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婴儿饭量(26个月宝宝饭量标准)26天婴儿饭量(26个月宝宝饭量标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26天婴儿饭量(26个月宝宝饭量标准)

26天婴儿饭量(26个月宝宝饭量标准)

宝宝从出生到第28天为新生儿期。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宝宝刚刚离开母体进入独立生活的环境,各个器官需要进一步完善,功能需要进一步向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做重大调整。

此时,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也弱。爸爸妈妈们如果想呵护好刚刚出生的宝宝,就需要全面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和发育特点。

1、体格发育及健康

2、能力发展

3、新生儿如何进行科学喂养

母乳喂养

新生儿断脐后30分钟,裸身抱到妈妈胸前,使母子进行充分的肌肤接触,以唤起新生儿的吮吸本能。新生儿的消化能力是惊人的,一般不到10分钟,就能将胃内的食物全部消化。所以这个阶段哺乳时间应该是灵活的,应遵循“按需哺乳”的喂养原则,“饿了就喂”对出生后一周左右的新生儿特别重要。

当妈妈感到奶涨时,即使孩子在睡眠中,也要用蘸凉水的湿毛巾轻柔地弄醒他,及时哺乳。下奶后,新生儿白天至少每1~3小时喂1次,夜里喂 2~3次。即使乳汁分泌不足,甚至一周还没有明显的乳汁分泌,也应每天让新生儿吮吸8~12次,以促进乳汁分泌。除母乳外,不要给新生儿任何食物或饮料,只要新生儿频繁地吮吸,就可以满足需要。

吃奶时间长短是判断吃饱与否的直接依据。新生儿连续吮吸10分钟以上基本就吃饱了;如果新生儿吃完奶后能安静入睡,或者自己松开乳头、心满意足,也说明他已经吃饱了。

排泄状况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母乳充足的孩子,每天排尿10次左右,尿液淡黄透明。若每天排尿少于6次,或尿液色深,说明奶水不足。

大便反映乳汁的质量。出生后第二三天的青黑色便是胎便,胎便过后正常的大便呈金黄色或黄色糊状。

母乳喂养是建立母婴交流的最佳途径,更重要的是能使新生儿找到温暖安全的港湾,而安全感的获得,是日后心智发展的坚实基础。

混合喂养

当母乳不足时,需加其他代乳食品作为补充,即“混合喂养”。需要强调的是:只要能坚持并被正确地指导,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是可以哺乳的,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别轻易放弃母乳哺喂。 喂养方法为:先喂母乳,每天不少于3次,然后用其他乳类或代乳品补充不足。用小匙、小杯或滴管喂宝宝,不要用橡皮奶头,否则宝宝容易产生 “乳头错觉”。混合喂养应在两餐之间适当地补充水。一旦妈妈的奶量恢复正常,应立即转为母乳哺喂。

人工喂养

因母乳实在缺乏或母亲患病等原因而不能哺乳,改用动物乳(牛乳、羊乳及奶粉)或植物源性食品代替母乳喂养,称为人工喂养。配方奶是人工喂养的首选代乳品,根据体重,参考配方说明给量,就能保证新生儿营养和水的需要。

喂奶最好选用直式奶瓶,奶嘴软硬适中。一般在奶嘴侧面扎两个孔,孔洞大小以奶液能连续滴出即可,若奶液流速过快易呛奶。喂奶前,滴1滴奶于手脆内侧试试温度,以不烫为宜,宁凉勿烫。喂奶时,将奶瓶倾斜45度使奶嘴中充满奶液,这样既避免吸入空气又可减轻奶液的冲击力。 新生儿每天要喂6~8次,每次间隔3~3.5小时。两周内的新生儿每次喂50~100毫升,两周后每次喂70~120毫升。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配方奶说明的参考量,还是专业书籍给出的参考量,都只能给爸爸妈妈提供大致的参照,因为孩子食量大小有较大个体差异,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机械。

4、新生儿肚脐如何护理?

