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隆突较常引起义齿压痛(下颌隆突是较常引起义齿压痛的部位)下颌隆突较常引起义齿压痛(下颌隆突是较常引起义齿压痛的部位)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下颌隆突较常引起义齿压痛(下颌隆突是较常引起义齿压痛的部位)

下颌隆突较常引起义齿压痛(下颌隆突是较常引起义齿压痛的部位)

全口义齿的修理

一、基托折裂和折断的修理

1.原因

(1)因不慎将义齿掉到地上造成唇侧或颊侧基托折断。

(2)由于 力不平衡造成义齿折断。

2.修理方法根据不同折裂情况和部位,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修理。

(1)唇、颊侧基托折断的修理 如折断的唇或颊侧基托仍可以和基托对合,可用粘结剂(502胶)将断端粘固,灌注石膏模型,待石膏硬固后,将义齿从模型上取下,加宽破裂线,深度达到组织面,在模型上涂分离剂。然后用室温固化塑料修理。如折断的唇或颊侧托丢失或呈碎块,不能再对合时,可在模型上直接用室温固化塑料恢复唇或颊侧缺损的基托,或按常规热处理。

(2)上下颌义齿折断的修理 上下颌义齿多在两个中切牙之间有裂纹或折断,先将折断面洗干净并擦干,将粘结剂放置在断面上,将折断的义齿对合粘接成整体。固定后检查接合后的位置及关系是否正确,调拌石膏灌注模型。石膏凝固后,如能将义齿从模型上取下,则加宽基托的折断面并达到组织面,模型上涂分离剂,然后将义齿按原来位置放好。如组织面有倒凹,义齿不能从模型上取下时,可将折断处两侧基托磨去一部分,深达组织面,但不能损坏石膏模型。折断处用蜡恢复外形,除蜡,热处理,开盒,磨光,义齿修理完成。

基托折断后如用室温固化塑料修理时,可直接将室温固化塑料放在折断处,塑料硬固后,将义齿和模型分离后磨光。

如果因力不平衡造成的折断,当修理好后,需在口内调 ,必要时重衬。

二、人工牙折断或脱落

如果用的是塑料牙,先用轮状石将折断的人工牙及其舌侧基托磨除,保留原来的唇侧龈部基托,以免唇侧新旧塑料颜色不一致,影响美观。如果是瓷牙可用吹灯的小火焰,在折断牙齿的周围加热,使塑料变软用蜡刀将折断的瓷牙撬出。也可用裂钻从舌侧龈缘处去除塑料,并将折断瓷牙去除。按照义齿上人工牙的形状,颜色,大小选择相近似的人工牙,经磨改后按要求排列在牙弓上,用蜡将其与邻牙的唇面粘着固定,用常规方法热处理,或用调拌好的室温固化塑料,从舌侧磨去的基托部位填入,塑料完全硬固后,去除粘蜡,磨光后完成。

三、全口义齿重衬

1.直接法重衬 将义齿刷洗干净,并除掉义齿组织面上软垢和染色。检查义齿边缘及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过长边缘,可将过长边缘磨短。组织面均匀地磨去约lmm,使呈粗糙面。为了避免塑料粘在磨光面和牙面上,可在磨光面及牙面上涂凡士林或蜡,在基托组织面及周围边缘上涂上单体,患者口腔粘膜上涂石蜡油或分离剂,将调和好的室温固化塑料(粘湿期)放置在义齿的组织面上,将义齿戴入患者口里,引导患者下颌闭合在正中关系位,检查正中咬合,多余的室温固化塑料流出。让患者做各种功能性运动,进行边缘功能性整塑,多余的材料流到磨光面上。在室温固化塑料稍变硬时,即将义齿从患者口内取出。等室温固化塑料硬固后,去掉表面多余的塑料,将义齿浸泡在温水中3~5分钟,然后将边缘及表面磨光。zui后戴入患者口内,检查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咬合。

2.间接法重衬 适用于义齿基托边缘短,组织面和组织之间不吻合面积较大,患者对室温固化塑料过敏者,可采用此法。

将义齿刷洗干净,用桃形带石针将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层。

调拌适当的弹性印模材料,放入义齿组织面,戴入患者口内,嘱患者咬在正中位,做自动的肌肉功能性整塑。放置的印模材料量不宜过多,过稠,以免影响义齿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

