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常引起耶稣常引起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耶稣常引起

耶稣常引起()


导语:在网络技术发达的现代,上网冲浪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人们在各种信息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其中折射出了每个发言人的观点。女权一直是人们争执不下的话题,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被冠上"歧视女性"的帽子,包括有些国家制度政策,时不时都会被拉出来"批斗"。然而在自由度非常高的美国,女权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更为沉重,尤其是"女巫"这个词,是美国人挥之不去的痛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中世纪迫害女性的历史,直到近代,女性因为"迷信"的思想而枉死的事件还在上演,更有民间说法称美国人害怕女巫出现在恐怖片里的原因,就是那段沉重的历史引起的。

图一 罗马教会


教会权力扩大的原因

(1)日耳曼的愚昧

在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的铁蹄踏破以后,本该作威作福的日耳曼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统一正在追逐权力的各部族。在众多部落中,只有率先皈依了基督教的法兰克王国解出了这道题,通过国王克洛维的示范,其他王国先后举起了皈依基督教的大旗,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克洛维在公元511年召开的奥尔良宗教会议,会议里将宗教法规与国家法律一视同仁,拱手让出法兰克王国传统神庙的位置于基督教并制定了教堂避难法,这时的罗马教会还趋附在国王的庇护下。虽然基督教逐渐成为了"新罗马"的国教,但没有近患必有远忧,基督教当年从犹太教分裂出来自成一派后,也增加了其他派系的效仿,并且固执的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的那一派。这种局面中,数北非教会最令罗马教主伤神。

图二 伊斯兰教的扩张


(2)北非教会的退出

北非教会原本被纳入了"西派教会"(即拉丁基督教世界,是从犹太教分离出去的一支),但由于地理和传统方面离罗马教会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此外,北非先后经历了汪达尔人的统治与阿利乌派的洗礼。汪达尔王国覆灭后,北非教会拥有了"两副面孔",表面上归顺正统基督教,背地里却以希腊人的理性精神方式与疯狂的罗马教会相抵抗。好在受"真主保佑",拿北非没办法的罗马教会不费吹灰之力迎来了胜利:公元7世纪,北非被伊斯兰教攻占,与罗马教会的命运截然相反,拉丁基督教随着北非一起沦陷了(看来正牌的和仿造的还是有区别的)。少了北非这个麻烦,罗马教会的霸权开始潜滋暗长的在西方世界扩张了。

图三 罗马大教堂在摩洛哥 北非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促成罗马教会权力增大的原因之一是日耳曼蛮族在政治上的构建。日耳曼蛮族首领在占领了罗马的领土之后,为了奖励自己的部下,就采取封地的形式由高层到底层一级一级的划分下去,这与古中国的分封制也有相似之处,不过当时他们的等级称呼是"爵"而不是"王",封地被称作"庄园"而已。有封地自然也有军事和经济的册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封臣获得了相当大的自主权和管辖权,同时整个王国也变得闭塞而分散了,但这恰恰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封臣拥有富裕的权力之后,基督教靠着国教的神圣地位也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其中还包括纳税。在6世纪时,基督教以《圣经》中关于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后来查理曼大帝将这项规定作为法兰克王国每个居民应尽的义务,这大大的增加了教会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查理曼还将新征服的土地送给教会,并配置充足的农奴和住宅,甚至他的遗产里有三分之一的部分都被他安排赐予大主教们。这在历任皇帝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图四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金字塔


(4)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偏爱"

假如查理曼以及各位大帝所付出的对象是个卓绝女子而不是上帝的代理人的话,那可又是一段祸国殃民的佳话了。女子与教会虽有不同,但被终日"惯养"的坏脾性倒是一致的,来看看掏心掏肺的大帝们在教会那里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吧:政治上由于民众对基督教的信奉大部分都是基督徒,基督教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经济上通过土地兼并垄断了大部分经济,钱权在手,皇帝的统治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除此以外,"丕平赠土"、"君士坦丁赠礼"、"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永不受审判"等使教会变得越来越膨胀,好在查理曼大帝比起其他的皇帝稍微强势,使教会不太敢以下犯上。国王用他的"真心"来供奉着教会,但教会却暗地里"生了二心",在后来的"娇惯"下,教会的行为开始变得愈发令人不齿起来。

图五 查理曼大帝


教会腐败表现

(1)赎罪方式改变

英诺森三世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局面已经四分五裂,教会的权力达到了顶峰。随着权力的增大,i基督教徒的赎罪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禁欲"式的赎罪行为改为向教会捐赠财产、购买圣徒遗物和赎罪券等等,在众信徒面前忏悔改为与神父私下进行交易,这种自身不痛不痒的赎罪方式使教徒们在放纵声色之欲后认为花点钱、做点善功就可以抵消了,忏悔的成本越低,堕落的行为就越没有下限。贿赂神父、苦行折算(将自己犯的罪折算为一定的惩罚金)等让灵魂的买卖变成了现实,而此时的教会本身就是魔鬼,披着伪善的面皮打着救赎的幌子做着令人恶心的事情。10世纪以后,神职人员不再是由信众推选,需要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发誓终身侍奉上帝的信徒,而是靠着教皇或者高层神职人员推荐和金钱购买的人来担任,这就使教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至于出现了神职人员结婚甚至纳妾的现象,并且引以为时髦,就连执事都有四五个情妇的现象。

