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恐龙的样子(恐龙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正常的恐龙的样子(恐龙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正常的恐龙的样子(恐龙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正常的恐龙的样子(恐龙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作者:江泓(烟台市博物馆)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恐龙是已灭绝的古生物,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它们的模样呢?正是一代代古生物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才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恐龙真实的模样。科学复原恐龙和它们生活的世界可不简单,勾画古生物的艺术家更不是普通的艺术家,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素养,同时又具备了古生物学、解剖学、生态学、地质学等多方面的深厚知识积累,正是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史前世界的大门,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恐龙生活的史前时代。


由内到外抽丝剥茧的复原



古生物艺术家格雷戈里·S. 保罗复原的腕龙


古生物的复原当然是从化石开始的,在古生物艺术家格雷戈里·S. 保罗的腕龙系列复原图中,你能够看到艺术家复原恐龙时简单的过程,从骨骼到肌肉,然后再加上皮肤成为它们活着时候的样子。

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古生物艺术家必须非常了解这种动物的骨骼并进行重建,因为骨骼是基础,所有的器官、肌肉、皮肤以及各种衍生物都是附着或者连接在骨骼之上的,就好像是房屋要先搭起框架一样。

古生物艺术家只有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骨骼装架之后,才能确定这种动物的体型以及合理的运动姿态。

有了完整的骨架,就要在上面添加肌肉了,究竟一块骨头上连接着多少肌肉,这可难不倒古生物艺术家,通过对现生动物肌肉附着和分布情况,以及在化石骨骼上的结构特征的观察,古生物艺术家就能给骨架添加合理的肌肉及肌肉群了,这听上去是不是很厉害呢?


带人们初识史前庞然大物



在创作剑龙模型的查尔斯·耐特


恐龙复原领域的“祖师爷”非查尔斯·耐特莫属,查尔斯·耐特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距离“恐龙”这个名字诞生也才刚过去30年,人们对于恐龙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史前大蜥蜴的水平上。

耐特从小就被恐龙等古生物深深吸引,同时他又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得益于美国在古生物发现和研究上突飞猛进,耐特能够获得许多关于恐龙的信息。成年之后的耐特开始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绘制恐龙复原图,他将自己的学识与最前沿的研究结合,创作出一大批堪称经典的恐龙复原图。

查尔斯·耐特1897年绘制了雷龙的复原图,复原图在构图上分为前景和远景:景可以看到一只身体大部分没在池塘里,脖子高高抬起的雷龙,其头部的结构器官很好地表现出来;远景则可以看到一只完整的雷龙形象,全身各部分的形态和比例一目了然,包括小小的脑袋、长长的脖子、笨重的身体、蜿蜒细长的尾巴以及粗壮的四肢。这只雷龙正在啃食地面上的植物,植食性的特征清楚无疑


耐特绘制的雷龙代表了19世纪末科学界对于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认知,耐特的雷龙复原图不仅努力复原了雷龙的样貌和生活,而且还原了其生活的环境,无论是远处丛林的层次,还是近处池塘中漂浮的植物以及水纹倒影都没有遗漏。

如果以今天对于恐龙的认知重新审视耐特的雷龙,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脖子无法抬高、尾巴不会拖在地上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100多年前古生物研究水平的限制,这也给最早的恐龙复原图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是无法动摇耐特复原图中的艺术性。


还原恐龙“暴君”真面目



最经典的霸王龙复原形象来自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但是电影中的霸王龙和真实的霸王龙其实并不一样。霸王龙究竟长什么样?中国古生物艺术家赵闯用复原图告诉你答案。

中国古生物艺术家赵闯工作照


赵闯绘制的霸王龙脑袋巨大,前窄后宽。从正面看,霸王龙的两只眼睛是可以同时瞪着你的,其双目视界重叠角度达到60°,这在大型食肉恐龙中是绝无仅有的,说明霸王龙的视力非常好。霸王龙脑袋上的另一个特征是它满嘴的恐怖大牙,这些牙齿不但锋利而且粗壮,具有恐怖的破坏力,即便是霸王龙闭上嘴,牙齿依然会露在外面。


赵闯绘制的霸王龙双手是掌心相对,脖子、背部、尾部有一些毛发


除了巨大的脑袋,仅仅长着两根手指的“小短手”也是霸王龙的标志性特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赵闯绘制的霸王龙双手是掌心相对的,而电影中掌心朝下的复原是错误的。与霸王龙“小短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肌肉尤其发达的后腿,其实霸王龙有着巨型食肉恐龙中比例最长的后腿,在复原图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沿着霸王龙的腿向下就是它的大脚了,它竟然是用脚趾行走的,要用脚趾支撑如此庞大的身躯实属不易。

关于霸王龙长鳞片还是长毛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浑身是毛的霸王龙复原图,根据目前发现的化石证据看,霸王龙是长鳞片的,而且是很小很细腻的鳞片。远远看上去,霸王龙的皮肤是光滑的,而赵闯绘制的霸王龙在其脖子、背部、尾部却有一些毛发,这个复原是来自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的观点,因为在这些位置发现了类似于鸡皮的皮肤结构。

看到赵闯绘制的霸王龙,是不是已经感受到远古暴君的压迫感,这只霸王龙全身都是基于最新研究的细节,不过这并不是“决定版”霸王龙。未来,随着更多关于霸王龙的化石发现和科学研究,它说不定又要变样子了呢。


精益求精的细节大师



能够准确且优美地复原一只恐龙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对于古生物艺术家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会想办法展现恐龙生活的环境以及恐龙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更加大气且信息量满满的古生态场景复原。

儒略·斯托尼绘制的史前海底世界


加拿大古生物艺术家儒略·斯托尼就是一位善于表现古生态大场景的大师,他同时还取得了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在斯托尼看来,重建一个已经消失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需要确定当时的地形和气候,进而还原作为背景的植物群落,最后是挑选复原图中会出现的动物。这个过程必须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并向专家请教,因为任何一只不应该出现的动物或者哪怕是一株不起眼的植物都会毁了整幅画。


知识链接



《恐龙公园组不同恐龙的生态位分割》是儒略·斯托尼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古生态大场景,展现了距今7600万年前晚白垩世的恐龙世界。复原图设定在清晨太阳初升的时候,雾气还没完全散去。环境选择在森林与平原的过渡带,构图上由左向右视野变得逐渐开阔,能够看到远方恐龙群。大场景中出现的恐龙从左到右分别是开角龙、赖氏龙、戟龙、包头龙、栉龙、胄甲龙,这些恐龙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分远近层次布置的。

儒略·斯托尼在绘制恐龙的时候还考虑到了光线的影响,远处的恐龙略微模糊,而近处的恐龙细节丰富,被阳光照射的身体部分尤为明亮。这幅古生物大场景在视觉呈现上张力十足,观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环境的搭建与恐龙搭配上又充满了祥和,给人一种平静感。这幅场景不仅是一幅简单的古生态场景复原,其中还暗藏着对于生态位分割的展示,比如体型高大能够站立的赖氏龙和栉龙以高处的树叶为食,四肢站立的开角龙和戟龙以灌木为食,低矮的包头龙和胄甲龙则以贴地生长的蕨类植物为食,不同种类的恐龙享用不同高度的食物,避免了竞争的发生。

(责任编辑 / 黄盈盈 美术编辑 /周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正常的恐龙的样子(恐龙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