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工具包使用方法问卷(健康工具包培训资料)健康工具包使用方法问卷(健康工具包培训资料)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健康工具包使用方法问卷(健康工具包培训资料)

健康工具包使用方法问卷(健康工具包培训资料)

昨天

许多家长群都因为

一张调查问卷炸开了锅

一张调查问卷

引发一场风波

“我们江五家长群昨晚炸开锅了。我们的孩子上周集体在家长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做了个调查问卷。

这些诱导性极强,很黑暗的问题,以及关于自杀步骤的具体描述就这样轻率地向未成年人敞开,未经家长同意,细思极恐。

总共120多道题,其中58-94都是跟自杀相关的。

据悉,家长所反映的学校,分别是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和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

据说长宁区很多学校,黄埔区部分学校、浦东新区部分学校都给孩子做了这个“调查问卷”。群里好多家长表示都是看了群之后,去问孩子才知道,原来已经做过了。

# 家长群热议 #

调查问卷从何而来?

这份涉及自杀内容的问卷的真身是什么?

第四部分(第58-67题必答题)和第五部分(第68-95题 选答题)家长查证了以后,发现完全照搬了Beck⾃杀意念量表。问卷满屏讨论近期和以往的⾃杀念头,反复强化想不想死、想怎么死、什么时候想死、还有什么阻⽌你死、遗书写没写、有没有瞒着 别⼈死。Beck问卷的⽬标⼈群为17岁以上有⾃杀⻛险的病⼈,并且是心理医生给这样的病人做的。今天竟然⽤到了四五年级的普通学⽣身上。

仔细看这些问题,诱导性极强。

问你准备什么工具?

告诉你选项有刀片,有药片

问你自杀遗言写了吗?

问你有没有想法?

根本没给“无”这个选项,而是最近一周没有。

有些问题还涉及到关于自杀的具体步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问卷

除此以外,问卷前六题必答题涉及⽗⺟学历、婚姻和家庭年收⼊,学生家长认为跟问卷本身内容相关性不高。学生家长还认为涉及这么多隐私信息的问卷,填写前应该让孩⼦的监护⼈书⾯签字确认。

在第⼆部分(6-32题必答题)中,家长看来认为都是负面的信息。例如“我偶尔/经常/总是不开⼼”,“我的表现⼀直/经常/偶尔像个坏⼩孩”,“我偶尔/经常/总是担⼼⼜不好的事情发 ⽣”,“我恨我⾃⼰”, “我⻓得不好看”,“没有⼈真正爱我”等;在第三部分(33-57题必答题)中,例如“我感到紧张”,“我觉得呼吸困难”,“我担⼼会有什么事发⽣在我身上”, “我觉得有⼈会告诉我,我做事的⽅式不对”,“我担⼼有不好的事情会发⽣在我身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问卷

长宁区教育局致歉

称将进一步调查处理

今天上午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

“上海长宁教育”情况通报:

11月18日晚,有知情人证实确有该调查情况,此次调查问卷可能基于落实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问题,但问卷的题目和呈现方式不恰当,不利于青少年阅读。

该知情人士表示,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学生没有参与,小学部也并非所有学生都参与,并表示“网传消息有些夸张”。

随后,长宁区教育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做出回应,称日前接家长投诉,反映该区部分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内容不适当。长宁区教育局已要求停止该调查问卷工作。称经初步核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该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对此致以诚恳的歉意。“我局将进一步调查处理,并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严格管理,密切家校沟通,共同守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部曾发文:将抑郁症筛查

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前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

全国24.6%青少年受它困扰?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如何用适合的方式去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体方式方法仍需探寻。

专家:上述调查涉“自杀”问题

针对成年病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喜刚表示,如果真的针对未成年人发布了上述量表进行测量,则是错误的行为。其解释称,首先,量表测试要求专业人士在身边进行,不仅要对被测试者解释清楚量表内容,还要对测量时间段有严格要求,“不同人会在不同时间和情绪状态下得出不同的结论,不懂的人瞎测会起到不好的效果,也不能让被测者在电脑上测量。”

其次,其认为上述量表与自杀相关的问题不能赤裸裸地展现在未成年人面前,“如果真想自杀的孩子,他是会隐瞒真相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就量表内容而言,赵喜刚认为,上述量表问题明显是针对成年病人做的,并且是在医院里有过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的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做测量。

如何对未成年人做心理健康测试?赵喜刚认为,有问题的孩子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可以通过一些反映生活状态的问题查看他的情况。比如“最近是否睡不着觉?是否不爱学习、不爱吃饭?感觉社会有没有温暖?朋友爱不爱我?”等,如果通过这些问题发现孩子有抑郁的倾向,则需要联系家长,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来源|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南京家长说、橙柿互动、家长群等消息

来源: 浙江教育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健康工具包使用方法问卷(健康工具包培训资料)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