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点名联系乘务员是什么原因(飞机上叫乘务员)飞机上点名联系乘务员是什么原因(飞机上叫乘务员)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飞机上点名联系乘务员是什么原因(飞机上叫乘务员)

飞机上点名联系乘务员是什么原因(飞机上叫乘务员)

曾于里

注:本文有剧透!!!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极度缺氧,仪器多数失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稍微处理不慎,便会机毁人亡。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国庆档大片《中国机长》便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张涵予(饰机长刘长健)、欧豪(饰副驾驶徐奕晨)、杜江(饰第二机长梁栋)、袁泉(饰乘务长毕男)、张天爱(饰乘务员黄佳)、李沁(饰乘务员周雅文)、雅玫(饰乘务员张秋悦)、杨祺如(饰乘务员杨慧)、高戈(饰安全员吴言)领衔主演。

《中国机长》海报

从类型上说,《中国机长》属于航空题材的险情片,这在国内非常少见。上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得追溯到2000年上映的《紧急迫降》(豆瓣评分6.5分)。该片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架MD-11民航客机起飞时,发现起落架有故障,无法正常升降,机组人员启用各种紧急方式均无法放下起落架,只好选择紧急迫降,最后化险为夷。

这些年来,国内观众看到的这一题材作品,主要是好莱坞制作,比如《93号航班》《萨利机长》等。《中国机长》题材具有稀缺性,这是它的看点,也是它的难点——缺乏相关经验的中国电影工业,能否也完成一部经典的航空巨制?

怎么讲好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

电影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是:从飞机起飞到遇到险情到最后的平安着陆,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机长处理险情的过程,可能就几分钟。像《萨利机长》,飞机爬升过程中遭到鸟群的撞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失去动力的飞机紧急迫降在曼哈顿的哈德逊河河面上。从飞机面临危险到成功迫降就6分钟左右,但《萨利机长》的片长96分钟。

《萨利机长》的手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对英雄的怀疑开始。萨利机长固然成功迫降,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认为“究竟冒着全机155人的生命危险迫降哈德逊河是不是最正确的选择”。电影不是线性时间叙事,而是利用倒叙与插叙还原危机,并最终肯定了萨利机长迫降哈德逊河行为的卓越和伟大。

川航3U8633从发现飞机风挡裂了、爆裂,再到从高原回成都、安全备降,大概就是34分钟,而最危急的时刻也集中在开始的5分钟——机长的操作直接决定了飞机的命运。《中国机长》走的不是《萨利机长》的路线,编剧该如何还原这惊险的34分钟,并扩充到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这直接决定着电影的可看性。

《中国机长》的剧本结构,采取了三段式写法:飞机遭遇险情前——飞机遭遇险情——飞机平安落地后。

编剧对于险情前的处理,手法轻巧。飞机是6点25分起飞,编剧则将时钟往前拨了三个小时。在飞机起飞前两三个小时,包括机组成员在内的许多人就已经忙碌起来了,为飞机的起飞做各种准备工作。

而观众也可以看到机组成员私下的生活状态。像机长刘长健凌晨三点多醒来,先洗个几分钟的冷水澡,保持清醒。他虽在外不苟言笑,但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内心柔软。副驾驶徐奕晨是个小年轻,爱耍酷,看上去“油嘴滑舌”,因此刘长健一开始并不很信任他,旁敲侧击提醒他“当你认为没有错误的时候,错就一定会来找你”“认真检查设备,光好看,没用”。第二机长梁栋则像是中年版的徐奕晨,多了一份稳重,但性格依旧有那么一丝“顽皮”的成分……

欧豪饰副驾驶徐奕晨,一出场就是耍酷的形象

杜江饰演第二机长梁栋

这些都还原了英雄普通人的一面。这样的立意没有问题,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人物并没有必要“高大全”,与普通人越是接近,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挺身而出,反倒更能体现出人性光辉。

电影也以类纪录片的形式还原了乘客登机的全过程。它越是日常、越是普通、越是平静,之后突如其来的险情发生,给观众的心理冲击会更强烈。

电影的重头戏,自然是险情发生。风挡先是出现了小裂缝,突然爆裂,整个驾驶舱暴露在高空中,每秒200米以上的强风,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和极度缺氧的状况,也一并向整架飞机袭来。而此时,副驾驶上半身已被裹挟出机身外。雪上加霜的是,飞机仪表脱落,并且与地面一度失去了联系。

电影将险情的呈现分为驾驶舱部分和客舱部分。驾驶舱的险情是很难拍摄的,空间狭小、镜头调度有限,观众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高寒、低压。电影的做法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描写是通过副驾驶脸部的“变形”,机长操作的困难和短暂出现幻觉等,提醒观众情况的惊险。侧面描写是不断穿插着地面各单位的指挥调度,他们如何紧迫地呼叫8633、如何紧悬着心,由此来烘托这次事件的高度严重性。

副驾驶上半身被狂风吹出机身外

在客舱部分,因为飞机失压(飞行高度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机舱里都是增压的),氧气面罩掉落,氧气稀薄,乘客必须戴上氧气面罩,同时飞机颠簸剧烈,乘客陷入了恐慌之中。

