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检疑似球菌高是什么原因(尿液检查疑似球菌高)儿童尿检疑似球菌高是什么原因(尿液检查疑似球菌高)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儿童尿检疑似球菌高是什么原因(尿液检查疑似球菌高)

儿童尿检疑似球菌高是什么原因(尿液检查疑似球菌高)

引用本文: 姚瑶, 赵丽萍, 周红霞, 等. 儿童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的炎性指标及病原菌研究 [J] .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29) : 3711-37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013.

泌尿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若治疗不当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甚至肾脏损伤。由于患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弱,加之长期使用尿布,会增加泌尿道感染发生率[1]。同时因为疾病本身及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部分泌尿道感染患儿易合并惊厥发作,加重患儿病情。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惊厥反复发作或者持续时间>30 min,常会导致脑水肿、组织缺氧、缺血性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及预后[2]。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及早发现感染灶,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本研究对81例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和100例泌尿道感染非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与不合并惊厥患儿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病原学有无差别。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2019年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1例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惊厥组),同时选取100例泌尿道感染不伴惊厥患儿(非惊厥组)。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3],即离心尿沉渣白细胞>5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中段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G-)菌落数>105 CFU/ml,革兰阳性球菌(G+)菌落数>104 CFU/ml;(2)惊厥发生在泌尿道感染病程中,惊厥的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有单次或多次发作。排除标准:(1)排除已确诊为癫痫、围生期及其他原因所致脑损伤的患儿;(2)合并肺炎、胃肠道感染、中耳炎等其他部位急性严重感染;(3)水电解质紊乱、代谢异常患儿。本研究经儿童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无锡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WBC、CRP、PCT)、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

本文价值:

(1)临床上泌尿道感染可能会合并惊厥发作,门诊中以"发热、惊厥"首次就诊的患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女婴,要重视尿常规检查,尽快明确感染灶。(2)泌尿道感染患儿,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升高者〔惊厥组PCT水平高于非惊厥组(t=-4.94,P<0.01)〕,要警惕惊厥发作,临床告知家属可能会有惊厥发作的风险,积极、有效抗感染治疗,尽快控制感染。(3)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要重视尿培养检查,如出现病情反复迁延、治疗不满意,要注意屎肠球菌感染的可能。

1.2.2 尿培养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9212粪肠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购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惊厥组中男26例,女55例;≤1岁患儿55例、2~3岁患儿23例、≥4岁患儿3例。非惊厥组中男46例,女54例;≤1岁患儿63例、2~3岁患儿26例、≥4岁患儿11例。两组间性别(χ2=3.61,P=0.057)、年龄(χ2=3.34,P=0.18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惊厥组WBC(15.23±7.24)×109/L、CRP(42.77±44.48)mg/L,非惊厥组WBC(13.95±7.56)×109/L、CRP(42.34±46.26)mg/L,两组间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4;t=-0.08,P=0.94)。惊厥组PCT(7.26±15.35)μg/L、非惊厥组PCT(0.86±1.92)μg/L;惊厥组PCT水平高于非惊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1)。

2.3 尿培养结果

惊厥组尿培养出病原菌40株(49.4%),其中G- 19株(47.5%),G+ 21株(52.5%),真菌0株,详见表1。非惊厥组尿培养出病原菌27株(27.0%),其中G- 23株(85.2%),G+ 4株(14.8%),真菌0株,详见表2。两组间均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两组间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非大肠埃希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19)。

表1 惊厥组检出病原菌种类(n=40)

Table 1 Speci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of convulsive group

表2 非惊厥组检出病原菌种类(n=27)

Table 2 Speci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of non-convulsive group

2.4 惊厥组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高(93.3%、86.7%、73.3%),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厄他培南耐药率均低(0、0、0),见表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耐药率均在80.0%以上(92.3%、100.0%、84.6%、92.3%),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0、0、23.1%),见表4。

表3 惊厥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n=15)

Table 3 Antibiotic resistanc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in convulsive group

表4 惊厥组屎肠球菌耐药率(n=13)

Table 4 Antibiotic resistance rates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in convulsive group