印模材料凝固后,让患者漱口或自唇侧边缘滴水,破坏边缘封闭后,从口内取出义齿,去除过多的印模材料,可直接装盒。

3.自凝软衬材料重衬 自凝软衬材料是一种柔韧、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能与义齿基托牢固连接,能在口腔内直接重衬,无刺激性,具有弹性柔软性。适用于刃状牙槽嵴和粘膜较薄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进行软衬后增加义齿的固位,消除压痛和其他的不适感,并提高咀嚼效能。其缺点是不宜抛光,且时间长了材料易老化。

全口义齿的试戴

全口义齿排牙,上蜡完成后,应让患者在口内试戴。

义齿戴入口腔后的检查:

1.局部比例是否协调 嘱患者站立或端坐在椅位上,从正面和侧面观,患者外形是否自然和谐。

2.检查颌位关系 医师的双手手指分别放在患者的两侧颞部,嘱患者反复做正中咬合动作,若能感到双侧颞部肌肉收缩的明显动度,说明下颌没有前伸;若双侧肌肉动度一致,表明下颌没有偏斜。

3.检查前牙 检查牙齿的形状、位置、排列、中线、前牙切嵴线,以及前牙与唇的关系。

4.检查后牙 后牙位置排列是否适当, 平面是否在舌侧缘或略低处。

检查义齿是否稳定,可用器械轻轻在下颌后牙中央窝及上颌后牙舌尖处加压,检查义齿是否具有在功能状态下的稳定。

5.检查基托 检查基托边缘是否合适,尤其上颌后缘,下颌磨牙后垫处,检查后堤是否已制作。检查基托外形是否影响唇、颊、舌肌的活动。

6.检查垂直距离和发音 用发音法检查垂直距离之前,需再次检查上前牙腭侧基托外形是否合适。嘱患者发含“斯”音,此时应是上下牙间有最小的间隙。

试戴中发现有问题要及时纠正。必要时重新确定颌位关系,重新排牙。

全口义齿的印模和模型

一、印模

印模是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硬组织的阴模。准确的印模,要反映口腔解剖形态和周围组织生理功能活动,以便使基托与口腔粘膜高度密合,有边缘封闭,从而取得全口义齿良好的固位。

1.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分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一次印模法是用合适的成品托盘及用海藻酸印模材或热塑性印模材一次完成工作印模的方法。二次印模法又称联合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是在患者口中制取两次印模后完成工作印模的方法。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口或闭口分为开口式印模和闭口式印模。上述各种印模形成时,患者是在半张口情况下取得的,统称为开口式印模。闭口式印模是先取初印模,灌制模型,在模型上制作暂基托并形成堤,用

堤形成颌位记录后,将氧化锌丁香油印模材糊剂或硅橡胶印模材涂布于暂基托的组织面,引入口中,咬在正中位,借咬合力使印模材均匀分布,以主动方式完成印模边缘的整塑。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粘膜造成压力分为粘膜静止式印模和粘膜运动式印模技术。不同的印模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印模技术。低粘度的印模材,如印模石膏,高流动性弹性印模材,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适于取粘膜静止式印模,而高粘度的材料,如海藻酸印模材、印模膏或低流动性弹性材适于取粘膜运动式印模。

2.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1)取模前的准备

调整体位、选择托盘:上颌托盘的宽度应比上颌牙槽嵴宽2~3mm,周围边缘高度应离开粘膜皱襞约2mm,唇颊系带处应呈切迹,托盘长度需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后缘应超过颤动线3~4mm。下颌托盘的高度和宽度与上颌的托盘相同,其长度应盖过磨牙后垫。

(2)取初印模 取上颌初印模,选与患者口腔情况大致相似的成品托盘,将印模膏放置在60~70℃热水中软化。取适量软化的印模膏放置在托盘上,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右手持盛有印模膏的托盘,左手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中,使托盘就位,稳定托盘在一定位置,牵拉颊部肌肉向下前内方向,完成肌功能整塑。冲冷水使印模膏硬固后,使印模从上颌后缘脱位,从口内旋转取出。检查初印模.组织面应清晰,如印模边缘过厚过长,应除去过多的印模膏。然后可逐段地烤软印模边缘。进一步作肌功能边缘整塑。

取下颌初印模,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盘,左手拉开患者右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中,将两手食指放在托盘两侧相当双尖牙部位,拇指固定在下颌骨下缘,轻压使印模托盘就位,在印模可塑期内,牵动颊部向上前内方向,并拉动下唇向上内,嘱患者将舌轻微伸出舔上唇并左右活动。

