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是怎么回事(呼和浩特列车停运是怎么回事)运是怎么回事(呼和浩特列车停运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运是怎么回事(呼和浩特列车停运是怎么回事)

运是怎么回事(呼和浩特列车停运是怎么回事)

经常看各种古装电视剧的人,想必对这样一句话听过无数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明朝,"奉天"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建立的一座朝会大殿——奉天殿,"承运"指的是承"德运",而诏,即诏告天下,这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奉天殿继承了德运的皇帝诏告天下说:"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德运"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宋代又为什么会产生"德运"争论呢?

这个所谓的"大火星"祭祀到底是什么呢?

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得先解释两个名词:五德始终说、大火星。

一:什么叫五德始终说?

1.五德始终说地提出

《文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有言:"邹子曰: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里的虞指的是舜帝,有虞氏姚重华,夏指的禹帝建立的夏朝,殷即殷汤建立的商朝,周为周武王姬发创立的周朝。

邹衍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也是阴阳五行说的创始人,他认为这四个朝代的更替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来变化的。简单点来说,在他的概念里,木胜土,金胜木,火克金,而水又能灭火。所以他后来还预言将会有代表"水德"的王朝来取代周。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为了让天下民众认为他是真命天子,于是自领了"水德",表示自己正是预言里要取代周朝的人。

2.五德始终说地发展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统治者中的第一个"五德始终说"实行者,在上位之后为了巩固民心,自认水德来确认自己的正统之位。

后面的"十月朔"朝贺和"旄旌节旗"为黑色都和"水德"有关,根据阴阳五行说,水代表黑色,亥、子两月属水,即阴历的十月和十一月,而"朔日"指的是每个月的第一天,始皇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水德"属性。

下令将每年属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定为朝贺开始之时,衣服和旄旌(祭祀时用的导神物)都用黑色。秦领"水德"因此而祭祀水神,那么宋领"火"德,因此祭祀火神也就不奇怪了。

二:大火星的祭祀指的是什么?

1.大火星的由来

《夏小正》有记载:"五月,……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糜也"《夏小正》是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文中写的"大火"指的是天蝎座α星,意思是五月黄昏的时候,大火星会出现在正南方天空上,大火星属于星宿。星宿在正南方,就该种黄米、豆类和糜子了。

古时候,人们认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可以利用它们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再根据日月五星纪年。因此,古人先后选择了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每一个星宿都包含若干颗星星,其中,包含了大火星的"心宿"就被分到了东方苍龙七宿,为苍龙七宿第五宿。

而大火星为心宿二这颗星,因其色红且亮所以称其为大火星,"七月流火"说的就是七月份的时候大火星逐渐向西方(下落)流动,于是天气就开始变冷了,后来就用七月流火表示天气转凉。

2.为什么要祭祀大火星?

前文有说到秦始皇自领"水德",所以祭祀各大水神,那宋朝领了"火德",自然就祭祀火神了。《左转》有言:"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

"陶唐氏"指的是尧帝,文中说尧帝的火正(火官)阏伯住在商丘,祭祀大火星,用火星来纪时。火官的主要任务就是掌祭火星,行火政。后来,人们将阏伯当做火祖,也就是火神祖先。

北宋建立后,为了迎合"火德",也为了纪念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宋州(现河南商丘)发迹,于是将商丘定为南京,大肆发展。同时,将传说中住在商丘的阏伯作为火神祭祀,寄居在商丘的大火星也被作为祭祀对象。

三:为何宋朝会有"德运"之争?

1.宋朝前期的大乱

宋朝之前,有过一段长时间的五代十国之乱,按"五德始终说",正统皇朝交替都是按照五行间相生相克的顺序来的,那么,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要不要算到五行轮转当中去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当时,宋朝是通过赵匡胤取代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后周,所建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记载:"有司言国家受周禅,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从之。"

"腊"指的是古代的年终祭祀,"戌"合火局,后周领的是"木德",五行相生说"木生火",于是宋朝应领"火德",用火所代表的红色,祭祀也选在戌日。

这项决定下后不久,在公元984年,布衣赵垂庆上言表示五代十国都是些短命的朝代,不足够继承唐运,我们不应承接后周领接"火德",应当承接唐朝,唐为"土德","土生金",我们应领"金德"。

"金德"说法一出,赵太祖赵匡胤立刻召集百官商议决定,最后因为大臣们坚决反对,认为五代十国中还是有中兴的国家,宋朝不应凌驾于"数姓"之上,按照五德运转,五行相生相克,最后赵宋一统天下才能真正名副其实。赵匡胤同意。

这次"金德"争论过后,在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发生过一次"土德"之争,提出人认为唐朝"德运"还没断绝,赵宋应当袭承唐朝"土德",这一说法肯定不能为统治者所认同,赵宋姓赵,李唐姓李,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怎么能冠上"李唐"的名头,继续为李唐绵延"德运"呢?因此"土德"之争很快被平息。

2.科学知识的匮乏

由于古代的科学远没有现代发达,对于喜欢讲究凡事都要究其根底的古人来说,所有的事情都一定有来源,比如说朝代更替一事,天灾人祸固然是一方面,但为什么之前的那么多次灾祸发生的时候没事,偏偏这一次就成了呢?

为什么其他人反不成功,偏偏你成功了呢?对于这些问题,战国时期的邹衍想出了一个解释——五德始终说。他当时推出这一学说其实主要是为了利用天神和天道运转来恐吓统治者,让那些统治者能够遵照儒家学说以德治天下,但没想到这一学说被统治者们大肆推行。

原因很简单,当时,统治者们正想着为自己一统天下和当皇帝的合理性找一个来源,邹衍的这个"五德始终说"正好可以解释一切,他们只需要从五德里挑一个代表自己,表示自己当皇帝是符合"五德始终说",是天定正统天子就够了。

因此,宋朝皇帝如果想证明宋朝是正统,宋朝取代前朝时合理的,就必须要从"五德"里选一个来代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民众信服宋朝是天命所归。

3.道教文化盛行

宋朝时,四周各路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国家迫切需要通过迷信来巩固朝堂,提升民间信心。当时,赵氏皇朝普遍信仰道教,而阴阳五行说的理念与道教极为相符,因此,"五德"的选取就至关重要。

除了前面在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那场"金德"之争和天禧四年那场"土德"之争外,后来还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发生过"金德"争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有言:"开封府功曹参军张君房上疏言:国家当承唐室正统,用金德王。"张君房认为,五代十国中虽然有继承唐朝正统的国家,但只有一个江南李昪建立的南唐可以算,南唐继承了李唐的土德,宋王朝就应当领"金德"以表正统。

在提出这一看法后,素信道教的张君房有用道教的"金胜木"表示"太祖承周木德而王",这里就用到了道教学说"金胜木"。宋真宗赵恒听了后表示开国初期就召集群臣商定了"火德",现在怎么能突然改掉呢?因此,这一次"德运"之争也以"火德"告终。

四:总结

古时,人们对于用当时科学技术无法解释的事情大多采用"神学"进行解释,因此而诞生了"祭祀",他们认为只要虔诚供养那些天神,天神就会一直保佑他们。对于国家统治者来说,如果信奉这些天神能让民众们相信他们是真命天子,正统之国,那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自秦始皇利用"五德"之说为自己正名之后,后代王朝更迭时也依次选择最能表示自己皇朝正统的"德运"来作为国家"德运"。选了响应"德运"后就会根据阴阳五行选择合适的祭祀对象,例如宋朝选"火德",于是祭祀火神阏伯,祭祀寄居商丘的大火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运是怎么回事(呼和浩特列车停运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