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引起哮喘有生命危险吗(蟋蟀危害症状)蟋蟀引起哮喘有生命危险吗(蟋蟀危害症状)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蟋蟀引起哮喘有生命危险吗(蟋蟀危害症状)

蟋蟀引起哮喘有生命危险吗(蟋蟀危害症状)

夏天到了,正是许多热带水果上市的时节。吹着空调看着剧吃吃荔枝,想想就觉得十分惬意。不过任何东西都不能过量,吃太多或许还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负担。

最近,印度比哈尔邦有103名儿童死于脑炎,疑与吃荔枝有关。当地盛产荔枝,每年夏天都会爆发疫情。研究表明,荔枝含有毒素,空腹大量食用加上高温,就容易引发脑炎。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平时也吃很多荔枝,为什么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呢?这就要探究荔枝的致病机制了。

1962年有研究发现,荔枝核含有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 MCPG),化学结构类似次甘氨酸A(hypoglycin A),后者可以引起低血糖症,已经在动物实验上得到证实。

如果是适量食用,荔枝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但如果空腹且大量进食,会引发反射性低血糖,轻者疲倦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不适,严重者甚至嗜睡昏迷、抽搐、四肢瘫痪、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甚至危及生命。

从《柳叶刀》的研究成果看,荔枝病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荔枝盛产区(贫穷);每年的5月-7月;小于15岁儿童;空腹;大量食用荔枝。

也就是说,大部分因荔枝而死的人,很可能是在完全饥饿的情况下大量食用荔枝充饥。而由于年龄越小的人,糖异生及脂肪β氧化的代偿能力越差,越容易中招。

如果是饭后适量吃吃荔枝,是没有大问题的,不必因噎废食,但千万不能把荔枝当饭吃。

值得注意的是,次甘氨酸A普遍存在于无患子科植物,其中包括荔枝、龙岩、红毛丹等,这些水果也不能过量食用。

人类发展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研究出了不少有关饮食的规定。但你知道究竟吃什么才对身体最有益吗?路上读书今天给大家带来《食物的一亿年》一书,讲讲食品的发展史。

1.祖先的昆虫和水果饮食并不适合现代人

假如我们最早的祖先走进今天的超市,那绝对会当场傻掉,怎么有这么多蔬菜?这么多水果?这么多肉类?还有这么多零食?到底我该吃什么?毕竟,远古人类吃来吃去也就只有那几样东西,现在随便一个便利店都有不下几十种的食品,让人犯选择困难症。

那我们的老祖宗都吃什么呢?大约1亿年前,人类还是类人猿,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陆地动物,成天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树上,主要以昆虫为食。大家可能觉得吃虫子挺恶心的,但实际上,昆虫营养丰富,富含各种维生素和铁元素。

就算在今天,昆虫也是不错的食材,比如竹虫啊、蚕蛹啊,都可以炒炒吃,补充蛋白质。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假如跟祖先一样只吃虫子,恐怕不太明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祖先体内有特殊的酶,可以分解昆虫外骨骼中的几丁质,只有把昆虫的硬壳分解掉了,才能消化里面的肉嘛,对不对?然而现代人早就丧失了这种功能,吃进去的虫子消化不了。另外,吃昆虫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不过,适量食用昆虫可能对现代食品生产大有好处。例如,同样重量的蟋蟀和牛,蟋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只有牛的一半,而且蟋蟀的饲料转化率还比牛高12倍。也就是说,如果用蟋蟀作为蛋白质来源,不仅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节约饲料。你看,这几年,欧洲的超市已经出现了各种昆虫食品,什么昆虫汉堡、昆虫肉丸等等。

到了大约6000万年前,地球的温度开始下降,空气变得越发潮湿,这个时候,第一批能结果子的树出现了,我们祖先的食物也从昆虫转向了水果。为什么呢?因为就在同一时期,人体失去了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维生素C可以抗氧化,防止细胞损伤,对身体至关重要。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了怎么办呢?祖先就靠吃水果活了下来。

等到大约3000万年前的时候,水果已经成了人类祖先的主要食物。然而,吃太多水果也不好,因为它们含有果糖,而人体代谢果糖有个上限,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抗性和胰腺癌。

