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痰湿是什么原因(大便痰湿是什么引起的)大便痰湿是什么原因(大便痰湿是什么引起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大便痰湿是什么原因(大便痰湿是什么引起的)

大便痰湿是什么原因(大便痰湿是什么引起的)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徐景藩(1927-2015),男,江苏省吴江市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出身中医世家,13岁从师学医,1947年行医。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医研究班。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内科脾胃病学组副组长、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医学会理事、副会长,江苏省委“333”工程选培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兼中医药组组长,江苏省卫技高级职称审评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等职。著有《脾胃病诊疗经验集》等2部,参加编写《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内科学》等4种教材,发表二十多篇论文。

【医案】

徐景藩从痰湿论治排便带有白色黏胨的医案

李某,女,40岁,公交职工。

初诊日期:

1994年4月7日。

主诉:

大便溏泄、排白色黏胨3年,加重3个月。

3年前夏季患腹痛下痢,某医院诊为急性菌痢,经治疗基本痊愈。但2个月后大便溏泄,每日二三次,带有白色黏胨,无腹痛、里急后重之症。又经诊治,服抗菌药物数月,大便每日1~2次,仍不时便中有黏胨。3个月来因工作劳累,大便每日2~4次不等,排白色黏胨较多检查大便多次:均谓“黏液”,未见红、白细胞。培养3次均未见细菌生长。啖荤食则黏胨尤多,故常以素食为主。精神差,易疲劳,胃中略有痞胀,食欲稍减退。服中、西药物多种,症状依然。起病以来,无咳嗽、咳痰、寒热等症。以往健康。月经正常。

诊查:

面色略呈萎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中根白腻。脉细。心肺正常,腹无压痛,肝脾不大。大便可见溏软,有多量白色黏液如稠涕状,镜检未查到红、白细胞及脓细胞。

临床分析:

徐老认为此例起于痢疾之后,大便溏泄,次多而带多量白色黏胨,无腹痛、里急后重,诊断应属泄泻,而称以痰泻似更为确切。初起系急性痢疾,多因肠腑湿热内蕴、损及脂膜、气血不和所致,经及时治疗而症状基本痊愈。当时症状、苔脉不详,惟从所述用药,纯服西药以抗菌为主,当属苦寒之列。以后大便出现白色黏液,便溏次多,现在舌苔中根白腻,结合便溏白黏,良由脾运失职,升降失常,脾虚生湿酿痰,故治宜运脾温中,化湿化痰。

处方:

炒苍术,焦白术,制川厚朴,炒陈皮,法半夏,炒薏苡仁,冬瓜子,桔梗,荷叶,炒防风,云茯苓,炙甘草,焦楂曲。

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上方连服10剂,大便逐渐成形,便中黏液逐渐减少,每日排便1~2次,舌苔根部白腻渐化,食欲基本正常。原方去制川厚朴,减苍术,加炒党参,炒山药,隔日1剂。服10剂,精神、饮食正常,大便日行1次,成形,未见黏液。逐渐进食荤菜(低脂)亦能适应。随访7个月,症状稳定未发。

本案引自(江苏中医1999年第11期)。

【评析】

本案为徐景藩治疗泄泻验案之一。本例以大便溏泄、带有白色黏胨为主症,诊断为“痰泻”比较确切。一则在形态上似痰,二则从病理因素认识为痰。治法从化痰化湿入手。通过治痰方药而取得效果,证明此诊断的可行性,亦说明理、法、方、药的一贯性和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痰泻”之名,早见于明・李梃《医学人门》。痰乃病理因素或病理产物,通过治痰而可取效,亦可窥见前人之创见。徐氏遇此类病人不下50例,其中约2/3查肠镜为慢性结肠炎(轻度),1/3临床诊为肠功能素乱(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大便溏泄而多白色黏胨、腹不痛而按痰泻论治常获良效。至于白色黏胨,可因结肠慢性炎症所致,亦可能由于过敏性因素而致肠腺分泌黏液过多,总应以辨证为主。诚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所云:“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肠垢”指便中之脓血)一寒一热,界限分清。至于大便溏薄,说明病位在脾与大肠。有寒亦包括有湿,湿为阴邪,湿、饮与痰本属一体,因病位、病机有异而形态有所差别。属寒宜温,属热宜清,失之毫厘,自将影响治效,甚则反致流弊。此例处方宗运脾温中、化湿化痰之法,故以平胃二陈汤加减。苍术与白术同用,运脾与健脾相伍。陈皮、半夏、惹苡仁、冬瓜子、梗、茯苓均为化痰常用之品。加防风祛风以胜湿,荷叶升其清阳,山楂、神曲以助脾胃运化;甘草和中。药均平淡无奇,其中桔梗,一则宗“升举”之意,二则对大便黏液的清除效果较好,故用量略大。

【泄泻简介】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且病机复杂多变,常有兼夹或转化,但脾病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首先辨其虚实缓急。急性者多为实证,以寒湿、湿热、伤食泄泻多见;久两者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多见,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总以运脾祛湿为主。暴泻应治以祛邪,风寒外束宜疏解,暑热侵袭宜清化,饮食积滞宜消导,水湿内盛宜分利。暴泻切忌骤用补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久泻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虚实相兼者以补脾祛邪并施,久泻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分利不宜太过。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常可引起腹泻。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大便痰湿是什么原因(大便痰湿是什么引起的)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