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听见其他宝宝哭声(婴儿听见自己的哭声)婴儿听见其他宝宝哭声(婴儿听见自己的哭声)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听见其他宝宝哭声(婴儿听见自己的哭声)

婴儿听见其他宝宝哭声(婴儿听见自己的哭声)

天下的父母亲肯定都关心自己孩子的顺利成长,期盼着宝宝会走路,会说话,身体好,读书以后呢,成绩好,多才多艺,希望他长大成人之后,顺利地成家立业,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尽可能的做出贡献。但是你的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关心你?体谅你的心情,贴心的为你着想,可能很多家长就说不出来了。

这些能力和一个叫做同理心的心理能力密切相关。这个能力对我们孩子的未来的人际关系、社会竞争力,甚至幸福感都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而缺乏同理心,我们现在发现也是孩子自闭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诊断标准。

因此,重视你的孩子,绝对不应该忽略孩子的同理心的发展。什么是同理心呢?科学心理学把同理心定义为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不同的情况下,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的能力。有些人把同理心翻译成共情心,甚至直接理解为同情心,这其实还是不对的,这二者之间是有一些不同的。同情心指的是我们能够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心情、他的经历,让我们产生去帮助别人的冲动。

但同理心呢?其实是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的一种理解,这不仅包括对方的情绪,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欲望和行动的倾向。有的时候还包括对对方的担心,包括对他的期望,甚至希望他们更加快乐一些。我们中国人其实最早描述同理心的民族和文化。我们有很多的成语和同理心是相似相关,比如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同体大悲、心有灵犀,所有这些指的其实都是我们对别人的情感、欲望、行动、倾向其心理活动的认同、理解和感知。

有些人把同理心翻译成共情心,甚至直接理解为同情心。这二者其实还是不一样的。同情心是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心情和经历,让我们产生去帮助别人的冲动。但同理心呢,是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的一种理解,这不仅包括对方的情绪,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欲望和行动倾向。有的时候还包括对对方的担心、期望,希望他们更加快乐一些。中国人有很多描述同理心的成语,比如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同体大悲,心有灵犀,所有这些指的都是我们对别人的情感、欲望、行动倾向和心理活动的认同、理解和感受。

2.为什么我们需要同理心(同理心的神经科学基础)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类仅仅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战胜那些比我们强大的多的野兽的,只有团结互助,我们才有可能同心协力打败那些追逐我们的天敌,让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种同心协力就需要理解同伴的想法、意图和行动的倾向。

试想一下,几百万年前,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我们人类的先祖被天敌追逐的时候,如果只是自顾自地奔跑,很有可能一个一个就被动物吃掉,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互相一望,心领神会,就知道对方的意图、感觉和计划,我们就能更好地相互照顾、相互配合、同心协力,战胜那些追踪我们的天敌。因此,同理心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一种竞争优势和能力。

1995年,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心理学教授贾科莫·里佐莱蒂带着他的团队在研究猕猴大脑腹侧运动前区的过程中,首次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后来被称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为什么叫它镜像神经元呢,因为研究者发现,这些神经元不仅会在一只猴子运动的时候发放神经元的放电,另外一只猴子在看这只猴子做同样动作的时候,也会产生神经元的放电。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那样,心心相印,你的镜像神经元重印了我的镜像神经元的活动。

人类的镜像神经元更发达。当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比如说抓一个物体的时候,和看见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抓物体的时候,两个人的神经元活动会重合,就像两人在神经的层面上镜像了对方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同理心的神经生理基础。

既然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镜像神经元的产生是进化选择的结果,那么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同理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我们可以观察到刚出生的小婴儿,当他们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声时,也会跟着哭起来。孩子看到妈妈哭,甚至只是不开心的表情时,也会跟着难过起来;当孩子一岁大之后,看到其他小朋友伤心难过,除了跟着不开心之外,有的孩子还会试图去安慰别人,比如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去找老师或者大人帮忙。

