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株花茎变黑了是什么原因(花的茎变黑了怎么回事)矮株花茎变黑了是什么原因(花的茎变黑了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矮株花茎变黑了是什么原因(花的茎变黑了怎么回事)

矮株花茎变黑了是什么原因(花的茎变黑了怎么回事)

天地之美,阅然指上

图书君在北京(40°N,116°′E)向您问好!

苏州,可园 殷启民/摄

11

10-2018

农历

九月初三

苏州“子城”,说不尽的风雅与风物

导读:这可能是中国版图上文化密度最高的8平方千米——位于苏州市中心姑苏区的葑门历史文化片区,曾是春秋时代吴国“子城”及其周边地区所在地。这里有说不尽的风雅、道不完的风情与风物。

千年葑门,传承至今

苏州,旧称平江府,南宋时曾刻《平江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现存于苏州文庙内的碑刻博物馆中。它描绘出了南宋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这一轮廓至今都未变过。

《平江图》局部 徐刚毅/供图

*图注:① 双塔 ② 吴王桥 ③ 甲辰砖塔 ④ 沧浪亭 ⑤ 文庙 ⑥ 子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城时,伍子胥在城中建了一座小城,为吴王的宫室,习称「子城」。之后,这片区域古迹渐无。民国时期,「子城」西部建成了公共体育场,东部修成了今天的苏州公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富甲天下的苏州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东南第一大都会”,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的阊门一带,更是曹雪芹笔下描写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相比之下。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部的葑门片区,自古是府衙、学校、园林、寺庙集中的区域,少了些商贾辐辏的热闹,多了些修齐治平的格局与胸怀。

文庙 文庙内的孔子圣迹图石碑,介绍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故事。 阙明芬/摄

这可能是中国版图上文化密度最高的 8 平方千米——位于苏州市中心姑苏区的葑门历史文化片区,即春秋时代吴国“子城”及周边地区所在地。

顾颉刚说 :“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同时,在城中又建造了一座小城,实为城中之城,习称“子城”

自此之后的2500年间,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和升斗小民在这方土地次第登场。他们或指点江山,或先忧后乐,或柴米油盐,都顽强地用各自的方式共同塑造着这个区域的独特气场 :既锋芒毕露,在多个领域开中国风气之先,又独具风华,于园林坊巷中沉淀下吴文化里的优雅从容。

灭渡桥 姑苏城葑门外的灭渡桥,跨京杭大运河,地处水陆要塞。原来这里没有桥,摆渡船家欺民霸市,于是有僧人在此集资建桥,取名灭渡。 施乙迅/摄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位于十梓街深处。它的前身东吴大学,是20世纪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西式大学。 陶源/摄

双塔 双塔位于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建于北宋。老苏州人喜欢将双塔比作苏州的两支笔,将子城比作砚台。 顾娟/摄

这里诞生了苏州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州府级学校、20 世纪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园林、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苏州最早的工业园区,还有最具苏式生活气息、迄今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条横街——葑门横街

气质在园林中,生活在横街里

外地人到苏州旅游,想看苏州的风韵历史,有苏东坡说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要看苏州的当下市井,则有一句流传颇广的“不到葑门横街,就不懂苏州人的生活”。

葑门横街,是老苏州人生活的“注脚”

葑门外跨葑门塘的红板桥,是苏州城区东南部的一座古桥。 因为葑门横街的热闹,这里每天也人流不息。 马耀明/摄

出葑门外,过一条护城河就是横街。一位风水先生这样解释“横”字 :水,东西为竖,南北为横 ;路则反之,东西为横,南北为竖。虽然在苏州其他的横街当中,有几条就是南北的,譬如阊门横街,但葑门的横街恰是东西向,横在葑门的东街与西街(现已并入莫邪路)之间 ;其南隔一排民居,与葑门塘蜿蜒相依,是旧时苏州典型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横街长530米,西起徐公桥,东至敌楼口,与石炮头相接。

明清时期,葑门横街成为苏州的商贸集市,在这条街上什么都淘得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葑门横街是苏州东南部的集贸中心,现在,它依然负担着周边百姓乃至苏州许多市民的柴米油盐。这条老商业街从明清时期兴起,辐射到临近车坊、斜塘、郭巷等水乡地区,在清末进入全盛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葑门横街及下塘一带的服务业、手工业等店铺就已经有50多家,其中百货、绸布等行当就占横街行业总数的四成之多。

从葑门出姑苏城,便是金鸡湖、独墅湖、澄湖等一连串较大的湖泊, 这片湖荡区也是太湖平原地区的集水中心。 顾娟/摄

查阅苏州地图可知,葑门设在苏州东南部,此处地势低洼,湖泽河网密布

从葑门出姑苏城,便是金鸡湖、独墅湖、澄湖等一连串较大的湖泊,它们之间还穿插着镇底潭、斜港等无数小湖及水港。这片湖荡区是整个太湖平原的集水中心,中间低、周边高,被学者称为“碟状洼地”

元明之后,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越来越商业化,太湖平原东岸南部及南岸地区发展成了繁荣的蚕桑和丝绸产区,姑苏城外东南方的震泽、盛泽、南浔等城镇发展成了著名的丝业中心, 太湖东岸洼地核心区则发展出了像同里这样的粮食作物主产区。到了明清时期, 葑门横街便成为这个密集商业水网中的一环。

横街上的茶馆热闹依旧。

直到今天,葑门横街依旧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农贸市场。漫步横街,在挨挨挤挤的人潮里,听南腔北调、看饮食男女,你会恍然明白,苏州人除了园林、士大夫,也有市井、老百姓。苏州的这两种日子截然不同,却都很真实。甚至,市井百姓的柴米油盐,比起园林的高墙深院,更能注解苏州人的圆和、融通, 以及“中隐隐于市”的生活智慧。难怪有人这样形容苏州人 :“气质在园林中, 生活在横街里。”

