流影响气温正常或略偏低,而南部地区由于缺少冷空气活动,高温少雨。
  今年7月,我省平均气温24.1℃,较常年同期偏高0.5℃。从空间分布上看,除晋东南部分地区受降水影响导致气温略偏低外,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7月上旬,6月大气环流形势维持,东北冷涡活跃,冷空气偏北,我省高温少雨;7月中旬到下旬,影响我国气候的副高异常偏强偏北,同时西边大陆高压也偏强,稳定维持,使得冷空气南下不活跃,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山西也不例外。
  问:7月份,我省降雨量普遍很高。想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答:7月,全省平均降水124.8mm,较常年同期偏多19.7mm。7月降水最大的特点为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性,如果从我省东北部大同到西南部运城画一条线的话,线西北侧的朔州、忻州、吕梁降水偏少,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干旱。线东南侧降水偏多明显,特别在长治东南部和晋城,降水偏多1倍以上,主要由7月11日和中旬末到下旬初两场极端强降水所致,辖区内多点降水的月值或日值超历史极值。7月,在我省充分体现了汛期“防汛抗旱两手抓”工作的重要性。
  大尺度上,东亚夏季风由弱转强以及西太副高和大陆高压的稳定偏北偏强是造成我省东南部7月降水异常偏多的主因。直接影响我省东南部致两场极端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为低涡,前一次为西南涡北上,后一次为我国东部的低涡向西移动而致。另外,这两次过程中太行山的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明显。
  问:“七下八上”是山西的主汛期,想问一下,8月我省降雨情况怎么样?
  答:我省7月、8月降水量为全年最为集中的时期。今年8月上旬,我省降水偏少明显。根据省气象台和省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报结果,预计8月中下旬,我省平均降水依然偏少,多阵性降水。
  近一个月来,北半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问:每年,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讨论都在继续。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由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造成。
  现在,提到全球气候变暖,一般特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人类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及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导致地气系统吸收能量增加,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近一个月来,北半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欧洲的暴雨洪涝、北美和中东地区的极端高温、日本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以及我国河南极端暴雨的归因最终都指向全球气候变暖。
  问:如何理解“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关系?
  答: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40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来看,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占自然灾害的比重超过60%。我国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7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本次普查的气象灾种有9种:暴雨、干旱、台风、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沙尘暴。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目的是为摸清气象灾害风险底数,形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全面客观认识气象灾害风险水平,扎实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基础,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及各部门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人工影响天气是有前提条件的
  问:每当大旱发生,很多人都寄希望于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觉得如果能够人工增雨就可以缓解干旱。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什么特殊的条件?
  答:人工影响天气是基于大气科学原理,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通过人工影响,使得局部天气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发展,包括人工增雨、人工增雪、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等。
  人工增雨(雪)需要具备一定的云层物理条件。人工增雨是在观测研究自然降水形成的基础上,依据观测手段,在云降水过程的某个阶段,通过在适宜的温湿度以及过冷水条件下,人工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降水的形成和发展。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向云中播撒碘化银、液氮、干冰以及吸湿性物质等催化剂。
  山西是名副其实的人工影响天气大省
  问:我省的人工影响天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工影响天气的装备都有哪些?
  答:从1959年开始,山西跟着国家的步伐,开始试验性人工影响作业,主要是季节性的地面高炮防雹增雨作业,部分年份租用部队飞机开展增雨作业,作业面非常窄。
  1989年省政府恢复山西飞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1991年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领导组成立,199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委托山西省气象局代为管理,主要在春秋两季开展飞机人工增雨和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其间,多次在农事关键时节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从1999年开始,人工影响作业开始向常态化转变,结合全省农业抗旱、森林灭火、生态植被恢复等,逐渐扩大作业领域。
  目前,我省常年租用人工影响作业飞机4架,每年飞行次数扩展到150架次,增雨目标总量达30亿立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影响天气大省。全省共建成太原、大同、运城、临汾4个飞机增雨作业基地,人工增雨飞机4架,地面标准化作业点253个,人工影响37高炮183门,火箭165部,地面烟炉133套。全年开展飞机、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作业,每年增雨量达30亿立方米。
  问:山西的雷电灾害严重吗?是怎么避免的?
  答:我们把云里面或者是两块云之间不同电荷区之间的放电称为云间闪,云跟地面之间放电称为云地闪。云地闪巨大的放电能量可能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云间闪则主要对飞行器的安全或地面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造成威胁。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球形闪电,因为观测资料很少,所以对其形式和破坏作用还了解不深入。
  从雷击的角度看,可以把雷电造成的灾害分为直击雷害和感应雷害。直击雷害是指由于闪电直接击中目标物而造成的破坏,如建筑物损坏、森林火灾、油库爆炸、人员伤亡等;感应雷害是指在雷电放电过程中,由于强大的脉冲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附近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产生的破坏,这种灾害往往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也是经济发达地区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近几年对防雷越来越重视,不管是从宣传防雷的意识,还是从采取的防雷措施来讲,进步都非常大。特别是在城市里,不管是建筑物还是高压输电线,或者一些通讯设备等,都安装了相应的雷电防护设施,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防雷的重要性。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杨晶 辛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下雨刮风是怎么回事(下雨天为什么会刮风)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