图六 教会兜售赎罪券


(2)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是最为惊悚的产物。由于基督教前期的弱小使它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以此为基础才能发展起来,但随着地位的上升就开始"忘乎所以",变得目中无人且越来越狭隘容不下异教,宗教裁判所就是专门为了处置异端(女巫、犹太人、具有新思想的科学先驱等)而设立的。它里面包含了各种极刑,其中火刑被霍尔巴赫嘲讽为偶尔献给神的美味肴馔,是隆重的用异教徒和犹太人烧烤而成的。而在那些人中,女巫所占的比例最大。在中世纪,人们相信女巫会将婴儿炼成油涂在自己身上,可以骑着扫帚穿过墙壁和锁孔去参加魔鬼们的集会,只要心思邪恶就会被恶魔勾走灵魂,任何邪念和坏事都是由女巫造成的,但其实女巫大部分只是会一些用占星术预测事件、有着足够解释恐怖现象的新科学理论等的普通女性罢了,但受一些欧洲民传说和天主教神学理论影响,再加上女性巫术从业者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引起了男性巫术从业者的妒忌,故意捏造事实加以迫害,多方面的原因使"排巫运动"持续了近千年。

图七 油画 宗教裁判所


(3)排巫运动

其实在一开始男性巫师与女性巫师被指控的数量是相当的,直到后来《女巫之锤》的面世。耶稣会修士弗里德里希 什佩通过对几百名女巫的审判调查,在书中总结了如何辨别女巫的方法,如:如果被告的生活不道德,那么她一定与魔鬼有来往;如果行为举止端庄,那么一定是伪装;如果行刑时眼神骨碌碌地转意味着她正在寻找魔鬼;如果眼神呆滞,那么她已经看见了魔鬼。诸如强行按头承认罪名的说法,更荒唐的是将被告投入水中,若沉底,则无罪,若浮出水面则被处死,这一方面源于教会虚伪的主张禁欲主义的结果,因为当时的修士将女性看作是"情欲"的化身,在禁欲主义里是罪恶的,但恰恰是因为他们抵挡不了这种"罪恶":据记载,在处死女巫时,必须赤身裸体,施以火刑、或是将女巫从中间一分为二等刑罚,在施行时曾有数名修士对被告进行轮奸亦或是奸尸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歧视女性的原因,这也是为何女权在西方备受重视以至于到了敏感的地步的原因吧,直到20世纪初,宗教裁判所在这方面的威严还依旧不曾减弱,甚至依旧有处罚"女巫"的事件发生。

图八 受裸刑的"巫女"


教会腐败的影响

无论如何,这场排巫运动规模都是浩大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数以万计的良家妇女或是独身女性被折磨不得不承认罪名被处死。据不完全统计,在人口大约6000人的小城里每五年就有1500名女性被烧死,平均每两天就会处死一名"女巫"。由于来源不一,各类统计数字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在当时,丧心病狂的法官和牧师在处死"女巫"后还不知廉耻的向被告人家属索要木柴和举办宴会的钱,真是令人发指。此外,兔子、狗也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兔子由于繁殖能力强,是"情欲"的象征,狗被联想到地狱里带走人类的犬,就连猫也被看作是女巫的帮凶,在中世纪的猎杀下,猫几乎绝种。然而到了尚显文明的1533年,伊丽莎白一世在举行加冕礼时还将一箱猫投入火海以示庆祝。基督教教会在中世纪的作为可谓是极度的伪善,一方面宣称禁欲主义,一方面又纵情声色靠着赎罪券忏悔期盼能够进入天国,为了掩盖自己的放纵行为,变态的将意愿强加到无辜的人身上,耶稣本身倡导的仁慈与爱完全变了模样,这又与他们批判的"异教分子"有什么区别呢?

图九 双兔头狗身


结束语:

中世纪的历史在人们看来是神秘的、黑暗的、不愿触碰的,它不仅仅代表着一段历史,还代表着人性的丑陋,比起在纵情声色中堕落,物欲横流中贪图享乐,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表里不一、企图掩盖罪恶又导致更深重罪行的伪善,因为贪婪和享受是人性中正常的部分,但明知错误还冠冕堂皇就是赤裸裸的坏。也由此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权力与欲望一旦达到极点,人的本性也就暴露无遗,我们能做的也无非是提高自身修养、淡泊名利罢了。


参考文献:

[1].西方文化概论

[2].世界文明史

[3].西方哲学史

[4].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耶稣常引起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