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婴儿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婴儿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最近多国报告的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引发了高度关注,原因之一是因为,这种“神秘”疾病发生在新冠大流行持续2年后,很容易让人们将之与新冠病毒疫情联系在一起。


《柳叶刀 · 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上最近发表的一篇通讯文章更是将之与所谓新冠病毒“超级抗原”直接联系在一起,更是戳到了人们最为敏感的神经。

有人将这篇文章观点与张文宏此前有关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看法联系在一起,称:

张文宏:国外发生的“推测是长时间的新冠隔离”;

《柳叶刀》: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或与新冠病毒超级抗原有关;

到底信谁的?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存在信不信的问题。

因为,尽管包括WHO、欧洲疾控中心、美国疾控中心和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等国际权威机构经过了大量调查,每周更新调查结果,迄今仅仅发现了一些可能相关的线索,尚没有有力证据明确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也就是说,迄今,这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原因未明”的疾病,你说,有什么可信不可信的?

张文宏就是随口那么一说

张文宏所谓“推测是长时间的新冠隔离”的说法是主要是对英国UKHSA于4月25日发布的技术简报的一种歪解。

英国UKHSA的技术简报根据调查得到的一些线索,依据通常的医学逻辑,假设了可能性由高到低的5种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一种影响幼儿的辅助因素使得正常腺病毒感染变得更严重或导致其触发免疫病理损害。可能的辅助因素可以是:

a.易感性增加,比如,新冠疫情期间缺乏暴露导致没有获得免疫力

b.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其他感染的协同

c.与新型冠状病毒病或另一种传染病合并感染

d.毒素、药物或环境暴露

2.一种新的变异腺病毒,与上述辅因素协同或者单独;

3.单独的药物、毒素或环境暴露;

4.一种单独或联合感染的新型病原体;

5.新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异体引发。

张文宏的说法,仅仅是拿出了第一条中4种可能的辅助因子中排在最前面的1条,即总共9种可能性中的一种,以相对肯定的语气随便那么一说而已,当不得真的。

英国UKHSA原本地意思是,新冠大流行期间为了防疫人们行为的改变,减少了与一些常规存在病原体的接触,从而降低了人群对这些病原体的“群体免疫”反应性,增加了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病原体人群(主要是新增加的婴幼儿和低龄儿童)的易感性。

简单来说,就如同人们常说的“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吃得太干净反而容易得病”,“长时间不感冒容易得大病”一样。

而张文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简单粗暴地说成“长期隔离”,说他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已经是相当“客气”了。

《柳叶刀》最新“研究”又说了什么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是什么研究,仅仅是一篇“通讯”。

通讯和研究论文有什么不同呢?

研究论文是需要经过同行评议的,基于研究证据,即用事实说话的实证性探讨;而通讯则是“来稿照登”,反映的是作者的“想法”或“思路”。

《柳叶刀》的这篇通讯,首先对目前有关不明原因儿童重症急性肝炎的一些线索进行了“选择性”回顾,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常见的环境暴露(就是有环境毒素或药物、食物等引发的),因而由传染性病原体(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解释仍然是最合理的。

由于所有病例都必须是非甲-戊型肝炎病毒引发,目前最经常检测到的病原体是腺病毒,而且主要腺病毒41F型。

因此,腺病毒是引发这种疾病最大的“嫌犯”。

但是,以往的经验是,腺病毒并不能单独引发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发生肝炎,即使腺病毒是罪魁祸首,也不可能是单独“作案”,应该还有“胁从分子”共同参与致病;

而该“胁从分子”可能就是新冠病毒。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种想法其实并没有跑出英国UKHSA所列举的几种假设病因,而是第一条中腺病毒与第2和第3种假定的“辅助因子”共同治病。

那么,作者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呢?

就是,目前有部分(少数)病例也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感染或既往曾经感染新冠病毒。

下面是这篇通讯想要说的内容的核心,即推测新冠病毒感染是如何“协同”作案的。

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

新冠病毒感染可导致(宿主)病毒库的形成(SARS-CoV-2 infection can result in viral reservoir formation)”。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新冠病毒感染后,某些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不够强大,不能完全彻底地清除感染的病毒,造成病毒在体内某些部位“常住”,成为一种“常驻病毒”。

而这个常驻部位是肠道(上皮细胞)。

作者进一步解释说,新冠病毒在肠道中的持续存在可能导致肠道上皮不断向外释放病毒蛋白,从而引起免疫激活,引发免疫反应。

作者又进一步假设,这种不断重复激活免疫系统的病毒蛋白可能是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本序列中超级抗原。

也就是说,发生这种肝炎的患者,不仅需要体内常驻新冠病毒,而且这些病毒还能释放超级抗原。

什么是超级抗原呢?

一方面,这种抗原可以不依赖于剂量,只要极小的量就可以激活 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

同时,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超级抗原激活体内非特异性杀伤T细胞介导的,反应特别强烈。

作者又举例说,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的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就是由超级抗原介导的免疫细胞活化导致的。

而先前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患儿中也有发生急性肝炎的。

为了强调存在这种可能性,作者还举例,葡萄球菌肠毒素B 6就“可以这么干过”。

基于以上多个假设,作者最后(还是)假设:

儿童重症急性肝炎病例的发生,可能的发生机制是,

1.先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毒没有被清除干净,在肠道形成了储存库,并不断释放超级抗原,激活细胞性免疫反应;

2.后来又感染了腺病毒;

3.腺病毒的感染又增强了新冠病毒超级抗原介导的免疫病例损伤,从而发生了急性重症肝炎。

如果这个弯弯绕的假设成立,意味着患者体内发生了系列新冠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的反应,通过检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加以验证。

作者建议,今后的调查中,可以增加3项内容,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

监测粪便中是不是持续排泄新冠病毒;T细胞受体是否存在偏移;IFN-γ(γ干扰素)表达是否上调(增加)。

由此可见,《柳叶刀》上的通讯文章仅仅是在目前发病原因和机制大的框架内提出了一种细化的可能性假设。

因而,到目前为止,有关这种疾病发生原因和机制的说法,除了假设还是假设,都还停留在假说阶段,没有哪一种说法或观点更可信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