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血吸虫(血吸虫孕妇)怀孕血吸虫(血吸虫孕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怀孕血吸虫(血吸虫孕妇)

怀孕血吸虫(血吸虫孕妇) 血吸虫抗击史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对血吸虫病没有印象,但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血吸虫病却是危害人民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被血吸虫感染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在晚期全部都挺着大肚子,而身上其他地方却骨瘦如柴,因为这个大肚子里面藏的并非脂肪或者婴儿,而是腹腔积水和肿大的内脏,另外血吸虫也会让肝脏功能退化,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血吸虫也被称为“瘟神”

被感染的人们

血吸虫病并非一种新的疾病,考古人员发现古书里对“蛊”的记载多符合血吸虫病,最早的文字记载能够追溯到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另外,研究人员也在全国闻名的西汉马王堆古尸中发现了血吸虫的虫卵,这可以说明血吸虫病一直困扰着中华人民几千年。

电镜下的血吸虫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畜共染的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变得更加猖狂起来,当时的景象被毛主席描述为“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一九五五年,毛主席在杭州提出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口号,全国性的消灭血吸虫行动浩浩荡荡开展了起来。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听闻江西余江县完全消灭了血吸虫病,欣喜之下,夜不能寐,写下了荡气回肠的《七律二首·送瘟神》

《送瘟神》手稿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日本血吸虫

世界上可以感染人的血吸虫大概可以分为有三种: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和流行于拉丁美洲和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还有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由于最早被发现于日本,所以被冠上了日本的头衔。

中国的长江流域河湖密布,河湖滩涂随处可见,这给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血吸虫在钉螺体内无法发育成成虫,长成“尾蚴”形态后就得离开钉螺去寻找最终宿主,它们浮游在浅水区,见到有动物靠近便使劲附在它们的皮肤上,分泌出蛋白酶以便进它们的皮肤,然后脱去尾部成为童虫,“周游“半身后寄生在肝脏门静脉处吸血,而晚期的患者会因为免疫失调导致脾脏肿大和营养不良导致腹腔积水,从而出现图中大肚子的情况。

传播路径,图来自于江苏寄生虫防治

灭螺行动

钉螺是一种生活在河湖滩涂上的小型螺类,幼体喜欢呆在浅水区域,而成体更喜欢呆在水面以上的湿润滩涂草地,滩涂广大的洞庭湖是它们的乐园。我国的钉螺分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两种,在湖河生长的钉螺大多数是肋壳钉螺。

两种钉螺,钉螺很小,可以参考上方的订书钉

血吸虫的虫卵随着被感染者的粪便进入水中,并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见到钉螺便立刻冲过去寄生在它们身上,因为钉螺也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值得一提的是,海里的“钉螺”并不是真正的钉螺,而是锥螺,所以请放心食用。

锥螺,体型比钉螺大好几倍

当时的防疫人员意识到消灭钉螺才是解决血吸虫病的唯一办法,于是浩浩荡荡的灭螺行动正式展开。

当时的研究人员采用了土埋灭螺、水淹灭螺、围垦灭螺、化学灭螺等方式成功控制了钉螺的数量,降低了血吸虫病的发生率。

其中的土埋灭螺是指把隐藏在沟渠草丛中的有螺的泥渣挖出来,采用土埋压实的方法使其缺氧而死。钉螺在长时间的水泡中生殖会受到影响,而且水中的螺胚胎无法成功发育,水淹灭螺则用了这种特性,用大水长时间灌到钉螺孳生的地方,通常完全消灭钉螺需要八个月的时间。而化学灭螺一般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氯硝柳胺(血防56)为首选药,快速解决。

灭螺连环画

灭螺不够,还得管粪

当时的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浩浩荡荡的灭螺行动推进,血吸虫病确实减少了不少,但是仍然存在着其他传染源——感染的人和动物的粪便。当时的农民会对粪便进行沤肥处理,然后拿去浇菜,但是血吸虫卵也在此途中直接进入人体,所以防疫人员需要在沤肥之前向粪便里面洒上杀虫药杀死虫卵。另外政府下达政策在有螺地带封洲禁牧、家畜圈养,改善家庭卫生条件(改自来水、改厕所),加强粪便管理

经过多项措施多管齐下,才让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压到低值,让我们这一代人对这种让人大肚子的病变得陌生。不过,血吸虫病并未真正被消灭,在洞庭湖畔,仍然有着“禁止下水,防止血吸虫感染”的牌子。

禁止下水,来自midphoto

#疫情##寄生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怀孕血吸虫(血吸虫孕妇)
分享到: 更多 ( 0)