(3)制作个别托盘 用室温固化塑料制作个别托盘。取初印后灌注石膏模型,在模型上用变色铅笔画出个别托盘的范围。在前庭的zui深处与牙槽嵴之间画出边缘,这个边缘比预先取的功能边缘短l~2mm,唇、颊、舌系带处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不妨碍边缘整塑时的自由活动。后堤区要放在软腭处超过颤动线2~3mm,以保证能正确地取出该处的印模。下颌个别托盘应包括磨牙后垫及颌舌骨线。画出边缘线后,适当地填倒凹,并涂分离剂。然后调拌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厚即可。待其硬固。取下,沿画线标记修整边缘,备用。将作好的个别托盘放入口内,在唇、颊、舌活动时,托盘位置保持不动,则认为托盘合适。

也可采用修改初印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将用印模膏取的初印模的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去除组织面的倒凹,周围边缘刮去l~2mm。这样经修改的初印模也可作为个别托盘用。

(4)取终印模 用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需先经过添加边缘材料,再次进行边缘整塑后制取终印模。在上颌的唇颊侧添加烤软的印模膏,分段进行边缘整塑。

上颌后堤区是上颌全口义齿后缘的封闭区,在个别托盘后缘约5mm宽,放上烤软的印模膏,放入病人口内原有位置,加压。则完成上颌全部边缘封闭。

下颌除唇颊侧修整同上颌基本相同外。还需作舌侧修整,也可分舌前部,左右侧三区进行,嘱患者舌头左右活动及向上 ,即可修整舌翼缘及舌系带区。

调拌终印模材料,放置在个别托盘内,旋转进入口中,以轻微压力和颤动方式使托盘就位,作肌功能整塑,稳住托盘待材料硬固。

3.印模的要求

(1)使组织受压均匀 由于口腔的各部分组织各有其不同的解剖特点,缺牙时间不一致,而且牙槽嵴各部位吸收不均匀而高低不平。在采取印模时,应注意压力要均匀,否则,影响模型的准确性。

(2)适当扩大印模面积 在不妨碍粘膜皱襞、系带以及软腭等功能活动的条件下,应充分伸展印模边缘,以便充分扩大基托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固位力也越大,同时无牙颌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咀嚼压力越小。

无牙颌印模的边缘要与运动时的唇、颊和舌侧粘膜皱襞和系带相贴合,还要充分让开系带,不妨碍唇、颊和舌系带的功能运动。印模边缘应圆钝,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为2~13mm。上颌后缘的两侧要盖过上颌结节到翼上颌切迹,后缘的伸展与后颤动线一致。下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约6mm,远中舌侧边缘向远中伸展到下颌舌骨后间隙,下缘跨过下颌舌骨嵴,不应妨碍口底和舌运动。

(3)采取功能性印模 取印模时,在印模材可塑期内进行肌肉功能整塑,由患者自行进行或在医生帮助下,唇、颊和舌做各种动作,塑造出印模的唇、颊、舌侧边缘与功能运动时的粘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以至所形成的义齿基托边缘与运动时粘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无牙颌的组织面之间,达到良好边缘封闭。

(4)保持稳定的位置 取印模过程,应保证载有印模材料的托盘在口腔中保持正确而稳定的位置,避免移动,同时维持一定的压力直到印模材完全凝固为止。

二、模型

模型是灌注模型材料,即石膏或人造石于印模内形成的物体原型。全口义齿模型是灌注模型材料于无牙颌印模内形成的无牙颌阳模。

在全口义齿初印模上灌注石膏形成初模型,用来制作个别托盘,在全口义齿终印模上灌注石膏或人造石形成终模型(又称工作模型)用来制作暂基托及全口义齿。

工作模型应充分反映出无牙颌组织面的细微纹路,印模边缘上显露出肌功能修整的痕迹,模型边缘厚度以3~5mm为宜,模型zui薄处也不能少于lOmm。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lOmm。模型形成的方法有围模灌注法和一般灌注法两种。

模型后堤区的处理:如果在取终印模时未作后堤区加压完成边缘修整者,可在模型上用刮除石膏的方法形成后堤区。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颤动线处切一深度1~1.5mm的切迹。沿此切迹向前约5mm的范围内。将石膏模型轻轻刮去一层,愈向前刮除得愈少。使与上腭的粘膜面移行。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一、骨组织的改变

当牙齿缺失后,上下颌骨的改变主要是牙槽嵴的萎缩。维持天然牙生存的牙槽突是随着牙齿的生长和行使功能而发育和保持的。牙齿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牙槽嵴的吸收即行加快。随着牙槽嵴的吸收,上下颌骨逐渐失去原有形状和大小。牙槽嵴的吸收速度与缺失牙的原因、时间及骨质致密程度有关。

牙槽嵴的吸收速率在牙齿缺失后头三个月zui快,大约六个月后吸收速率显著下降,拔牙后两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然而。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将终生持续。

