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不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最近考试总是考不上)考试考不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最近考试总是考不上)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考试考不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最近考试总是考不上)

考试考不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最近考试总是考不上)

如果说你整个备考过程就没有怎么努力,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那考不上就考不上,没什么好抱怨的。

但是有一些学生学习是真的努力,下了很大的苦功夫,看了很多本书,做了很多道题目,最后却没有成功。这就很可惜了,也最让人痛心。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已经走了90步,最后还是差一点点,而考博没有中间值,只有100和0两个选项,所以说差一点点也不行,从这个角度来看,还不如一点都没有准备。

复习的方向没有问题,使用的资料也没有问题,那为什么还会考不上呢?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大家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监测”。

熊瞎子掰棒子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一头熊很努力地掰棒子,掰一个就夹在腋窝,然后掰另一个,再把这个夹在腋窝,但是上一个棒子却掉了。到最后,满头大汗累个够呛的熊瞎子实际上就剩了一个棒子。

熊瞎子的形象憨憨可爱,但是要论收获的话,实在是让人没法恭维。大家不要嘲笑熊瞎子,很多人在复习的过程中和熊瞎子一样,棒子确实掰了很多,最后留在口袋的少得可怜。

如果熊瞎子懂得“监测”,时不时停下来清点一下棒子,就会避免最后的尴尬。我们无法让一头熊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自己一定要懂,否则真就是一个熊瞎子。

太多太多人复习了很久,但是临近考试才猛然发现一个吓出一身冷汗的事实:居然什么都不会!更有甚者到了考场上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悔之晚矣!

明明背了不少东西,也看了不少东西,为什么最后却不会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只是觉得你掌握了实际上并没有。

“最后却不会”,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实际上你过程中就或多或少的“不会”,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而已,累积到最后肯定更加不会。

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就要充分的“监测”,这个过程是贯穿整个备考旅程,要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监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监测。唯有这样你才真正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比如说,你看完了一节的专业书,你当时肯定是理解了,但是理解的东西就能写出来吗?还真不一定。问题是考试的展示形式就是让你写到纸面上,所以你学知识的标准应该是写的出来。

复习的策略就是每学完一个小的单位,就专门拿出一张纸,试着把学到的知识写出来。写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会卡壳,你并没有像你的大脑认为的那样已经彻底掌握这个知识。

你也会发现原来静静地默想的知识只是用大脑进行了一次处理,真正写出来的时候你哪怕一愣神或者写这个动作就会干扰大脑的思考,然后就忘记了。

所以说只有真正能够写的出来,那才算真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这个“写”的过程就是监测。

监测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费曼学习法”。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Philips Feynman)是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也是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还被称为“纳米技术之父”,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费曼非常热爱自己的教师角色,他认为:要是不能把一个科学概念讲得让一个大学新生也能听懂,那就说明你自己这个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I couldn’t reduce it to the freshman level. That means we really don't understand it.)

句话概括费曼学习法就是学任何东西,如果你能用简单的话,用自己的话,不带行话术语,说给八十岁的老太太听,说给八岁的小孩听。当这些人都听懂了,你就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了。

具体来说,费曼学习法分为4个步骤:第1步,确定学习目标。你想学习的概念、内容、主题是什么;第2步,模拟教学。你要想象成自己是一位老师,面对完全不懂这个领域的人,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具体形象地讲述。这样的讲述有助于你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第3步,回顾。反思第2步遇到的问题,哪些地方卡壳了,哪些地方对方没有真正听懂。找出问题的要害,把握关键环节;第4步,简化。把这些遇到问题的地方,重新梳理理解,尽可能了解更多背景和相关知识,再用尽可能简化的方式重新表达,设法看穿本质。然后,返回第2步。

很显然,费曼的这个方法简单而有效,要比你机械性的背出来更加高级,这种输出说明你已经完全内化了所学的知识,甚至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知识点已经完全是你自己的东西,在考场上答题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作答。

现实中,很多同学学习很着急,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把书看完,刚开始学还可以,到了中间就比较吃力,然后再遇到一个临界点之后就彻底糊涂。于是自然地产生逆反和畏惧心理,不想学了,甚至崩溃。

其实就是“监测”环节没有做好,如果你扎扎实实的复习,每一步都走的很稳,就是牺牲一点速度又何妨,最终比的又不是速度,而是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你一定不会出现中途放弃和畏难的情况,因为知识是连贯的,每一步都真正学会了,后面的内容自然会。

如果你前面的知识只是当时明白,勉强掌握,那积累到后面,诸多的漏洞会不断放大,于是就卡壳,反而整体速度提不起来。

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

每一个具体知识的“监测”只是最低单位的监测。单位分级别,由小单位组合成大一点的单位,大一点的单位又组合成更大的单位。比如,一个个的知识点组成了一节,一节节组成了一章,一章章组成了一本书。你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在大一点的单位再进行一次监测,看一看大单位的掌握情况。

这个过程实际上暗含着“重复”,重复是记忆之母,目的就是对抗遗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除了按照知识内容分单位监测之外,还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一天一日监测,一周一周监测。

来自公众号:几深教育李老师。关注我,看更多最新最全的考博原创干货文章。

挑战300天300篇原创,这是第99天第99篇

原创不易,望转发望关注,祝时常监测

相信坚持的力量,做时间的主人


更多文章

考博兵法(59):考博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人生是干出来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考试考不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最近考试总是考不上)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