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冷就发烧是什么原因(一受冷就发低烧)一受冷就发烧是什么原因(一受冷就发低烧)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一受冷就发烧是什么原因(一受冷就发低烧)

一受冷就发烧是什么原因(一受冷就发低烧)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黄益澄 杨丹红 潘红英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病程资料

患者,男,68岁,既往体健,因“反复发热1月余”入院。

患者入院前1月余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9℃,伴寒颤、呕吐、肌肉酸痛,下蹲后起身时头晕明显,无其余不适,在当地医院接受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停药后发热仍反复发作。

2017年6月24日至我院门诊就诊,相关检查结果与相关处理如下:

血常规+CRP:WBC 11.50×109/L,CRP 69.9mg/L;

胸片:两肺野纹理稍增多,左侧肺门影增大。

予左氧氟沙星片500mg qd抗感染治疗发热仍有反复。

7月6日复查结果与处理如下:

CRP =120.2mg/L,

胸片:两肺散在炎性改变,右肺上叶粟粒结节。

予头孢曲松针2.0g qd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有所下降。

7月9日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再次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检查结果与处理如下:

血常规+CRP:WBC 11.98×109/L,HGB 109.0g/L,CRP 59.6mg/L,

NT-Pro-BNP 7580.00pg/ml,TNI 0.400μg/L,

心电图:1.窦性心律,2.室性早搏;床边心脏B超: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拟“发热待查”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P 94次/分,R 20次/分,BP 93/47mmHg,T 37.3℃。神志清,精神差,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左肺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无减弱,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殊。

患者入科后予完善血培养,继续予莫西沙星针0.4g qd抗感染以及补液等治疗,此时患者仍有低热,伴活动后胸闷。

7月14日检查结果与处理:

肝、胆、脾、胰、肾B超显示:肝多发囊肿;

24小时动态心电图:1.窦性心律;2.房性早搏28次;3.室性早搏70次,其中成对4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次。

胸部增强显示:1.两肺渗出性病变,伴小叶间隔增厚,考虑肺水肿可能,合并感染不除外,伴双侧胸腔积液。2.右肺上叶粟粒结节,考虑增殖灶。3.冠脉钙化,左心增大。

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胸水,胸水检查提示漏出液。结合患者NT-Pro-BNP升高、双侧胸腔积液、肺水肿、左心增大、漏出性胸腔积液的检查结果,考虑将该病例诊断为“急性左心衰”,但考虑到患者无基础心脏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于是,决定复查心脏B超,

7月17日检查结果与处理:

心脏B超显示:主动脉瓣上赘生物考虑,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度返流,三尖瓣轻度返流,心包少量积液。

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予限制补液量,并加用头孢美唑针2g q12h加强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

7月19日患者突发端坐呼吸,请心胸外科医师会诊,会诊医师表示该患者符合手术指证,7月2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

术前检查:经食管心脏B超:主动脉瓣穿孔伴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

术中探查:主动脉瓣、左冠瓣及无冠瓣均可见直径约1.5cm赘生物伴瓣叶穿孔,呈明显关闭不全,瓣环及周围组织质脆,二尖瓣瓣叶菲薄,瓣环增大,呈明显关闭不全。

患者血培养回报呈阴性,术后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针1g q8h+达托霉素针0.5g qd加强抗感染治疗。

7月28日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主动脉瓣”瓣膜组织伴赘生物形成,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及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改变。

8月3日调整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4.5g q8h+万古霉素针1000mg q12h抗感染 。之后患者顺利出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要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

IE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发热、新发心脏杂音。目前IE的诊断主要根据改良的Duke标准,强调需根据临床表现、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主要标准:(1)血培养阳性:两次不同的血培养均为IE的典型致病菌(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社区获得性肠球菌而无原发病灶);或非上述细菌但与IE一致的微生物持续性血培养阳性(持续性阳性定义为相隔>12小时的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或首末次血培养相隔时间>1小时的3次血培养全部阳性、4次全部阳性)。(2)单次血培养阳性为贝氏柯克斯体或I相IgG滴度>1:800。(3)超声心动图发现IE的阳性表现:①赘生物;②心脏脓肿;③新发生的人工瓣膜裂开。(4)新发生的瓣膜反流。次要标准:①易患因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吸毒成瘾。②体温>38℃的发热。③血管损害征象:大动脉栓塞,脓毒栓塞性肺梗死,真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损伤等。④免疫异常征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出血点及类风湿因子。⑤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未能达到主要标准要求;或与IE一致的活动性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证据。确诊需满足下列3条之一:①符合2条主要标准;②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③符合5条次要标准。疑似诊断需有下列2条之一:①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1条次要标准;②符合3条次要标准。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发热伴血象、炎症指标升高,病程中抗感染有效,但停药后很快复发,考虑存在抗感染疗程不足的可能,总体上支持感染性发热的诊断。虽然筛查了常见的感染部位,但感染灶始终不明确,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特别警惕隐匿部位的感染,尤其是IE、肝脓肿、腹腔脓肿、牙龈脓肿等。

该患者伴有胸闷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但急诊心脏B超检查无明显赘生物的发现,误导了我们的诊断,所以当辅助检查和临床表现不符时,不能盲目相信辅助检查诊断,必要时须进行复查。建议对心脏B超初步检查结果为阴性而临床仍疑诊IE的病例在5-7天内进行复查。有研究发现经胸心脏B超的敏感性为40-66%、特异性为94%,而经食管心脏B超的敏感性为90-100%、特异性为90-100%。当心脏B超不确定时,心脏CT和核素成像等辅助成像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IE的1年死亡率高达30%,其核心问题是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为:(1)杀菌剂;(2)联合应用;(3)大剂量;(4)静脉给药;(5)长疗程: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需6-8周或更长。出现以下情况需手术干预:进展性瓣膜和组织损伤、感染难以控制、栓塞高危人群。

本例患者血培养阴性,病原暂不明确,临床上对其使用了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目前新兴的检测手段如二代测序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精准治疗。患者病程中出现进展性瓣膜和组织损伤,手术指针明确,最终经过内科抗感染和外科瓣膜置换而痊愈,这提示IE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参考文献:

[1] Wang A, Gaca JG, Chu VH.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Review. JAMA, 2018, 320(1):72-83.

[2] Cahill TJ, Baddour LM, Habib G, et al. Challenges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J Am Coll Cardiol, 2017, 69(3):325-34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 10 ): 806-8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一受冷就发烧是什么原因(一受冷就发低烧)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