比如,好莱坞男星阿什顿·库彻就吃过这个亏,为了演好《乔布斯》,更好地理解这个角色,他就去尝试乔布斯的水果饮食法,结果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就因为胰腺问题住进了医院。

2.一些文化找到了红肉的替代品

现在很多人为了追求健康,成了素食主义者,一点肉都不吃。当然,也有没那么极端的鱼素食主义者,他们不吃红肉,但是会吃鱼、蛋、奶之类的食品。不过,不吃红肉可不是现代人发明的,我们的祖先在饮食习惯上就已经出现了不同分支。

比如说在当时,很多地方的哺乳动物并不多,吃不到红肉怎么办呢?人们就地取材,选择了有营养又容易获得的鱼肉。这个选择很明智,因为鱼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中还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对健康非常有益,再加上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健康。

然而,并不是所有鱼类资源丰富的地区都爱吃鱼。吃鱼除了鱼刺儿多,吃起来麻烦以外,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对于某些文化来说,鱼是神圣的生物,吃不得;而对于另一些文化来说,比如阿帕奇印第安人,鱼被认为是不干净的,没人愿意吃。

到大约8000年前的时候,另一种红肉的替代品出现了,什么呢?——奶。北欧国家是最早开始食用动物乳制品的人群,这给他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乳制品不仅营养丰富、富含钙质,而且还能保存动物数量,什么意思呢?毕竟杀掉一头牛吃几顿就没了,但是养着牛就能一直有奶喝。

在很多人看来,牛奶、羊奶都是营养品,但其实对人体来说,乳制品不见得是健康食物。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数据显示,儿童身高的增加跟喝牛奶有关,然而长高的背后可能牺牲了骨骼健康。比如说,像荷兰这种乳制品摄入量最高的国家,虽然这里的人都长得特别高,但髋部骨折的情况在这里也最常见。

此外,对于来自没有食用乳制品传统的地方来说,人们吸收钙的效率会更高。这就意味着,假如一个来自非洲的人一下子喝掉很多奶,他体内的钙含量就会飙升。这对男性来说尤其危险,因为研究发现,高血钙跟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3.饮食与生活模式的迅速改变带来了新的疾病

人体的适应能力有时候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就算是巨大的饮食变化也适应得了。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没有个好几代人也实现不了。然而随着食品加工成为常态,这个缓慢的适应过程也带来了问题。

听过我们路上读书app上《致命的保命特征》这本书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人体经过成千上亿年的演化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可以现代生活方式变化太快,我们的身体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各种新的疾病也由此产生。

比如在19世纪下半叶,东亚和东南亚的富人群体中出现了一种叫做\"脚气病\"的可怕疾病,大家别被名字误导,脚气病跟脚气不一样,病人会出现心脏问题、行动不便和意识模糊。怎么回事呢?

最终,人们发现病因原来是维生素B1严重缺乏。富人之所以会得这种病,是因为他们买得起精制的大米。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精制大米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维生素B1都随着糙米皮被去掉了。

后来,在20世纪早期,糙皮病在美国南部流行起来,患者会出现腹泻、皮炎、痴呆甚至死亡。跟脚气病类似,糙皮病同样是因为维生素缺乏。这里的主食是玉米,但他们吃的玉米都是加工过的食品,跟新鲜玉米相比,维生素B3含量极低。

很明显,加工食品是引发这些疾病的元凶,但问题不止这一个,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就拿哮喘和食物过敏来说,随着社会进步,它们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为什么呢?很可能是生活习惯的变化。

现代人很大一部分时间待在室内,晒不到多少太阳,导致体内维生素D较少。维生素D跟过敏有什么关系呢?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孕妇,更容易生出过敏体质的孩子。

如果觉得这个理论不可信,那我们来看看另一种说法——卫生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环境太干净,才会患上哮喘和过敏症。

怎么解释呢?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接触一些病菌,才能学会区分无害的蛋白和危险的细菌,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对抗感染。

编辑:Gillian

排版:Gillian

路上读书,全球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蟋蟀引起哮喘有生命危险吗(蟋蟀危害症状)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