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的重点)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的重点)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的重点)

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的重点)

(健康时报记者王月明 杨丽萍/文 寇晓雯/图)9月16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主办的主题为“健康传播的创新与实践”中国慢性病大会健康传播分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全体委员会议举行,八位健康传播领域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

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产生行为改变



传播应以受众为中心,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传播手段,形成传播合力,同时传播不应是孤军奋战,应基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利益,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目前的新媒体形势下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即以受众为中心,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传播手段,形成传播合力。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也将继续推动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根据最新的“心脏年龄测试”,参与的17万余测试者心脏比实际年龄老了13岁。心脏“衰老”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胆固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对于危险因素,只要进行生活方式的些许改变就能够改善心脏年龄。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处处长刘哲峰:

医学自媒体要还原医学局限



健康传播包含三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科普,卫生政策的解读和医疗卫生事件的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进驻了所有媒体平台,包括自动抓取类、互动类视频类和音频类的知识分享平台。

医学自媒体要强调专业精神,尊重科学同时还原医学局限,提升医学素养。如果在未来医生不再以SCI,不再以论文作为唯一的职业评论标准,而是以科普文章智衡量作为标准,那健康传播和科普就迎来了春天,事实上山西和浙江已经在试水,卫生健康委希望跟中华预防医学会还有中国医师协会推动这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

让健康成为时代核心的价值要素



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任何一个中长期的国家战略都必须有匹配的公共精神作为支撑那我们能不能超越眼前所有的中观和微观的领域,然后谈论健康观念和健康知识这样的问题。社会的整体意识已经越来越重视健康,现在跑马拉松的特别多,马拉松已经变成中年人的广场舞了。健康不只是作为个体意识存在,也不只是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倡导存在,它应该成为这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追求,主流的社会思潮,可以让个体的价值和公众的精神彼此之间相互抵达,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人都在谈论健康,人人都重视健康,让健康成为这个时代核心的价值要素,成为第一序列的价值安排。

每个时代都要培育和社会变革的理性,接下来这个时代,健康观念和健康的知识应该属于最重要的理性之一。

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

新媒体时代让我们变成了新的文盲



健康更多的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或者是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客观的,是科学家告诉他的,是指标显示的,而另外一方面是强烈的主观感受,科学与新闻的视角永远是不一致的。媒体追求的是故事,是能不能让公众的情绪得到饱满的释放,同时科学家追求是理性和数据。

新媒体的来临让我们变成了一种新的文盲,自媒体的兴起使得整个舆论生态出现了很多颠覆性的改变,这种颠覆性的改变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生硬灌输的内容。社会的决定力量遭到重新颠覆,原来是精英决定大众,现在是大众倒过来来决定精英。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宫贺:

获取信息和获取信任是两回事



我们发现其实获取信息和获取信任是两回事,随着大家微信群逐渐的增多增大,不少人可能是作为一个陌生人的关心存在我们的社交网络当中,并不能很好的信任他们。这意味着我们的信任很可能被这种庞大多元所消解了。

在疫情事件当中往往需要官方组织来引领话题,这种引领是有效果的,没有话题引领时很多表达都是碎片化的,而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主导下,大家的互动有来有往。此外,后续一种潜在关系或者是弱关系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一种强关系。

当官方公众号和个人公众号都有同等的传播机会时,是更相信大V的话还是相信CDC的话呢?我们做了一些实验研究发现,个人主义倾向的人更多的选择相信个人,而集体主义倾向的人则恰好相反。也就是说CDC官方发出同样的内容,面对不同的群体却可能产生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

对话和交流空前重要



在当前的这个时代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历史上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个时期都感觉到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上,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共同围绕话题讨论时,你感觉到对话何以成为可能。线上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发泄,这种对话感觉是一种撕裂,一种对立,一种极具的冲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蒋炜:

健康传播行动为先“万步有约”有效防慢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万步有约”大赛,以比赛的形式探索构建适合中国职业人群的长效慢性病防控机制,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运动,远离因缺乏运动而造成对健康的危害。分析2017年的5万多名参赛选手的数据发现,参赛选手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还是体脂指数、血压和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见“万步有约”的慢性病防控成绩还是非常的显著。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众化区营养健康总监刘小力:

消费者究竟要什么?企业健康传播面临的挑战



消费者每天收到海量的营养健康信息,但这些信息、观点实际上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误导,消费者会最直接的问一个问题,我到底要吃多少。

雀巢有38个微信公众号,其中雀巢营养健康是非常公益科普的,没有任何产品信息。有很多提升粉丝的工具和做法,营养学的写手们实际上每天在发布文章时都面临着科学怎么讲的问题,一半故事、一半科学,科学怎样通过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提高阅读量。

此外,传播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科学共识,希望将来对食品类有更多的共识,包括喝咖啡会不会造成心脏病、会不会造成胃肠道的问题,一天可以喝多少。有了观点共识后,传播的过程中还得有各方声音,给消费者;另外,还得更多的和消费者互动,要影响他们最终的行为就得需要这方面的投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高级研究员王临虹:

健康传播要打组合拳

健康科普需要打组合拳,汇多方的资源来传播健康声音。《血管保卫战II-血脂管理与案例精选》通过启动会、养生堂、健康之路,获得了很多的关注度。

在传播网络声量方面,最主要就是配合相关的活动让声量有持续或者是间断地上升。比如,我们在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方面做了大量传播,包括专业版的科学声明也包括科普版的的科学声明。先讲在医学方面的科学声明,包括了胆固醇相关的一些误区,怎么样更好地认识胆固醇的作用和怎么去预防。另外再做一个科学声明的科普版,用我们大众可理解的语言和传播方式来把八个方面的误区和我们怎么去更好的干预结合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些行为关系更好的讲述。



从左至右: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研究员、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谷成明

会议还发布了《血管保卫战II——血脂管理案例精选》一书,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涂光晋教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研究员,以及“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的支持方代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谷成明参与了发布仪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健康传播理论与实用方法的重点)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