3 讨论

近年来,婴幼儿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日趋增长,仅次于呼吸道感染[4],部分患儿发病过程中会合并惊厥发作,短暂的抽搐对大脑不会有明显损伤,但反复抽搐、惊厥持续状态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进而会对患儿的身体及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5]。目前发现热性惊厥病因较为复杂,发热常为触发因素,此外还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遗传易感性、炎性递质等因素有关[6]。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泌尿道感染无论是否合并惊厥均以女孩多见,这可能由于女孩尿道短,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细菌容易逆行到膀胱,并且女孩的尿道口距离阴道及肛门部位较近,容易造成细菌的上行感染。MOMEN等[7]研究同样发现,发热性惊厥患儿中,女孩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高于男孩。此外,两组间各年龄段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96.30%、89.00%,且又以小于1岁为主(67.90%、63.00%),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8,9]。可能原因为:(1)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使用尿不湿多,尿道口容易受粪便污染,加上局部防卫能力差,容易引起上行感染;(2)婴幼儿多见膀胱输尿管反流,细菌随反流上行引起感染;(3)惊厥的发生与婴幼儿神经发育不完善、兴奋冲动容易泛化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儿童惊厥的发病率随着患儿的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可能与惊厥本身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0,11] 。目前认为3岁前人体的大脑皮质发育还不健全、脑细胞结构简单、髓鞘生成不完善、树突及轴突分化不全,更易发生惊厥[12,13],脑电图异常多见[13]。而3~6岁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到6岁儿童外周及中枢神经纤维髓鞘基本已经发育健全,神经冲动传导的保护机制相对成熟,因此惊厥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WBC、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惊厥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惊厥组。WBC、CRP及PCT目前均已作为急性炎症性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但WBC及CRP的影响因素较多,WBC、CRP在检测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面均不如PCT。有关脓毒症患者的研究中,PCT诊断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9.3%,在诊断效力上较WBC、体温、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介素6(IL-6)等指标更高[14,15]。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6]。因此本研究发现惊厥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惊厥组,说明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的感染更严重,更容易扩散至全身。

本研究中两组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多见(37.50%、66.67%),这与国内外文献的报道一致[17,18],屎肠球菌检出率不管是在惊厥组还是非惊厥组均居于前位,尤其是在惊厥组屎肠球菌的检出率(32.50%)仅稍次于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37.5%);而两组真菌的检出率均为0。说明泌尿道感染患儿不管有无合并惊厥,其感染菌仍以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仍为最常见感染菌。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大肠埃希菌具有P菌毛与I菌毛,该菌又被命名为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UPEC细胞表面的伞状物质和P、I菌毛均可以与尿路上皮细胞牢固黏附,从而导致上行性细菌感染[19]。另外,本研究发现惊厥组与非惊厥组两组间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非大肠埃希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惊厥组的屎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惊厥组(32.5%、7.4%),这是需要临床中特别注意的。今后尚需要更多的样本来进一步验证。

既往已有研究发现,G+尤其是肠球菌在泌尿道感染的检出率逐年上升[18,20,21,22]。可能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侵入性诊疗方法的应用增多等,使患儿对肠球菌属更为易感。此外标本污染亦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惊厥组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高,除上述因素外,可能还有:(1)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患儿临床常更积极抗感染治疗,部分患儿常在治疗后留取尿液培养标本。(2)屎肠球菌感染者病情更重,可能同时合并尿路畸形,且屎肠球菌耐药率高,感染难控制。这就提醒临床工作者,一定要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培养,及时给予合适的治疗,尤其是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儿,要考虑到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防止耽误及时诊治,造成病情进一步加重。

本研究分析了惊厥组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发现对大肠埃希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由高到低分别为亚胺培南0、头孢替坦0、厄他培南0、呋喃妥因0、派拉西林/他唑巴坦0、阿米卡星6.7%、妥布霉素13.3%、头孢吡肟20.0%、头孢他定26.7%、庆大霉素26.7%、复方新诺明26.7%;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高(93.3%、60.6%、86.7%、73.3%),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3.3%,这与国内外报道结果接近[18,23] 。因此认为广谱青霉素类、一代头孢、头孢曲松均不应作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泌尿道感染的一线药物,而碳青霉烯类虽然耐药率低,但价格贵,易引发条件致病菌感染,因此不作为首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存在耳、肾毒性,儿科一般不推荐使用。因此,由大肠埃希菌引发的泌尿系感染无论有无合并惊厥,首先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二、三代头孢及呋喃妥因。

本研究对惊厥组屎肠球菌耐药率分析显示,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这同既往多中心泌尿道感染耐药性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8,22],因此在屎肠球菌导致的泌尿道感染治疗中,无论是否合并惊厥,呋喃妥因均可作为首选药物,利奈唑胺价格昂贵、而万古霉素存在耳、肾毒性,均不应作为首选。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泌尿道感染伴发惊厥的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特点,临床上对于小于1岁婴幼儿患泌尿道感染,尤其女性、PCT明显升高者,一定要及时控制感染,减少惊厥发作。对于儿童泌尿道感染合并惊厥者,临床上要尽早完善尿培养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有效快速地控制病情。

利益冲突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儿童尿检疑似球菌高是什么原因(尿液检查疑似球菌高)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