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胎怯,指初生胎禀怯弱之证。本病为新生儿常见病证之一,若不能及时调治,影响小儿发育成长。


《小儿药证直诀》开始,古代儿科医籍对本病有不少论述,但现代关于本病的研究报道却甚为鲜见。我们近年来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初步介绍于下。


01

求因审胎前


胎怯总因先天未充而患,因而初生便见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无精光,身无血色,目无神彩,啼哭无力,吮乳口软,毛发黄少等一系列虚弱征象。


证诸临床,此种患儿均有出生体重显著低下。


正常新生儿体重应在3kg左右,若出生体重在2.5kg以下,西医称之为低出生体重儿,常见于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其临床表现便与胎怯相符。


关于本病成因,元代《活幼口议·卷第九》说:“乃父精不足,母气衰羸,滋育涵沫之不及,护爱安存之失调,方及七八个月以降生,又有过及十个月而生者。


明确指出,尽管有早产、足月产、过期产之不同,但总是由于父精不足,或母体气血供养不充,胎儿在宫内所受滋育不及,才会发生本病。


清代《幼幼集成·卷二》又提出:“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产多之孕妇。”认为高龄夫妻和多产妇女生出的孩子易患本病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母体因素,如各种原因造成早产,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孕母内分泌失调、生殖畸形和疾病、外伤,胎盘功能不全,以及孕妇患病(如急性传染病等)影响胎儿等;


也有胎儿因素,如双胎或多胎影响胎儿的营养,或羊膜早破和胎儿畸形引起早产等。


这些病因,均作用于胎孕之时,虽然因素不一,其小儿出生时禀赋未曾充足则同。


所以,预防胎怯产生,关键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克服可能造成胎儿营养不良、发育不成熟的各种病理因素。


02

辨证求五脏


胎怯属于初生儿内伤杂病范畴。


早产儿胎龄未足,正气未充;小于胎龄儿胞衣精血不足、胎儿失养。胎怯患儿均表现为元气不固,脏腑功能不全,因而生存能力降低,使他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


据报道,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新生儿相比,在新生儿期死亡的危险要高40倍,即使存活,并发其他疾病及生长发育障碍的比例,也远大于正常体重新生儿。


胎怯患儿出生后,应加强护理,如保暖、供氧、喂养和预防感染等,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成活率。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无对本病有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探求本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研制有效方药,是一项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明代《幼科发挥·卷一》在提出本病病因为“禀受于气之不足也”之后,便采用五脏辨证的方法,对于初生儿五脏受气不足的临床表现进行证候分析。


我们近年来通过对百余例胎怯患儿的临床观察分析也证实,胎怯的辨证,确可采用中医儿科内伤杂病的基本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来寻求。


胎怯的证候表现,各有五脏不足偏重之分。


肺主气,司呼吸,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若皮肤薄嫩,胎毛多而细软,呼吸气微弱,咳嗽无力,当责之肺虚;


心主血脉、神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若精神萎靡,啼哭无力,面无光彩,身无血色,唇爪淡白,虚里动疾,易作惊惕,当责之心虚;


脾主运化、升清,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若肌肉瘠薄,手足如削,萎软弛缓,口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哽气多哕,便下稀清,目肤淡黄,当责之脾虚;


肝主疏泄,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若筋脉弛长,肢软不收,目无神彩,易为瘛瘲,当责之肝虚;


肾藏精,主生长,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若形体偏小,肌肤欠温,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薄,耳舟不清,指甲软短,骨弱肢柔,睾丸不降,先天缺损畸形,当责之肾虚。


以此与患儿对照,进行证候分析,便可提挈胎怯辨证之纲要。


03

论治重脾胃


胎怯患儿固有五脏不足之分,但其全身虚怯之关键,则以脾肾为主。


因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禀赋不足,当以补肾培本施治,才能促进患儿加速发育成长。


正如《幼科发挥·卷之一》所说:“凡五脏不足者,古人用地黄丸主之。或曰:五脏不足,而专补肾何也?曰:太极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两肾。肾者五脏之根本。经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谓也。


又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者赖后天培补,充其不足,才能使气血化生有源,胎怯儿长养有望,证之临床,胎怯患儿五脏不足的证候表现之中,确以脾肾两虚较为突出,其中早产儿肾虚,足月小儿脾虚又更为明显。


所以,张景岳论胎怯证治便已提出:“凡怯弱者,宜专培脾肾为主。”


我们就胎怯的病机实质作实验研究。


以低出生体重豚鼠(生后3天小于65g)和正常出生体重豚鼠(生后3天大于65g)作为观察对象,以与脾主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的血清胃泌素,与肾主生长功能密切相关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作为观察指标。


观察结果: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体重组116.94±0.41pg/ml、正常体重组169.99±29.36pg/ml;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低体重组0.397±0.04ng/ml、正常体重0.951±0.46ng/ml。


经统计学处理,低出生体重豚鼠的该两项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豚鼠(P<0.01)。


实验结果提示,低出生体重动物不仅在其症状表现方面,同时也在其体内生化改变方面,均显示出脾肾两虚的证候特点。


历代儿科医家提出了不少治疗胎怯医方,这些方药的功用便较集中于健脾补肾


如对胎怯脾气虚者用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脾虚痰盛用长生丸;气血两虚用调元散、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肾阴亏用六味地黄丸;肾阳微用八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等。



笔者临床体会,其中以《奇效良方》中健脾益气养血之调元散(山药、人参、白术、白芍药、白茯苓、茯神、当归、熟地黄、黄芪、炙甘草、川芎)和补肾温阳充髓之补肾地黄丸(熟地黄、牛膝、鹿茸、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最值得推崇。


临证体验,治疗胎怯,健脾应侧重补脾气、温脾阳,以充后天之本。如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茯苓之类,患儿运化力薄,又宜佐开胃消乳之麦芽、谷芽、砂仁之属。


若兼恶心呕吐,可加半夏、陈皮、生姜;大便溏薄加焦山楂、炒苍术、炮姜;腹部胀满加木香、枳壳、莱菔子,令补运兼施,以振生气。


补肾以益精为本。如熟地、枸杞子、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阿胶、紫河车等,要注意补不壅滞,又要适当温阳以壮元气,如肉苁蓉、杜仲、附片、鹿茸等。


初生小儿,胃小而薄,用药不宜过多,应精选药味,精制药量,少量多次喂服。并须注意某些药物(如人参、附子等)使用过量对新生儿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若患儿合并肺炎、败血症、硬肿症、溶血症等,又当先治其标,或标本兼施。总之,对患儿既要坚持治疗,又不可操之过急,当假以时日,健脾补肾法确能增强体质、增长体重,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