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重病该怎样放弃(怎么放弃病重的宝宝)婴儿重病该怎样放弃(怎么放弃病重的宝宝)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重病该怎样放弃(怎么放弃病重的宝宝)

婴儿重病该怎样放弃(怎么放弃病重的宝宝)


女儿偶然看到朋友圈里某妈的随笔,颇有感触,不由对自己老妈曾经的所作所为心生愤慨:“妈,你看,孩子生病不是犯错,需要关爱而不是指责式教育!看人家妈妈说的多好,看你是怎么对我的!?”

我将某妈的文章认认真真地读了几遍,从刚开始的看不太明白到后来的仔细回味,真真是感想颇多,好想说几句。

某妈认为,孩子生病了,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关爱,而不是各种责怪。那些只知道怪罪孩子的大人们“根本没有真正教给孩子什么是爱”。

其实,我觉得,当大人们在教孩子什么是爱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已经是正在进行时了,只不过教育方式不同而已。有的家长信奉西方的教育方式,爱的表达是西式的搂抱亲吻,爱的教育是西式的鼓励赞美。而这些“妾身做不到啊”!犹记得自己觍着脸凑到女儿面前想香一口,以示爱意时,我那“直女癌”的女儿一句“妈,嘴里啥味儿,你吃啥了”把我雷倒了,从此决然放弃西式亲密(其实,掌握住亲脸技巧:屏住呼吸凑近了,挨挨脸颊就闪,还是能够达到不被嫌弃的亲密效果的。)而鼓励赞美教育我至今也只学了个皮毛,好话多说三句就觉得好假,浑身起鸡皮疙瘩了。就算是我亲闺女,她也不是完美的,浑身毛病一大堆,不嫌弃就好了,还要可劲儿夸,请恕“臣妾做不到啊”。是以,中国父母无论怎样西化,依旧无法在孩子面前全然放弃矜持内敛,能与孩子平等对话已是民主,再与孩子不分大小或尊卑颠倒,可要在社会上被吊打了呢。


文章里的八岁男孩在生病时还频频被大人指责,乍一看,宝宝好可怜啊,细一想,妥妥的自作自受啊。从奶奶爸爸的指责中,你会发现他的前科太多了:装病逃课逃学,还不止一次两次,这“狼来了”喊多了,连自己亲爹都不信了呀。男孩的日常生活习惯也不好:不爱洗手,尤其是吃东西前不洗手;热了就脱衣,凉了却不知道添加衣服;不爱喝水……奶奶唠叨的虽然都是小事儿小毛病,可这些毛病聚集起来就会搞垮孩子的身体,生病不过是小惩而已。

可是,孩子到底是生病了呀,指责的话不能等病好了再说啊?按照我的爆脾气,不能!孩子一生病,我就特别生气。因为她的病不是与生俱来先天性的、无法防治的,而是各种不在乎的疏忽大意导致的。如果不给孩子打预防针,他就容易生大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那是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都无法承受的。按照我的想法,说话也要讲究“趁热打铁”,在孩子因为各种小毛病泛滥导致生病痛苦时,大人一定要把他的致病原因详细分解给他听,让他“痛定思痛”,牢牢记住了,以免下次再犯。病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里,父母的职责之一是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就包括如何保护自己少生病。虽然,这些话听在别人耳里是指责,但说这些话的家长们却很无奈呀。


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是“记吃不记打”,跟自己父母记仇的孩子是少之又少。他们经常记得的是:每次生病,爸妈都我给做好吃的;每次生病,爸妈都特别好说话;每次生病,爸妈都不管我玩游戏;每次生病,爸妈都让我睡懒觉;每次生病,爸妈都不让我写作业了………这就是爸妈在孩子生病时所表现的种种关爱吧,让孩子如此难忘、留恋,以至于一次次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折腾病,就是希望能得到大人们这些关爱吧?长大以后,我们会笑这些幼稚的想法,但小孩子们,却真真地将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那么,大人们是不是要反思自己的关爱方式?是不是要教育孩子“身体健康最重要”?如果孩子领会不了,那就罚吧,罚他有病时不能吃肉,罚用他的零花钱买药,罚他天天跑步……用各种各样的惩罚方式让他牢牢记住,生病不好,故意生病不对!

所以,孩子生病时,教育与关爱,你先做到了哪个?这好像是个“先给大棒还是先给糖”的选择题,大人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情,认真选择了。选好了,做好了,让孩子学会了自觉保护自己,让他们深深意识到:少生病少痛苦;不生病的孩子大人最喜欢;没有病,就有好吃的好玩的……如果病了,哼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重病该怎样放弃(怎么放弃病重的宝宝)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