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前言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过双方会谈,9月29日中日双方联合发布了《中日联合声明》,这也标志着双方结束敌对关系,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可是在此次行程的一开始,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田中角荣到达北京

田中角荣抵达北京的当晚,周恩来总理为他举行欢迎晚宴。田中在宴会的致辞中就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说了一句“添了麻烦(日文作迷惑)”。这句话一说出来,现场便一片哗然。但周总理没有当场提出抗议,而是在第二天9月26日的会谈中,严厉批评了田中角荣这一表述。周总理告诉田中角荣,麻烦在中国指的是非常微小的事情,将日本侵华这种事情称之为麻烦已经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度反感。而田中角荣则辩解说,在日本添麻烦是一个很正式的道歉,并且包括下不再犯的意思。

田中角荣与周总理会晤

9月28日晚,田中角荣拜访了毛主席。毛主席也很关心那个「添了麻烦」的事情。于是问到:「你们那个“添了麻烦”的问题怎么解决的?」田中回答:「我们准备按中国的习惯来改。」毛主席说:「只是说句‘添了麻烦’,年轻人不满意。在中国,这是把水溅到女孩子裙子上时说的话。」后来,在正式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修改措辞,改为了「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田中角荣拜访毛主席


不过究其根本,中国方面不满的主要是翻译后的中文「麻烦」,对于日文原文的「迷惑」则没有表达抗议。所以很多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认为这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错误。但实际则不然,相关史料可以证实,日方是有意将「迷惑」翻译为「麻烦」的,并且有意选择「迷惑」这一极为暧昧的词汇。

一、「迷惑」本身的含义

这里已经有很多朋友说过了,我也就简单介绍一下。「迷惑」有多种含义,既有表示真诚谢罪的含义,也有表示轻度道歉的含义。也就是说即可翻译为「谢罪」,也可以翻译为「麻烦」。

关于「迷惑」的多义性,矢吹晋有如下描述。

ここで「迷惑」の両義性あるいは多義性に触れておきたい。武士社会、農民社会の形成期にあって、共同体の美徳は「世間に迷惑をかけない」ことであった。この場合、迷惑とは、隣家の猫を紙袋に押し込んで蹴飛ばす小坊主のいたずらから、放火あるいは失火して村中を焼き尽くす大犯罪までを含む。これらは「世間に迷惑をかける」という点ですべて同質であり、そこでは被害の程度ではなく、「迷惑をかけること」自体について責任が問われた。日本では「立派な大人になって社会に貢献せよ」という倫理で教育された時代よりも、「世間に迷惑をかけてはならない」という共同体の内向きの倫理で教育された時代が長かった。この文脈で「迷惑」の内容は、必ずしも軽い失敗とは限らないのだ。重大な失敗をもまた迷惑として謝罪したのであり、この文脈では被害の大小にかかわらない。

最后一句,「在这个文脉下,迷惑的内容不一定是很微小的事情。重大的失败也会用迷惑来谢罪。所以这个文脉中与被害的大小是无关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把「迷惑」翻译为「添了麻烦」也不能算是误译了。因为「迷惑」本来就是多义,要看它是不是误译,还是需要回到当时的场景来考察。

所以,下面就简单回顾一下把「迷惑」翻译为「添了麻烦」的过程。

二、现场还原。

上面只是说了一下大概过程,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时的场景。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当日六点三十分举行的晚宴上,田中角荣做了一个简短的致辞。

周思釆総理閣下並びに御列席の各位。
 このたび,周恩来総理の御招待をうけ,日本国の総理大臣として,隣邦中国の土を踏むことができましたことは,私の喜びとするところであります。本日はここに,かくも盛大な晩餐会を催していただき,まことに心暖まる思いであり,関係者各位の御配慮に心から感謝いたします。
 このたびの訪問にあたって,私は,空路東京から当地まで直行してまいりましたが,日中間が一衣帯水の間にあることをあらためて痛感いたしました。このように両国は地理的に近いのみならず,実に二千年にわたる多彩な交流の歴史を持っております。

根据当时随行的外务省调查部分析课事务官美根庆树的回忆,在这段致辞中,田中首相每一次停顿都会得到掌声。但是,随后的致辞中出现的一段话,则让全场微微骚动。

しかるに,過去数十年にわたって,日中関係は遺憾ながら,不幸な経過を辿って参りました。この間わが国が中国国民に多大の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たことについて,私はあらためて深い反省の念を表明するものであります。第二次大戦後においても,なお不正常かつ不自然な状態が続いたことは,歴史的事実としてこれを率直に認めざるをえません。

这里就是有名的「迷惑」问题。具体原文就是「この間わが国が中国国民に多大の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た」。被翻译为了「这段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当时,日本方面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周恩来总理提出这一问题实在第二天的会谈中。

第二天的会谈中,双方的主要议题主要有三个:

1、中日间战争状态的终结

2、战争赔偿问题

3、台湾问题

这里日方主要的谈判人员是外务省条约局局长,第一个问题还算顺利,但是在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上,双方进展不是很顺利。面对高岛的诡辩,周总理甚至直接说「你们这是对我们的侮辱」这种话。具体怎么说的这里就不提了,涉及到台湾问题,感觉比较敏感。

随后,周总理才提出了「添了麻烦」这一问题。关于周总理的原文,日方文件中是如下记录的

「『中国人にご迷惑をかけた』との言葉は中国人の反感をよぶ。中国では迷惑とは小さいことにしか使われないからである」。

下面是我的中文翻译

『中国人にご迷惑をかけた』(给中国人添了麻烦)这句话会招致中国人的反感,在中国迷惑(麻烦)只用于非常小的事情。

这里我没有查到周总理的原文,只有日方的翻译文。上述翻译中因为不知道原文,所以关键的「『中国人にご迷惑をかけた』」、「迷惑」两部分我都没有翻译,中文在()中标注了。周总理估计原文说的就是()中的中文。所以准确来说周总理不满的是「添了麻烦」这个翻译。

