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碧玺的耳环痒是怎么回事戴着碧玺的耳环痒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戴着碧玺的耳环痒是怎么回事

戴着碧玺的耳环痒是怎么回事()

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

不知道大家对古人用的“如意”是什么印象。

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第一次知道如意这玩意儿,是从《葫芦娃》里锥子脸蛇精的一句口头禅开始的。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快快显灵……”

后来,在看了无数部古装剧后,对如意的认识又增进了一分,发现它总是以巧夺天工+无比贵重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比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

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

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

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

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些都不是如意最原始的功能。

一开始,如意其实是……痒痒挠

俗话说得好,痒痒不是病,挠起来真要命。

自古以来皇候将相也逃不过这“后背痒痒挠不着”的革命性问题。

幸好,人类发明了“不求人”——如意。

如意在中国起源很早,据《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部·如意》记载:

“吴时秣陵有掘得铜匣,开之得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螭彪、蝇蝉等形。胡综谓:‘秦始皇东游埋宝以当王气,则此也。’”

据此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时期就有了玉做的如意。

最早的如意,和现在用的痒痒挠一样,长得非常写实。

《裨史类编》中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意”。

也就是说,那时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

现代的“不求人”

那么,一个普通的痒痒挠,为什么能从普通生活用品晋升为寓意美好祝福的工艺品?转折点在哪里?

其实,这转折点实在是……有点滑稽。

大家都知道,魏晋人喜欢炼丹服药,因此经常会出汗身痒,于是那时的文人便养成了手持如意边挠痒边讲玄学的习惯。

加之那时宽衣大袍,魏晋人又天生有一种潇洒气质,因而手持如意,便带有一种非同寻常的美感。

由此,借用如意助谈兴的做法很快盛行到各种场所。

其后的某年某月某日,如意传入寺庙,同样受到广泛喜爱。一些僧人诵经时也舍不得放下痒痒挠,一边诵读经文,一边……甚至在宣讲佛经时,也手持如意。久而久之,一些小僧开始将经文写在如意上面,以备遗忘(这……不是小抄?),这样的如意传入百姓间,对讲经传道起到了重大的宣传作用。

手持如意的观音像

由于被贵族人士青睐,又受到佛教僧侣推动,如意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唐代中晚期,如意首度被“整容”——它的“头部”形状发生了变化,逐渐从手掌变成了展翅的蝙蝠、三辫捲云式,并呈现出向灵芝式转变的趋势。

灵芝头如意

清代,皇家威仪到了无可附加的程度。而如意由于皇家的喜爱,开始了大变身。

到了乾隆的时候,如意画风大变。

鉴于大家都了解这位有多土豪和农家乐了,基本可以想象转变方向吧?

简直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

乾隆款如意

60柄黄金如意之一

镶嵌了十多种不同颜色宝石的九九如意,尾部都有寿字黄丝穗,将皇家奢华彰显到了极致

从此以后,如意和痒痒挠,就再没什么瓜葛了。变成了单一的审美器物,以及我国的传统吉祥符号。

紫檀木镶碧玺如意

木柄白玉双头如意

檀香木如意

|扫一扫 支持观观雅集 |

☟喜欢就点赞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戴着碧玺的耳环痒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