而到了两岁之后,孩子已经能够逐渐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欲望和感受,因此他们在面对他人的不愉快时,不再只是跟着一起难过,而是想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希望更有效的帮助他们。随着语言,认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的同理心,也从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感染,慢慢转变为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他们会试图理解别人为什么不开心。此外,他们同理的范围,也不再只局限于身边的人和事,而会开始同理故事中的角色,或是其他地方遭受苦难的孩子。

比如,妈妈回家东张西望,两岁半的孩子就会过来问一句:“妈妈,你是在找鞋子吗?” 再举个例子。孩子在吃冰淇淋,爸爸看了他一眼,孩子也会停下来问一句:爸爸,你也想吃吗?这样的一种分享的行为也是同理心的表现。

别看这样的问话非常的简单,这是我们人类同理心发展的里程碑。迄今为止,还没有其他动物能有类似的表现,人工智能也不可能主动问出这样的话来,可以说,同理心这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本领。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利用核磁共振的扫描仪器,发现孩子在7到12岁时还会具备同理别人的痛苦感受的能力,当小朋友看到有人在伤害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们的大脑镜像神经元活跃,而且大脑里一些参与道德推理的脑区也会被激活。所以,人的恻隐之心和道德之心也与同理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3.同理心的三个层次

同理心也有层次的高低,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一个人的同理心的高低,可以从三个层次反映出来:

第1个层次,也是最简单的层次,就是能够理解对方的口头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这是一个人同理心最基本的表现。

比如,孩子在商场,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玩具车”,这位妈妈却立刻给了孩子一个巴掌,“一天到晚就知道车车车,走,回家!”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缺乏同理心的反应。妈妈听到了孩子的话,可能也看到了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神,但她并不能接受孩子的感受,可能还混杂着自己的强烈的情绪反弹,比如愤怒,压抑,焦虑等等。有同理心的妈妈也许会这样表达,“宝贝,我听到你说想要玩具车,妈妈知道你……”简单重复对方的语言,即表明你关注到了,你理解了。当然,如果你不理解的话可以附加一句,“这是什么意思呢?”

除了语言,同理心强的人还关注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这几乎是人的天赋能力,无需刻意学习。比如,一个人笑着说“我离婚了”,这里面表达的意思可能就复杂多了。同理心缺乏的人,可能会回应,“你怎么离婚了呢?”或者说,“我就说你早该离婚了“,具备基本同理心的人更可能会问,“你笑着说这件事情,发生了什么呀?”

同理心的第2个层次,是理解对方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一个人心里想着某件事情,嘴上却说着无关紧要的另一件事情,把特别重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说,或者根本不会说。

比如说丈夫刚进家门,妻子说,“老公你总算回来了,你都不知道今天家里有多脏!”

丈夫回答,“是吗?我看看。”

妻子不高兴的说,“今天孩子一点不省心,老是哭。“

丈夫回答,“真的啊,我去哄哄她。”

妻子发怒了,“奶粉快没了!”

丈夫穿鞋,“我这就去买。”

这位妻子所说的,真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吗?接连三句,丈夫都试图以满足对方的方式回应,但却没有意识到被这些言语掩盖的妻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妻子看上去是在连续抱怨一些家务琐事,但抱怨之下,却有未说出口的其他的情绪,这可能是由家务之外的事情引起的。如果丈夫同理心强,更好的做法是跟妻子进行情绪层面的沟通。比如问道,“亲爱的,你今天看上去心情很烦躁,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这种同理心,更有助于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和感情。

同理心的第3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在理解对方内心真实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对方的需求得到满足。

例如,一个痛哭的人,也许,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不是建议,也不是不停的安慰,而仅仅是一个安全的可以哭诉的环境,你的陪伴或者拥抱,或者一盒能够抹眼泪的纸巾。

希望今天小杜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下周我们分享同理心下,培养同理心的五个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听见其他宝宝哭声(婴儿听见自己的哭声)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