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有关,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而下颌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因此,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内,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吸收多,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由于牙槽嵴的高度与大小不断萎缩削减,以至切牙乳突,颧弓与牙槽嵴顶的距离逐渐接近甚至与之平齐。腭穹隆的高度也相应变浅变平。下颌牙槽嵴的吸收方向是向下前和向外,结果使下牙弓逐渐变大,上下颌间距离减短,面下l/3距离也随之变短,上下颌骨间的关系失去协调可表现出下颌前突、下颌角变大、髁突变位以及下颌关节骨质吸收和功能紊乱。

牙槽嵴的持续吸收不仅与患者全身健康状态和骨质代谢状况有关,而且与修复义齿与否及修复效果好坏有关。

二、软组织的改变

附丽在颌骨周围的唇颊系带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变短,甚至与嵴顶平齐,唇颊沟及舌沟间隙变浅,致使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无明显界限。

唇颊部因失去硬组织的支持,向内凹陷,上唇丰满度缺失,面部皱褶增加,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面容明显呈衰老状。

由于肌肉张力平衡遭到破坏。失去正常的张力和弹性,粘膜变薄变平,失去正常的湿润和光泽,且敏感性增强,易患疼痛和压伤。

由于牙列缺失,舌失去牙齿的限制,因而伸展扩大。有的患者还出现味觉异常和日干等现象。

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 无牙颌的分区

1.主承托区 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区域、腭穹窿、颊棚区,此区的骨组织上被覆盖着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有致密的粘膜下层所附着,此区能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的创伤。

2.副承托区 指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和舌腭侧(不包括硬区)。副承托区与主承托区之间无明显界限。副承托区与唇颊的界限在口腔前庭粘膜反折线,与舌的界线在口底的粘膜反折线。此区骨面有粘膜、粘膜下层、脂肪和腺体组织,下颌还有肌附丽点和疏松的粘膜下组织。

3.边缘封闭区 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粘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颔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此区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但是这些组织可以与义齿边缘紧密贴合,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组织之间,产生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从而形成负压和二者之间的吸附力,保证义齿固位。

4.缓冲区 主要指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上面覆盖很薄的粘膜,为防止压痛,与之相对的基托组织面应作出适当缓冲。

二、义齿间隙和义齿表面

1.义齿间隙 是在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义齿间隙是天然牙列所占据的空间。天然牙缺失后,周围的软硬组织也发生吸收和减少,因此义齿间隙的大小在同一个体也会随缺牙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变化。要通过调整义齿基托厚度和范围使全口义齿充满在这个间隙内,以恢复患者的面容,同时又不妨碍唇颊舌侧肌肉的正常活动。

2.义齿表面 义齿有三个表面,对义齿的稳定和舒适有很大的影响。

(1)组织面 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粘膜组织接触的面,必须与口腔粘膜组织紧密贴合,二者之间才能形成大气负压和吸附力,使全口义齿在口腔中获得固位。

(2)咬合面 咬合面是上下颌牙齿咬合接触的面。在咬合时,咀嚼肌所产生的咬合力量通过牙齿咬合面传递到基托组织面所接触的口腔支持组织上。咬合力应均匀分布在支持组织上,而使义齿有良好的固位。

(3)磨光面 磨光面是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磨光面的外形是由不同的斜面构成的,磨光面的倾斜度、义齿周围边缘的宽度和人工牙齿的颊舌位置正常时,舌和颊才有帮助义齿固位和抵抗侧向压力的作用。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一、牙槽嵴

牙槽嵴是自然牙列赖以存在的基础。其上覆盖的粘膜表层为高度角化的鳞状上皮,粘膜下层与骨膜紧密相连,故能承担较大的咀嚼压力。上下颌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为内外两部分: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

二、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位于牙槽嵴与粘膜之间,为一潜在的间隙。粘膜下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全口义齿的唇颊侧基托在此区内。此区内从前向后有下列解剖标志:

1.唇系带 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为一扇形或线形粘膜皱襞,是口轮匝肌在颌骨上的附着部。全口义齿的唇侧基托在此区应形成相应的切迹,以免妨碍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固位。

2.颊系带 位于双尖牙牙根部,附着在牙槽嵴顶的颊侧,呈扇形,数且不定,是类似唇系带的粘膜皱襞。上下颌左右两侧均有颊系带。其动度比唇系带小,但全口义齿的颊侧基托在此部位也应制成相应的切迹。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颊系带以后为后弓区。

3.颧突 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表面覆盖薄的粘膜,与之相应的基托边缘应做缓冲,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为支点前后翘动。

