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不生津液是什么原因(口腔不生津液的原因)口腔不生津液是什么原因(口腔不生津液的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口腔不生津液是什么原因(口腔不生津液的原因)

口腔不生津液是什么原因(口腔不生津液的原因)

圆力

想必大家都知道口渴的感觉吧,那是一种口干舌燥得厉害,仿佛每一次吸进来的空气又会再一次带走口腔里那不怎么富裕的水分,嗓子紧紧的,在呼吸的时候似乎都能听见摩擦声响的窒息感。——原谅我描述得这么吓人,但大家也能看出来,人体缺水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不过,这还仅仅是缺水而已,那要是人体缺少津液呢?


人体缺少津液可不仅仅是口渴那么简单,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儿。最基础的可见咽干唇焦而口渴,皮肤干燥,毛发枯槁。或者有汗少或无汗,小便短少,又或者可见大便秘结。如果津液大量耗伤,以致津血不能荣养筋脉,则可见转筋挛急之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抽筋、眼皮跳动等。



要是津亏进一步发展,则可伤及肝肾阴液,表现为胁肋隐痛,腰膝酸软,耳呜,遗精,头晕目眩等症。津液亏损,尤其在过吐、过泻、过汗等津液大伤的情况下,常出现津气两伤之证有目眶凹陷,皮肤干瘪,呼吸短促,心烦神疲,尿少或闭,舌质干红,脉细数无力等表现


“这让你说的也太吓人了,这知识我不学了还不行么?我得赶紧喝两口水去!”


您可慢着点,少喝点水,喝多了您不撑得慌么?再者说了,这津液亏损啊,光喝水可是没什么效果的。


这话又是哪来的?喝水怎么就补不了津液了?其实也不是补不了,只是效率很低而已。奇怪,津液不是水么?水和津液有什么区别?如果您想要得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那咱们就得从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开始讲起了。


津 液


在中医里,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其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机体内除了藏于脏腑中的精和运行于脉管内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因此,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再说一下,津液其实是津和液的总称。


“津”和“液”

: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比如唾液、泪液、汗液等等。


: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比如胃液、关节液、脑脊髓液等。


《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还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这津液如此重要,真的是我们喝进来的么?这么说其实有些以偏概全,正常来说,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以及有关脏腑的生理机能而生成。



津液的生成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怎么解释呢?


●“饮入于胃”指的是胃具有受纳腐熟的作用,而且饮食水谷进入人体的第一站便是胃。


●然后“游溢精气”是指经过脾的运化、胃的消化,食物中的精气开始在人体内浮游涌溢。


●精气就这么在体内乱动肯定是不行,所以精气在脾胃、大肠、小肠的作用下生成津液,之后再渐渐“上输于脾”,最后通过脾气的传输布散到全身,即为“脾气散精”。



其实津液的输布不止靠脾气,还得靠身体的各个机能。


三脏与三焦


1.肺:肺接受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后,一方面通过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至人体上部和体表;另一方面通过肃降作用,将津液向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输布,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向肾和膀胱输送。


2.肾: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生成津液这么复杂的事儿,全凭各个脏腑自觉?一旦哪个脏腑突然直接不干了呢?不会的,因为生成津液的这个过程中,肾脏是指挥官。您看《素问·逆调论》中说了,“肾者水脏,主津液”,这句话便可说明肾对津液的输布有着主宰作用。那此事为何由肾脏主持呢?


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肾中精气对人体整个水液输布代谢具有推动和调控作用,如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小肠的泌别清浊等,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和肾精所化元气的激发推动。


另一方面,肾本身也是参与津液输布的重要环节,刚才我们说了,浊液会下降到肾中,经过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将其中的清者重新吸收参与全身水液代谢,剩余的浊者则化为尿液,下注于膀胱排泄。肾对津液的蒸化作用,是根据体内津液的多少和机体的需求,通过增减尿量来调节体内津液总量的平衡,所以肾脏在津液这一循环中极其重要。



3.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津液的输布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推动。气行则津布,以促进津液的输布环流。


4.三焦:这个三焦是六腑之一,跟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它们是一伙的,至于到底长什么样?在哪?今天咱们暂时不研究,还是说说津液吧。三焦是津液在体内输布运行的通道,具有运行津液的功能。三焦气化正常,水道通利,保证了诸多脏腑输布津液的道路通畅,津液才能在体内正常地流注布散。


好了,从一开始到现在,您还觉得光喝水能补津液么?你这么一说倒也是提了个醒,不仅得保持吃的健康、喝的健康,还得保证各个脏腑不出毛病,这样津液才能充足。可话是这么说,谁还能没个三灾六病的,到时候津液一缺失,可咋补啊!