电影将重点放在了乘务员身上,她们即便受伤了,仍旧坚守岗位,一遍又一遍试图安抚乘客情绪。这里有一个动人时刻,飞机失压和剧烈颠簸后,乘务长为了确保乘务人员的安全,通过广播给每个人点名,乘务人员依次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仍能坚守岗位。但5号位乘务员被餐车撞倒一直没有回应,揪心之际,躺在地板上的她举起了大拇指。电影以乘务员应对危机时,专业基础上的忙、急、险,反衬了客舱遭遇的冲击。

袁泉饰乘务长毕男,气场强大

为了让情节更波折,电影虚构了飞机飞回去遭遇的二度险情——必须穿越一片打着闪电的积雨云。飞机怎么飞回去的?其间遭遇了什么?机长又是如何应对的?好不容易飞机降落了,又遇到了反推失效、飞机刹不住的险情。总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通过特效渲染危机

美中不足的是,飞机平安降落后的桥段,跟精彩的开头和中间对比,略显平淡。如果这部分能够延续开头的处理,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详细叙述险情对他们的心理冲击(现实中,机组人员半年多后才复飞),让观众看到作为英雄的他们其实也有弱点、也会后怕,那么他们在险情中的尽职尽责,更显伟大。

虽然这一部分的处理有所减分,但总体来说,将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拍得好看,《中国机长》基本做到了。

合格的民航科普片

电影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它也是一部民航行业片。行业电影的首要与核心要求是,专业。即便有夸张的艺术加工,仍要立足于真实情况和现实模型。这是外行人了解一个行业的好机会。

电影伊始就呈现了飞机检查的全过程。进飞机前,大家开个小会,乘务长跟乘务员对时间,机长部署相关事宜;进飞机后,机组人员开始检查飞机的各个设备,双向确认……专业正是来源于这种日复一日的专注、严谨和积累。

进入飞机前开小会,乘务长检查乘务员指甲,并跟大家校对手表时间

现实中,每个飞机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检查,40多个大项,近百个小项,每次检查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电影虽无法一一呈现,但还是以寥寥数笔,让观众明白“航空无小事”。

在飞机遭遇险情后,无论是驾驶舱内机长的操作、客舱内乘务员的处置、地面空管员的指挥对话还是机场的救援,都比较专业。如果不吹毛求疵的话,电影是一部合格的民航科普片。

就像导演刘伟强说的,拍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坐飞机,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单纯,国内每天都有大概150万人在飞,每个机场又有几千、几万人在确保安全。无数部门的无数工作人员才能保障一架飞机顺利起飞、安全落地。

李现饰演一名地面空管员

因此,当被问到与《萨利机长》的对比时,刘伟强说,《萨利机长》是一个人,《中国机长》反映的是一群人,是一架飞机平安起飞与落地背后默默贡献力量的很多人,是中国的整个民航系统。

以专业凸显伟大

电影的专业呈现,也打破了观众对于乘务人员的刻板印象。

坦白讲,不少人将乘务员理解为“端茶送水”的。实际上,就像危机时刻乘务长安抚乘客说的,“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请相信我们的机长”。

乘务长安抚乘客

电影中,飞机起飞前,几个乘务人员私下聊天,有一人说,很多应急复训都没用过,另一人答道,最好一辈子都用不上。真实生活中,因为我们的飞机非常安全,所以乘务员们并没有机会用上她们这些必须定期培训和考试的专业所学,但这绝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以轻视的态度对待她们。假若有险情发生,她们是可以救我们生命的人。电影中,氧气面罩掉落是她们指导乘客使用,飞机迫降是她们指导乘客做防冲击姿势,飞机降落后她们是最后撤离飞机。

请相信乘务人员的专业

2000年的《紧急迫降》,对乘务员形象其实就有一个“澄清”了。徐帆饰演的乘务长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时刻,都是面带微笑、语气平和地安抚所有乘客的情绪,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机长》是对此的一个延续。这里必须顺便赞一下袁泉,顶级的台词功底,从容不迫的表演,让人深切理解了乘务人员,并对她们肃然起敬。

《中国机长》的主题,是“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归结起来,就是“专业”——险情之中机组人员如何以其专业,保障了所有人的安全。而专业的最核心体现,当然是机长。

在“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做了多重考证,在零下四十摄氏度、风速200米/秒、极度缺氧的情况下,一个人是轻易就失去判断力或者昏迷不醒的。而民航部门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了多次虚拟试飞,最后的结果都是坠机。但机长刘传健却创造了奇迹。在极端险情中,他的专业、他的信念战胜了一切,他的专业成就了他的伟大。

零下四十摄氏度,第二机长摩擦机长手臂,帮他取暖

机长以专业和信念应对危机

英雄机长刘传健获得了2018年“感动中国”称号。颁奖词是这么写的:“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中国机长的责任、坚守、执着,也是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

时下,体现中国精神的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一种创作热潮。它首先是好看的商业大片,是一流的商业制作,与大众流行文化有相同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创作者再赋予它主流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机长》是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又一次合格的尝试,观众可放心“登机”。

本期编辑 邢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飞机上点名联系乘务员是什么原因(飞机上叫乘务员)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