4.上颌结节 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表面有粘膜覆盖。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与颊粘膜之间形成颊间隙。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充满在此间隙内。

5.颊侧翼缘区 位于下颌后弓区,在下颌颊系带至嚼肌下段前缘之间。当下颌后部牙槽嵴吸收已平时,该区又称颊棚区,外界是下颌骨外缘,内侧是牙槽嵴的颊侧斜坡,前缘是颊系带,后缘是磨牙后垫。此区面积较大,骨质致密。当牙槽嵴吸收严重时,此区较为平坦,骨小梁排列与 力方向几乎呈直角,义齿基托在此区内可有较大的伸展,可承受较大的力,起支持并有稳定义齿的作用。

6.远中颊角区 位于嚼肌前缘颊侧翼缘区之后方。因受嚼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边缘不能较多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嚼肌活动时会使义齿松动。

三、口腔本部

口腔本部在上下牙槽嵴之舌侧,上为腭顶,下为口底。口腔本部是食物进人食道的必经之路,也是舌运动的主要空间。本区内的解剖标志有:

1.切牙乳突 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中切牙之腭侧,为一梨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突起。乳突下方为切牙孔,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覆盖该区的义齿基托组织面需适当缓冲,以免压迫产生疼痛。

切牙乳突是排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上颌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l;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lmm范围内。当牙列缺失后,上颌骨唇侧骨板吸收较多,使切牙乳突向前移约1.6mm,因此。上颔前部缺牙较多的病例.上颌两侧尖牙尖顶间的连线应位于切牙乳突后缘。

2.腭皱 腭皱位于上颌腭侧前部腭中缝的两侧,为不规则的波浪形软组织横嵴。有辅助发音的作用。

3.上颌硬区 上颌硬区位于上腭中部的前份,骨组织呈嵴状隆起,又称上颌隆突。表面覆盖的粘膜甚薄,故受压后易产生疼痛。覆盖该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防产生压痛,并可防止由此而产生的义齿左右翘动或折裂

4.腭小凹 腭小凹是口内粘液腺导管的开口,位于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数目多为并列的2个,左右各一个。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5.颤动线 颤动线位于软腭与硬腭交界的部位。当患者发“啊”音时此区出现轻微的颤动现象,故也称“啊”线。颤动线可分为前颤动线和后颤动线。前颤动线在硬腭和软腭的连接区,约在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的连线上。后颤动线在软腭腱膜和软腭肌的连接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称后堤区。此区宽2~12mm,平均8.2mm。有一定的弹性,上颌全口义齿组织面与此区相应的部位可形成后堤,能起到边缘封闭作用。

6.腭穹隆 腭穹隆呈拱形,由硬腭和软腭组成,硬腭在前部。在硬腭前l/3处覆盖着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有紧密的粘膜下层附着,可以承受咀嚼压力。硬腭后三分之二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腺体,腭中缝区为上颌隆突。

7.翼上颌切迹 翼上颌切迹在上颌结节之后,为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后缘之间的骨间隙。表面有粘膜覆盖,形成软组织凹陷,为上颌全口义齿后缘的界限。

8.舌系带 舌系带位于口底的中线部,是连接口底与舌腹的粘膜皱襞,呈扇形,动度较大。全口义齿舌侧基托在此部位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舌的活动。

9.舌下腺 舌下腺位于舌系带的两侧。左右各一。舌下腺可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或下降。故与此区相应的义齿舌侧基托边缘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

10.下颌隆突 下颌隆突位于下颌两侧双尖牙根部的舌侧,向舌侧隆起。表面覆盖的粘膜较薄。与之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

11.“P”切迹 “P”切迹位于下颌骨内缘,下颌舌骨嵴前方,是口底上升时的zui高点。基托边缘应有相应的切迹。

12.下颌舌骨嵴 下颌舌骨嵴位于下颌骨后部的舌面,从第三磨牙斜向双尖牙区,由宽变窄。下领舌骨嵴表面覆盖的粘膜较薄,其下方有不同程度的倒凹。覆盖此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免产生压痛。

13.舌侧翼缘区 舌侧翼缘区是与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基托接触部位的解剖标志,从前向后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

14.磨牙后垫 磨牙后垫是位于下颌zui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粘膜软垫,成圆形或卵圆形,覆盖在磨牙后三角上,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粘液腺。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磨牙后垫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平面的位置。下颌第一磨牙的 面应与磨牙后垫的l/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下颌隆突较常引起义齿压痛(下颌隆突是较常引起义齿压痛的部位)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