您别急,有办法的,芍药甘草汤就可以。


这方子就两味药,芍药和炙甘草。但是,您可别小瞧此方,此方用对了,则疗效卓著。此方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证。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伤寒论》里,是太阳病误服桂枝汤,而使阴阳皆伤,经过治疗阳虽恢复,而营阴仍不足,无以养筋,致使筋脉拘挛


现在,应用范围早已经突破了这个范畴,只要是津液不足,导致筋脉失养的各种拘挛,比如,眼皮跳、抽筋、风湿性关节炎(寒痹,加附子),甚至是不安腿综合征都可以使用此方。


关于这个不安腿综合征,圆力找到了这么一个医案。


王明如医案


朱某某,女,45岁。近4个月来两侧小腿有莫可名状的酸、麻、胀、似痛非痛之感,有时抽筋,有时有触电样感觉,静坐休息时反而加重,常须拍打,按捏稍能缓解。神经科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经西药治疗无效而来求诊。


患者两腿关节活动正常,按委中、承山穴有明显酸胀感。头晕乏力,夜寐不安,纳谷不佳,坐立不安。舌淡红中裂,苔薄白,脉弦。此乃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治以柔肝养血,缓急舒筋,处方:生白芍60克,甘草5克,5剂。服药以后诸症明显改善,夜已能安睡,胃纳好转,共服上药30剂痊愈。


关于这个医案我们首先要知道,人体是靠津液来滋养的,阴血津液可以濡养四肢经脉,如果筋脉得到滋养,则一切正常,如果筋脉得不到阴津的滋养,则会产生疼痛、拘挛等各种反应。


津血同源,津能生血


其次要知道“津血同源,且津能生血”这个概念,然后再来讨论。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可致四肢酸楚不适,或痛、或麻、或胀。这里用芍药甘草汤的原因是方子里的芍药能滋阴液、和血脉、养筋脉、解痉挛,而且炙甘草能够补中缓急。芍药、甘草合用共为酸甘化阴之剂,善能柔肝、养阴,滋养血脉而解痉挛,因此这个方子对此症效果极好。


另外,作为缓急之剂,芍药用量宜大,一般无不良反应。当然,也不能说这个方子就一定能治好这个病,还得是看辨证。



有的人说了,这个芍药甘草汤大人喝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小孩子就不太容易入口了,而且小孩子脾胃功能虚弱,津液来源本就不充足,再赶上发烧高热、出汗、吐泻等,津液着实容易亏损,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小孩子喜欢喝饮料,那就来一碗乌梅白糖汤吧。方法:去药店买乌梅,每天用五个大乌梅(大人可以用到七八个),白糖两勺,熬水,把乌梅熬烂,即可制作成乌梅汤,放温即可,可当做饮料来喝这个乌梅汤。其实这个方子,就是我们平时喝的乌梅汤,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中医有个理论,叫“酸甘化阴”,而这个乌梅白糖汤,正好是酸甘在一起,所以自然可以滋生阴津,让人的津液得以补充。



除了乌梅白糖汤之外,天门冬粥也是不错的选择!


天门冬粥


原料

1. 主料:天门冬20 克,粳米100 克。

2. 调料:冰糖。


制法

1. 将天门冬捣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

2. 将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天门冬可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与粳米共煮粥,具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的作用。



关于津液咱们暂时就讲到这,下次您要是看见大口灌水的人,也不妨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芍药甘草汤,什么叫乌梅白糖汤,什么叫酸甘化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口腔不生津液是什么原因(口腔不生津液的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