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想哭是什么原因啊(我总想哭是怎么回事)我总想哭是什么原因啊(我总想哭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我总想哭是什么原因啊(我总想哭是怎么回事)

我总想哭是什么原因啊(我总想哭是怎么回事)

图|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甜茶坐在壁炉旁足足流了三分钟眼泪。


这些泪水不仅承载了他得知Oliver结婚后的失落,也满怀对那个夏天的感伤。


影片打点在此处结束,但我们知道,在这次决堤的眼泪之后,他将开始新的生活。


「眼泪」啊,是个好东西,既能抒发情绪,又能见证成长。


事实上,人也不只在「失恋」时流泪,在面对悲伤、愤怒、委屈等各种情绪时,我们的泪腺都有可能被调动。


但偏偏,有人会为「哭泣」而困扰,要么觉得自己太爱哭,是个哭包,要么就是想改掉自己「泪失禁」的体质。


TIE TIE想说:

爱哭,真的、真的没有关系,也绝不是什么缺点。


# 我们需要正视哭泣 #

行为神经学专家Michael Trimble认为,人类因情绪而哭泣的能力,是在进化过程中与自我意识同时形成的。


通俗来说,只要你还活着,还有意识,流泪就很正常。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哭泣可以帮人类减轻情绪负担、释放情绪压力,还可以帮助人们互相理解、强化感情纽带。


比如,在听朋友诉说苦痛时,你们可能都会因为悲伤、共情而流泪,这时的哭泣能加强你和朋友的情感联结,也能用释放的方式为彼此放松情绪。


图|网络



大家之所以会误解「哭泣」,用「爱哭鬼」、「哭包」等词语形容哭泣频率较高的人,是因为一直以来的社会认知环境,都将「哭泣」归为不好的情绪。


「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泣只会让你显得懦弱」等观点,也始终贯穿于彼此的成长过程,久而久之,我们很容易强行压抑情绪,甚至发明了「45度仰望天空,不让眼泪掉下来」这种话。


但这并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以上研究与理论都可看出,哭泣是抒发情绪、减轻压力的重要方式。


不过,也确实存在哭泣频率较高的人群,这并不意味着不正常,只是在某些触发点和原因上,TA们有所不同。


# 为什么「我」更爱哭 #

01 哭泣阈限更高


感觉阈限是指“感觉器官感知范围的临界点的刺激强度”,这样听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哭泣阈限也是感觉阈限的一种,即某种情绪、感受能让你落泪的门槛。


感觉阈限的构成原因有先天、后天等多种因素,因为个人经历有所差别,每个人的哭泣阈限都不一样,但目前还没有研究发现导致哭泣阈限不同的原因,大概涵盖原生家庭、感情经历、基因等多种方面。



图|网络



我们常说的「哭包」,都是哭泣阈限较低的人,影视中男二号没追到女主后落寞的身影也能让她们流泪痛哭,甚至用光一叠纸巾。


而哭泣阈限较高的人则「铁石心肠」,从不轻易掉眼泪,只在极其特殊的婚礼、葬礼等场合,才有可能眼含热泪。


02 条件性情绪体验不同


心理学家Nock认为,个体会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产生情绪体验,也就是说,会引起每个人哭泣的条件和情境是不同的。


如果你曾在机场告别朋友时哭泣,那么当你再去机场时,同样的情景也会唤起你当时的悲伤情绪,让你做出和此前相同的哭泣反应。


对学生而言,有人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哭泣,那么在之后的每一次「考试失利」中,TA都会比没哭过的人更有可能触发情绪。


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哭包」,都会在遇到任何事时哭泣,他们可能只是对特定的情境反应更大而已,且这种反应会延伸。


比如,童年时因为父母吵架而哭泣的小孩,长大后也更容易因为「吵架」的情景而情绪升级,不仅是父母争执,恋人、朋友的冲突也会引发他们的情绪。


图|婚纱



此外,还有几条关于「爱哭」的原因。


比如,高压环境下,人更容易哭泣。


心理学家Jonathan Rottenberg指出,眼泪可以让自己及周围的人意识到「我目前面临的压力或困境,已经超过了我的承受范围」。


人在面临更连续、持续的压力时,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排解,其中也包括流泪。


比如,爱「操控」别人的人更易哭泣。


从婴儿时期起,眼泪就是我们的沟通工具,通过哭泣,婴儿可以达到「吃喝拉撒」的目的。


长大后也一样,有些爱哭的人并非情绪敏感或者心灵脆弱,而是期望用哭泣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条原因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TIE TIE觉得有一定参考和了解的价值,请勿「对号入座」。


此外,虽说哭泣并不是「洪水猛兽」,但要利用它合理排解压力,也需要技巧。


# 哭泣的正确姿势 #


01 少在被窝里哭泣


被窝是很多人理想的哭泣环境,不受打扰、私密性高,哭完就可以直接睡觉。


然而,研究者Rebbecca J.Taugher等人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环境里,大脑会强化创伤记忆。


被窝空间狭窄,呼气吐气都在一块,二氧化碳浓度一定会高于被窝之外。如果你总是在被窝里哭泣,那么,你可能会更难忘记创伤记忆。


你可以选择独自坐在椅子上、走在人迹寥寥的公园里哭泣,重点是选择空气流通更好的地方。


02 学会在信任的人面前哭泣


如果不想「黯然神伤」,可以在想哭时和信任的朋友与家人倾诉,当你卸下防备、暴露脆弱时,对方也更能理解你的痛苦,共情你的悲伤。


图|网络



在亚洲文化中,「公然哭泣」是一件不那么「光彩」的事,但是,我们需要承认,人无法独自解决所有悲伤。


流泪并不丢人,当你接过朋友家人递过来的纸巾,或许就可以用它抚摸自我内心的伤痕。


03 在重要的公共场合,可以适当憋住眼泪


正视哭泣,并不意味着「想哭就哭,嚎啕大哭」。


在学术会议、课堂、课业活动等较为严肃的公共场合,我们仍然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一旦「任由眼泪肆意流淌」,那么,他人的目光和本次「出糗」的经历,会让你更难忘记导致你哭泣的事件,甚至形成PTSD。


如果实在想哭,可以找借口去洗手间或者其他地方,先自行平稳情绪,等活动结束后再着手解决问题。



/

当然,「哭包」们也需要注意,凡事需适当,如果哭泣时长太久、持续时间跨度较长,且个人情绪没有得到缓解的话,再「爆哭」一顿并非好的选择,你需要考虑抑郁情绪/抑郁症可能。


此外,比起「哭包」而言,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哭不出来的人。


有研究表明,“高中生哭泣行为中,存在女多于男的显著差异”,观察现实生活,「男哭包」的数量也比「女哭包」少很多。


事实上,这是社会理念对于性别期待不同导致的行为差异。


然而,从情绪释放角度而言,无论性别,无论年龄,无论阶层,都应当正视哭泣,更应该有哭泣的权利。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甜茶在壁炉旁哭泣的三分钟里,他的母亲就在身后收拾桌子、房间,她并非没有感知到甜茶的痛苦,但她没有阻止、打断他,而是选择了尊重、允许和接受。


希望大家都有容纳眼泪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快乐、享受笑容。

#互动#

你上一次哭是因为什么?

留言区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我总想哭是什么原因啊(我总想哭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