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是小孩是什么原因(每个人心里都是个孩子)每个人心里都是小孩是什么原因(每个人心里都是个孩子)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每个人心里都是小孩是什么原因(每个人心里都是个孩子)

每个人心里都是小孩是什么原因(每个人心里都是个孩子)

谁说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的专属?这不,一大群80、90后“超龄儿童”理直气壮地混入过节的队伍,吃零食、结尾款、收红包、喝旺仔、看动画、抓娃娃……他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毫不吝啬地晒出自己过儿童节的方式。

一个原本属于孩子的节日,为何能在成年人中掀起一场狂欢?真的是因为幼稚,不成熟吗?心理学专家指出,成年人过儿童节是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一种解压方式,而从一系列的过节方式来看,很多成年人更多的是在补偿自己曾经缺失的童年记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儿童节最火热玩具——可达鸭

一鸭难求!成年人惦记会跳舞的可达鸭

“这个‘六一’儿童节,我只想要个可达鸭。”“一直想要可达鸭,可惜没有买到,最终只吃了个套餐。”……成年人对“六一”儿童节玩具有多热衷,从最近爆火的可达鸭就能看出。

本是某快餐品牌儿童节套餐里附赠的玩具,却俘获了一众大朋友的心。儿童节前夕,在成年人的超强购买力下,这款儿童节最火热玩具出现了断货。记者6月1日点击该品牌APP,发现包含玩具的儿童节套餐均已售罄。

在河南工作的樊女士5月22日前往所在县城的该快餐品牌餐厅,成功抢到了一份包含可达鸭玩具的儿童套餐。1989年出生的她,开心到起飞,第一时间在同学群里晒出了伴随乐曲舞动的小鸭视频。“北京断货了,想不到咱们小县城还能买到!”一番炫耀后,引来了身处不同城市同学的声声“羡慕”。

5月23日,当樊女士带着为北京同学“代购”可达鸭的任务,再次来到这一餐厅时,却发现已经“一鸭难求”。最终,她还是没有放过收银台上展示的最后一只样品可达鸭,完成了北京同学交代的使命。“那是我们当地能买到的最后一只可达鸭了。直到今天儿童节,我们这里依旧断货。”6月1日下午,电话一头的樊女士向记者描述着抢购的经过。

可达鸭没有了,一些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就将目光转向麦当劳和中国探月工程跨界推出的“儿童卡通太空头盔”。虽也属儿童节限量发行,不少网友倒认为,“这个对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刚刚好”。然而记者6月1日登录麦当劳APP,发现限量发行的这款头盔也已售罄。

瞄准成年人,商家推出的节日限定商品也充满怀旧风。在南京一家连锁鲜花店,商家特意推出零食花束作为儿童节礼物,旺仔、养乐多等怀旧零食取代了鲜花,散发的是童年的味道。“将零食做成花束送给女朋友,让她知道,在我面前,她不用长大,在我心里,她始终就是个小女孩。”王先生取走花束还不忘撒上一拨狗粮。

超九成的人认为保持童心不是幼稚 反而可以收获更多快乐

“‘六一’是我‘合法’当小孩的节日,谁阻止我都不管用。”“只有‘六一’,我才能享受当儿童的快乐。”……确实,小时候总是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大人们却又开始装孩子。“六一”这天,人们乐此不疲的回忆着童年,他们或许在年龄上已经超标,但在实际生活中依旧可以“返老还童”。

记者注意到,“六一”当天,不少主流媒体、网络大号都在微博上发起了以成年人的儿童节为主题的讨论,引来一波70、80甚至60后的怀旧潮。

“你还记得自己的儿时偶像吗?今天要不要放下‘金箍棒’和‘风火轮’,一起过个节?”央视网配出一张孙悟空的卡通图片。“10岁的孩子,脑子里有很多问题;90岁的‘孩子’,脑子里有很多答案。30岁的‘孩子’,人生刚刚开始;70岁的‘孩子’,生活刚刚开始。50岁的‘孩子’,终于懂得了自己,人生才刚刚过半。”新浪科技的九宫格图片下,网友留言说:小时候总想着快快长大,长大后又想回到童年。

成年人过儿童节的现象越发明显,甚至由此网络上衍生出一个新的名词“中年儿童”,在定义中他们大多为大龄青年,愿意承认的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自己心里住着个孩子。“中年儿童”大体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乐观、理想主义,无论多少岁都相信自己未来还有着各种可能性。

有网友认为,成年人还保持童心有点幼稚,应更加成熟。可网上一则投票显示,超过九成的人认为成年人保持童心并非幼稚,童心美好而可贵,成年人保持童心可以解压和放松,收获更多的快乐。

社会压力下的自我情绪调节 也是“补偿式”消费的体现

从买零食玩具到社交媒体晒过节方式,为什么一个原本属于孩子的节日能在成年人之间掀起一场狂欢?真的是因为幼稚,不成熟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过儿童节是人们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一种解压方式,也是从内心深处燃起的一种渴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姜冰分析,随着生活成本的提升,职场人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想要把握一切机会释放压力。姜冰认为,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工作,不违法的前提下,用过儿童节的方式,进行压力释放都是可以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姜冰认为,童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代表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热衷过儿童节便是成年人渴望简单快乐的一种情绪表达。单纯、美好的儿童节气氛,除了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和压力,暂时忘掉烦恼,还可以增添生活乐趣。

在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每一个节日都是一次绝佳的市场营销机会,商家们总会千方百计制造舆论,烘托气氛,不断加深年轻人对“六一”节向往的心理,在网络舆论与自我心理暗示的双重合力之下,年轻人对“六一”的追捧也就越来越顺理成章。

事实上,从网友的一系列过节方式来看,很多成年人或许不是为了过节而过节,他们更多的是在补偿自己曾经缺失的童年记忆。对当下的90、80后而言,太多人在童年因为经济压力而被抑制住了购买欲,如今在成年后实现了经济独立,为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他们开始“补偿式”消费。

校对 盛媛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每个人心里都是小孩是什么原因(每个人心里都是个孩子)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