那么这个翻译真的是「由于翻译的失误」而造成的么?那么我们要来回顾一下究竟是谁将「迷惑」翻译成「麻烦」的。

三、日方的翻译过程

1、目睹田中首相发言的当事人的回忆。

时任周总理日语翻译的林丽韫对当时的场景有如下的回忆。

日方翻译把「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之后,会场全体就骚动起来了。日本人没觉得有什么,但是一股奇怪的氛围逐渐扩散到在场的中国人之中。当时担任英语翻译的同事唐闻生对我说:“把那么过分的事情说成「添了麻烦」,实在是太轻了。”平时一直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对这句话也感到了非常不满。

右一为林丽韫

从这里可以看出,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的人,应该是日方的翻译。这位日方翻译是谁呢?

在现场的翻译暂且不可考,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自己。

2、日方当事人关于此事的回忆。

那么究竟是究竟是谁把「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又是谁决定这么翻译的呢?

当时负责翻译田中角荣讲话文稿的是外务省亚洲局中国课事务官小原育夫[6]。小原育夫出生并长大于中国,后来进入东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可以说中文就是他的母语[7]。那么是不是精通中日两国语言的小原育夫错误翻译了呢?

似乎也不是,根据本田善彦查询的东京外语会的会报中的资料显示,小原育夫实际上已经提前警告说「添了麻烦这种表达可能会招致中国方面的反感」,但是由于担心党内的亲台派的反对,所以没有改变这种表述。可见,这一翻译实际上是得到日本方面认可的。

此外,还有一个记录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时任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桥本恕(也就是小原育夫的上司),在被问到「将『迷惑』翻译为『麻烦』是不是一个误译」时,桥本恕有如下回复。

決して翻訳上の問題ではなく、当時の日本国内世論に配慮したギリギリの文章であったと述べている。私は何日も何日も考え、何回も何回も推敲しました。大げさに言えば、精魂を傾けて書いた文章でした。もちろん大平外務大臣にも田中総理にも事前に何度も見せて、「これでいこう」ということになったんです。
翻译如下,
绝对不是翻译上的问题,而是考虑到当时日本国内的舆论而写得很极限的文章。我考虑了很多天,也反复地推敲。说得夸张一点,这是我倾注心力所写的文章,当然,大平外务大臣和田中总理也事先看了很多次,然后就决定了按照这篇文章来吧。

这里就更明显了,日本方面无疑是故意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而其目的则是考虑到日本国内的舆论。

桥本恕

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对历史进行修正和篡改。例如「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1969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除了所有有关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而且家永三郎关于教科书问题的诉讼案也持续了十几年。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日本人选择了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吧。

妄图删去教科书中慰安妇相关记载的组织「新しい歴史教科書をつくる会(制作新历史教科书协会)」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迷惑」本来对应的罪责就是可大可小,单独拿出来无论翻译为「谢罪」或是添了麻烦都没有问题。

但是回到1972年那个场合来看,从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桥本恕和外务省亚洲局中国课事务官小原育夫的个人经历来看,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是日方有意为之,很难称得上是误译。而这么翻译的目的,就是在于照顾到日本国内的舆论。对此,历史学家萩原延寿在当时的解读非常敏锐。

二五日の人民大会堂での招宴のさい、田中首相が述べた「御迷惑をおかけした」という表現は、おそらく日本のある種の国内事情を考慮、ないし反映しての作文なのであろうし、その上に「多大の」という形容詞が附せられていることもたしかだが、やはりあいまいという印象はいなめず(中国語になおすとあいまいさは増加するらしい)、むしろあそこで率直かつ簡潔に、ひとこと「謝罪する」とはっきり述べたほうがよかったように思う
二十五日人民大会堂的宴席上,田中首相手的「御迷惑をおかけした」这一表达,可能是考虑到国内的诸多事宜,甚至是直接反映了这些事宜的文章。尽管在这个表达上面加上「多大」这一形容词,但不可否认其中的暧昧印象(翻译成中文似乎暧昧就更明显了),这里不如简单明了的直接说「谢罪」反而会更好。

这里姑且不论萩原延寿先生敏锐的观察力,这段话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迷惑」实际上就有一种暧昧的现象了,而翻译成中文后,其暧昧性就更强了,所以萩原会觉得直接使用谢罪可能更好一点。

这也暗示了,不仅仅翻译为「添了麻烦」可能是有意为之,而且日方选择「迷惑」这一词,就有搞暧昧的嫌疑。现在回过头看来,日方可能真的是想用这个暧昧的日语糊弄过去,但是没有想到中国方面对历史问题是如此的重视吧。

所以,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是因为翻译的失误,我觉得是很难成立的。

更加合理的解释是,日方处于国内的种种事宜只能选择这种暧昧的词汇,进而出现了这种暧昧的翻译。而这种翻译,是有出生并长大于中国,并且精通中日两国语言的小原育夫翻译,由外务省中国课课长桥本恕推敲和讨论,并且最终得到大平正芳和田中角荣同意的翻译稿。

而且事前,日方已经收到了「添了麻烦」这一翻译可能会招致中国反感的警告,但依然决定使用这一翻译。所以,将「ご迷惑をかけた」翻译成「添了麻烦」不能说其为翻译的失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