脐带是胎儿连接母体(胎盘)的通道,出生后脐带会被结扎、剪断,留下脐带的残端。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24~48小时自然干瘪,3~4天开始脱落,10~15天自行愈合、脱落,形成脐窝,通常称为肚脐眼。

如果护理不当,细菌可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新生儿脐炎。细菌还可能通过脐带进入血液,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必须做好脐带的护理。

(1)脐带未脱落前。

一要注意脐部的消毒,在新生儿脐带未愈合前,应每天两次消毒脐部。消毒液可选用5%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按压宝宝脐部两侧,以便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径约3cm,要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

二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洗澡时,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用清洁的柔软纯棉毛巾轻轻将脐带周围皮肤擦干,并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换尿布时注意尿布不要覆盖于脐部,以防大小便污染脐部。

(2)脐带脱落后。

新形成的肚脐眼发红而湿润,这是正常现象,可以用蘸了75%酒精消毒,以促进肚脐眼愈合。千万不要揭肚脐眼的痂皮,务必等它自行脱落。

每次护理时应注意脐部的观察。如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现象时,应加强消毒。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①脐部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

②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③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5、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抚触?

洗澡

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

频率:冬天每天一次,夏季每天至少一两次。

水温:以38~40℃摸上去不烫手为宜。

室温:控制在25℃以上。

操作:

1.用浴巾裹住宝宝全身,以防受凉。

2.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从宝宝耳后向前压住两侧耳廓以盖住耳孔,防止耳朵进水。

3.手掌和前臂托着宝宝的脖子、头及后背,先洗脸,再洗头。

4.洗头时头向后仰,将头发湿润,加少量洗发液轻轻揉洗,用清水冲洗干净,马上擦干。

5.脐带未脱落前应分别清洗上、下身,以防洗澡水溅入脐孔。

6.先洗颈部、上肢,再洗前胸、腹部、背部及下肢,最后洗外阴和臀部。

7.洗毕用浴巾包裹,褶皱处仔细擦干,以防皮肤糜烂和发生尿布疹。

抚触

实验结果表明,经抚触的健康新生儿,奶量摄入高于对照组。给宝宝做抚触,可以增加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不仅如此,在健康足月儿中,抚触还有减轻疼痛的神奇作用。对于剖腹产的婴儿,给宝宝做抚触,可以消除剖腹产后的隔阂,建立更加深刻的亲子关系。随着科研进展,抚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脑科学及心理学的全新领域。抚触能使婴儿感觉安全、自信,进而养成独立、不依赖的个性。抚触能使婴儿机体免疫力提高,刺激消化功能,减少婴 儿焦虑

抚触方法

头部抚触

第1步: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

第2步: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两侧滑动,让上下颌形成微笑状。

第3步:两手从前额发际,向脑后抚触,最后两中指停在耳后,像梳头样动作。

胸部抚触

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进行弧线型抚触。

腹部抚触

两手依次从婴儿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

四肢抚触

两手抓住婴儿一只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像牧民挤牛奶一样,然后从上到下搓滚。对侧及双手做法相同。

手足抚触

用两拇指交替从婴儿掌心向手指方向推进,从腿跟向脚趾方向推进,捏一捏每个手指和足趾。

背部抚触

以脊椎为中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向臀部,再回到上端,用食指和中指从尾骨部位沿脊椎向上推至颈椎部位。

抚触中的注意事项

不必拘泥于某些刻板固定的形式,抚触的基本程序是,先从头部开始,接着是脸、手臂、胸、腹、腿、脚、背部。每个部位抚触2-3遍。开始要轻,之后适当增加压力。

最好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抚触,洗澡后也可以,室温在22℃-26℃间。

抚触前用热水洗手,可用润肤油倒在手心作为润滑剂。

抚触时可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婴儿轻轻地交谈。

密切注意要儿的反应,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停止抚触:哭围、肌张力增高、活动兴奋性增加、肤色出现变化、呕吐。

对早产儿的抚触,应该在30℃环境温度下进行。

6、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新生的宝宝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疸,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

在皮肤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

宝宝的症状

新生宝宝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大部分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严重,足月的宝宝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的宝宝延迟至3~4周才消退。黄疸程度轻,可为浅杏黄色,限于面部、颈部、巩膜、躯干及四肢。新生宝宝的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生后半小时早开奶,频繁吸吮,加强母乳喂养多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主要在于预防,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表现,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了解新生黄疸的情况

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疽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不必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防治与护理

发现宝宝出现黄疸后,父母护理时要注意:

判断黄疸的程度。父母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疸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疸,为重度黄疸。

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尽早使胎便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

宝宝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给宝宝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7、亲子小游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26天婴儿饭量(26个月宝宝饭量标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