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时候沉默婴儿出生时候沉默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出生时候沉默

婴儿出生时候沉默()


都说现在的孩子很脆弱,一不小心就抑郁了、焦虑了,甚至自杀了。

于是乎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甚嚣尘上,让爸爸妈妈们很紧张,这孩子该怎么养呢。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一书的作者林文采博士,通过25年的亲子辅导实践,认为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而且7岁之前非常关键。

如果在7岁之前的各个阶段,父母给足了孩子“心理营养”,就给孩子将来强大的心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林文采博士是马来西亚籍华人,美国心理辅导及临床辅导双博士,著名亲子专家,从事辅导25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辅导节目主持人15年。她与自由撰稿人伍娜共同完成了这本书。

一、7岁之前的孩子需要五大心理营养

所谓五大心理营养就是无条件接纳;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

具体说就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要给予无条件接纳,随时随地回应他的需求。醒了就笑脸相对,哭了就搂搂抱抱,饿了就给喂、尿了就给换。

因为这时婴儿随时随地需要找一个依靠的人,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孩子就会用一生去寻找,乃至长大后早恋或出现其它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得到无条件满足后,会觉得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这个“你”是妈妈或者任何一个与他亲密接触照顾他的人。这一点能够营养得充分,婴儿就会有被重视的感觉。

曾经有一种育儿方法风靡美国,叫“哭声免疫法”,其核心内容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认为这种方法能训练出一个不哭闹、省心的婴儿,并且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但后来证实采取“哭声免疫法”养育的孩子长大后大多存在睡眠障碍,甚至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等症状。

“哭声免疫法”的倡导者约翰·华生,大儿子自杀,小儿子流浪在外,女儿以及外孙女沉默、易怒、酗酒,并多次试图自杀,可谓自食其果。

目前"亲密育儿"已成为美国最普遍的教育方式。

4个月以后到3岁,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爸爸妈妈情绪稳定,夫妻关系和谐,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礼物。允许孩子力所能及地自主去做一些事情也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4到5岁,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阶段爸爸给予孩子的肯定可能比妈妈更有效。

6到7岁,孩子需要的是学习、认知、模范,这时候爸爸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7岁之前,如果上述各阶段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孩子的心灵就吸取了充分的营养,等于给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心理基础。

二、认可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天性

自家的孩子总是别人家孩子的小跟班,自家的孩子总是自娱自乐不合群,自家的孩子行动总是比别人家的孩子慢半拍。

父母往往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看到上述现象就非常着急,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小孩子各有天性,有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或是几种型混合,某一种型占比较高。

不同的天性决定孩子们在一起玩时表现各异,比如乐天型的孩子比较容易融入,忧郁型的孩子不合群,激进型的孩子天生就是娃娃头,冷静型的孩子爱当旁观者。

什么天性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父母要完全接受而不是着急去改变。

红遍全球的东京奥运会最小冠军,我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说,喜欢跳水,但不爱学习,爱打游戏。

因为喜欢和天赋,小小年纪的全红婵训练比别人都积极主动,自加压力提高训练强度,不怕吃苦受累,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

全红婵可能学不好数理化,但是掌握的知识能满足正常生活就行。喜欢打游戏,但能掌握一个度不沉迷就行,也许这是她解压的一个途径。

作者认为,我们要尽量发扬光大孩子的优点,尽量弥补孩子的缺点,缺点部分只要不伤害社会、不影响大局就行。

乐天型的孩子是人际高手,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容易冲动懊恼、半途而废,父母要引导孩子加强计划性和责任心。

忧郁型的孩子是完美主义者,适合从事专注度高的工作,但容易悲观被动、钻牛角尖,父母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激进型的孩子是天生的领袖,适合从事抗压能力强的工作,但容易暴躁固执、自大自满,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能控制欲太强。

冷静型的孩子擅长思考,适合从事慢节奏的工作,但比较懒慢冷漠、不爱表达,父母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务表达感受。

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材施教最关键。

孩子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做表演,父母就不要强求。

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要给孩子说明这玩具是你的,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儿就会还给你,如果还不行也不要强求。

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还是胆小、爱哭、黏人、不合群,那就晚些时候再送幼儿园。

三、善于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

孩子反复问一个问题,是想看大人被控制的模样,因为他平时被控制的太多。

孩子总抠手,是焦虑的表现。

小男孩总喜欢某一个小女孩,是缺少妈妈的拥抱。

孩子总害怕,是被过渡保护了。

孩子晚上不愿意早睡,是渴望妈妈爸爸的爱,想与下办回来的爸爸妈妈多待一会。

孩子不喜欢父母夸别人,是被父母夸得不够。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因为被太多人关注,有压力。

孩子见到别的小孩吃东西就想要,是好奇心作怪。

孩子不愿意与分开的亲人视频或打电话,是为了让自己不悲伤。

孩子说我讨厌自己,是家里管教得太严厉。

孩子在家里总是大哭大闹,是在家里被关注、接纳和重视的不够。

孩子情绪大,最大的原因是爸爸妈妈不和谐,或者是妈妈爸爸焦虑;家里规矩太多,孩子被约束太多,管教孩子太急躁、太高压、太控制都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异常。

一味地去改变孩子的行为是治标不治本,亲子关系的改善和心理营养的给予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伤心了、生气了要让孩子表达出来,等孩子平静后,再与他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对于不能满足的需求,父母要温和而坚持地拒绝,但要让孩子知道这不影响妈妈爸爸对他的爱。

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心灵的健康需要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一书对很多问题采取了一问一答的方式描述,具体解决抚养孩子中出现的各样状况,是一本很好的育儿实操书。

可以放在床头,遇到问题了随时翻来解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出生时候沉默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