不时不食:老苏州的市井四季

苏州人普遍相信,本地的物产顺应天时,口味更加地道。 陶源/摄

横街每天都很热闹,这份热闹在四季里是不同的。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 每个季节,餐桌上都有自己的“当红名角”。

精致的苏州人对于生活是讲究的,即便是吃肉, 他们也是春天樱桃肉,夏天荷叶粉蒸肉,秋天扣肉,冬天酱方。 张坤/摄

蔬菜当中,春天里吃的第一把当属韭菜。杜甫说“夜雨割春韭”,苏州人也喜在二月吃韭菜,矮株红根、被称为“香韭菜”的本地韭菜,买回家加盐清炒,就让人不忍释筷;三月吃芦蒿,掐根、去叶炒香干;四月里的香椿、茼蒿、马兰头, 都是外地人吃来觉得古怪,本地人却隔天必要吃一顿的当季野菜。

五月剥蚕豆,六月蒜苗鲜,七月里冬瓜、茭白、空心菜轮番上桌,转眼就过去一个夏天。秋天绿叶菜品种少了不少,而青菜是一年四季的必备,紫角叶这时也要充个主角。 等到了冬天,鲜嫩的水芹菜就在各家的摊头上堆得高高。

水产业同样讲求节令。在清明之前,应时的是螺蛳和河蚌。那时候的螺最肥美,用巨大的塑料盆装着,店家坐成排,在一旁认真地剪螺尾巴,剪多少都不够卖。

春末五月,太湖籽虾才刚刚上市,无论盐水还是油炸,都醇香肥美无比, 这是苏州人最喜爱的时令水产,没有“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拎桶端盆的乡下老伯,他们兜售着自家塘里的出产,立夏节气时脚边大多是一盆黄鳝、一盆泥鳅、一盆野生的小鲫鱼,再加一盆养在水里的莼菜,最为家常,也最为时鲜。

张克新/摄

在过去养殖业不发达的时候,苏州人吃鱼跟着物候走。一月鲢鱼,二月青鱼,三月鳜鱼、刀鱼,四月甲鱼、塘鲤鱼……十二个月掰着手指数都数不过来。 每种鱼有各自的吃法和讲究,鲢鱼头用来烧豆腐汤 ;青鱼在腊月里起塘,一般用来煮、氽鱼丸,更多的时候是切成厚片做爆鱼,过年时爆鱼店门口常排起长队; 鳜鱼在三月里最肥美,只清蒸吃,要是红烧了,一定会被人“嘲笑”;四月的塘鲤鱼上市于菜花盛开的季节,肉质肥美少刺,用来炖蛋,是专供老人和孩子享用的极品……

现在养殖采用了高科技的手段,运输业也发达,这些讲究也渐渐真成了“讲究”,不过普通人的生活,怎样舒适方便就怎样来。但有些讲究还是错不得,甚至你想错都没有机会,不像大超市里的四季不分,横街固然是圆通市井,但骨子还有苏州的骄傲矜持,极违背节令的东西,无人肯买,也无人去卖。

混杂依旧,喧嚣如故,这里就是老苏州的市井四季

苏州的四季味道

左:碧螺虾仁 苏州湖泊、河流众多,盛产河鲜。一到春季,苏州人就会用白壳虾裹上蛋清、淀粉和盐下锅炸,并加入碧螺春提味,出锅便是春天的味道。

右:酱汁肉 它还有个可爱的名字「樱桃肉」。用猪五花做成,肉色像红枣,肉烂皮酥,入口即化。 余佳莹/插图

左:螺蛳 「清明螺,胜似鹅」,这个时候的螺蛳腥气小,一个冬天过后肉质肥美,一口吸下去满口香。

右:青团 属江南特色,糯米粉里搅拌着艾草的香味,包着豆沙或莲蓉馅儿。清明前,苏州人就开始吃青团了。着图案绿绿的东西,他们能从年初一直吃到年中。 余佳莹/插图

左:腌笃鲜 春分前后,苏州人桌上总少不了它。『笃』指春笋,将其与腌肉、鲜肉等原料一起小火慢炖,透着浓浓的江南春味。

右:大肉面 夏季裕兴记的大门上,「枫镇大肉面」的宣传海报贴在显眼的位置上。加一勺酒酿的枫镇大肉面,简直就是为夏天量身定做的。简简单单的一碗白汤面,清香四溢。 余佳莹/插图

左:银鱼 银鱼「形如玉簪,通体细嫩透明,柔弱无骨,无肠,洁白无鳞,色泽似银」,与白虾、白鱼并称为「太湖三白」。

右:乌米饭 这是苏州人最爱吃立夏美食。不同于血糯饭和黑米饭,让乌米饭发黑的是乌饭树叶的汁。 余佳莹/插图

左:大闸蟹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一到,苏州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一口「秃黄油」。

右:糖芋苗 秋天芋头长成之后,糖芋苗成了苏州当地人的心头爱。口感润滑爽口,香甜酥糯,咬一口下去就仿佛尝到了江南秋天的味道。 余佳莹/插图

左:冬酿酒 临近冬至,就到了冬酿酒上桌的时候了。在苏州街头,每到冬至夜,总能看到冒着严寒排队打酒的人。

右:枣泥拉糕 每到冬天,在苏州、南京等城市,枣泥拉糕便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糕用糯米粉做成,做好的糕盛在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 余佳莹/插图

END

《风物子城》

范烨 周晓红 | 主编

关于苏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留言告诉图书君吧,sia sia~

编辑、排版 | 小橙

长按关注图书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矮株花茎变黑了是什么原因(花的茎变黑了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