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卡片(婴儿卡片训练方法)婴儿学卡片(婴儿卡片训练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学卡片(婴儿卡片训练方法)

婴儿学卡片(婴儿卡片训练方法)

“如果我们放任儿童按自身意愿自由成长,所需过程会十分漫长。所以,成年人必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关注并加以引导。”

——《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从被告知怀孕、到十月怀胎、再到生育成人、最后养育培养。

从最初的喜悦、到激动的准备;从忌口忌重,到忍受酸痛;从百无禁忌,到万事小心;从铠甲防身,到软肋戳心。

孩子的出现,让父母拥抱喜悦,也让父母筹划未来。


“少走弯路”、“行阳光大道”、“远离疾病和苦难”,“收获健康与幸福”……这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但现实,“不好好吃饭”、“注意力不集中”、“过于调皮”、“胆小内向害羞”、“情绪不稳定”、“与同学相处不好”……养育过程总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阻碍,让父母“仰天长叹”。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亲子关系的交流和互动中存在“镜像化”现象,父母的脸就像是一面镜子,婴儿看向父母的脸时,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简单来说,父母在照顾、陪伴孩子时的面部表情、姿势、语气、话语等表征,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此同时,孩子的行为也为父母带来了反馈,让父母了解此刻孩子的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这种互动影响不仅只出现在婴幼儿时期,事实上它会贯穿整个亲子活动,无论父母与子女处于哪个年龄段。

及时、有效、温暖的亲子互动,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独立的性格;相反,冷漠、拒绝、压抑的情感互动,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许多父母,面对孩子在学校或家里所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服从管理、情绪消极等行为时,第一反应是惩罚和威胁,试图通过强权将其扼杀,但实际上,心理学家佩里提到,这种行为的成因很有可能是孩子遭受创伤后,所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为了真正实现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从事心理学教育十余年的陈晓教授与伦敦大学的张祺玲通力合作,将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为4-12岁的小朋友设计出了56个卡片游戏,编著成《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卡片分为了经典卡、友善卡和拓展卡,不同主题培养不同能力,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卡片游戏中,既增进亲子沟通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信力、同理心等受益一生的优秀品质。

经典卡

研究表明,在稳固的依恋关系中,父母与孩子在互动中处于协调一致的比例仅占30%,这就意味着,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只有不断沟通与交流,双方对彼此的认知、了解才会更深一些。

《与孩子一起成长》中经典卡里的游戏,旨在让孩子精心感受身边事物,以此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观察力。父母与其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倒不如身体力行,跟着孩子一起感受交流身边的一切。

友善卡

心理学家毕比和拉赫曼在研究儿童行为时发现,孩子将拳头放在脸上以遮挡视线的行为是在表达拒绝,孩子将目光从父母身上移开的行为是在躲避危险。根据心理学家萨隆蒙森的观点,孩子天生具有自我保护机制,保护自己远离恐惧和无助。

于父母而言,总希望带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使其免受任何伤害,但残酷的现实,使得父母又不得不让孩子学会应对一切事情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父母可以利用《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友善卡里的游戏,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学会珍惜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心态。

拓展卡

孩子心态上发生转变只是第一步,父母还需在日常生活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这一阶段的父母,不仅是在身体力行,更是在言传身教,因此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尤其重要

《与孩子一起成长》里拓展卡的内容,将观察力与表达力合二为一,既需要孩子静心观察身边事物,又需要孩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心中所想。因此,父母们全程陪伴的同时,需要把握游戏节奏,适时引导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游戏内容,避免孩子产生畏难和抗拒的情绪。

父母养育子女的场景,同时也是他们回忆童年的场景;孩子对父母行为的反馈,一方面能提升父母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缓解父母的无助感。无论是哪种,都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书籍的目的,不仅希望孩子在父母的养育下成长,也希望父母在孩子的陪伴下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学卡片(婴儿卡片训练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